英雄图志

第十章 太祖遗迹

    余会秋满心想着改善伙食,便问:“高兄,我想挖走几颗,不知怎么才能办到?”高靖远一愣,这花怪模怪样,也就瞧个新奇,要它干嘛?于是问道:“余兄为什么想要这花呢?”

    余会秋一听高靖远不说能不能跟大和尚们要到,只问要了干什么,心中奇怪,难道他真是官宦子弟,白龙鱼服,出来微服私访了?那就更要好好抓住机会了。

    年轻人的共同爱好,一定有吃的这一项,余会秋当下连说带划,将四川的辣椒火锅做法说了一遍,包括铜锅的形状、调料的准备、底汤的熬制、食材的选取,说着说着又把火锅的好吃添油加醋的形容了一遍,不仅自己差点流口水,说的高靖远都直咽唾沫。

    看得出来,小高心动了。

    高靖远咽完唾沫,艰难的开口道:“余兄说的太多了,小弟记不住,不如我们去找大和尚要写笔墨,你写下来可好?反正这辣椒也不会跑,回头兄弟帮你就是。”

    余会秋连连称好,两人急急走到东偏殿,正碰见一个大和尚坐在屋中,身边正摆着笔墨。

    两人说明来意,那大和尚名叫智能,专司看管东偏殿,他听说余高二人来意,本以为二人是来瞻仰太祖遗迹,结果却是为了吃,虽然口上答应了,心里却颇为不满,又见二人穿着格外简朴,冷冷地应酬道:“坐!”对旁边小沙弥吩咐道:“茶!”

    余会秋不以为意,接过毛笔,几笔画出铜锅形状,又在旁边注明文字,他前世练过瘦金体,虽然画画马马虎虎,写的字却也有十年造诣了,不仅高靖远大吃一惊,连那智能大和尚都是暗暗吃惊,只听他又吩咐小沙弥去搬两张椅子来,说道:“请坐!”又吩咐小沙弥:“敬茶!”

    余会秋写的起劲,也不以为意,画完写完,却听高靖远笑道:“余兄深藏不漏,笔力飘逸,小弟见所未见,兄长如此文采,不如把刚才你做的好诗上阕和下阕都写出来吧。”

    余会秋心里一惊,抬头看看高靖远,只见他朝自己眨眨眼,眼神向着智能和尚斜了一下,知道他有心捉弄,于是又扯过一张宣纸,将这首诗默写出来:

    天王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高靖远旁边看着写完,忍不住拿起纸张,吟唱出来,只见这诗前面写景,后面抒情,烂漫桃花的美景和寂寞惋惜的情感融合一处,十分出彩。

    智能和尚在高靖远身后听见,又连忙起身,请余会秋与高靖远到一间静雅的客厅喝茶叙话,恭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小沙弥:“敬香茶!”

    待人坐定,智能说道:“两位公子文采斐然,令贫僧佩服,不知能否将这墨宝留在本寺呢?贫僧必将禀明监寺长老,将这首佳作刻在东偏殿外的题诗白壁,让千万世人瞻仰。”

    题诗白璧?不就是吸引游人的文化墙吗?

    余会秋眼巴巴看着高靖远,他想张口说这首诗不是自己写的,但看着高靖远一个劲使眼色,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刚要张口,高靖远抢着说道:“大师傅,这首诗是余兄写给我的,你再求一个吧,余兄高才,肚中必定还有好诗好词。”

    当下抢着将纸卷收了起来,余会秋心里一松,只要这首诗不落在别人手中就行,回头却又撞见智能大师充满期盼的眼色,不由得颇为为难,写一个诗词并不难,要是智能大师真把他写在外面文化墙上,自己被人戳穿的几率就太大了。

    正在左右为难,心中突然灵光一现,提笔就写到:茶,上茶,上好茶坐,请坐,请上坐。正是刚才智能师傅刚才所说的势力语言,却是一道绝妙的讽刺对联,这下没人会往墙上写了吧。

    将将写完,就听见高靖远诘诘咯咯的笑了来,智能大师则是满脸尴尬之色,站起身来拂袖便走。

    糟糕,把人得罪了,余会秋赶紧去拽,却没有抓住,正要喊高靖远帮忙,却见高靖远自己笑成一团缩在椅子上,不禁大急,连连埋怨:“兄弟,你害苦了我了。”

    高靖远边笑边说:“余兄,你这对联简直把智能大师形容的太到位了,他只想试探你才华,这会可知道了吧。。。。”正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脸色一红,慢慢从椅子上坐起,说道:“咱们不管他了,去看太祖遗迹吧。”说着将余会秋领到西侧一间小屋。

    哪知小屋前又站着两个胖大和尚,犹如保镖一样,高靖远说明来意,左边的和尚说:奉智能大师法旨,看守太祖圣迹,闲杂人等不可随意进入。右边和尚说话更气人:太祖圣迹岂是你这两个毛头小子能参透的?进去的要么是才子,要么是仕宦名门,你俩哪远去哪呆着吧。

    余会秋看着高靖远,意思是你把智能大师气走了,你惹的祸,你得背锅啊,加上有心看高靖远能耐,也就不多说。没想到高靖远也沉得住气,拉住余会秋衣袖道:“那咱们去找监寺大师说话,没必要跟着小虾米争论。”

    这一下把两个和尚气的鼻子都歪了,正要过来跟高靖远理论,高靖远已经拉着余会秋走远了。

    两人出的门来,只见东面好长一座廊道,人头攒动,估计就是那文化墙了。

    远远看着一个和尚像智能,两人便了走过来,到得跟前,只见果然便是智能大师,只见他低眉顺眼正在向一个老和尚说着什么,那老和尚满脸褶皱,胡须老长,一副得道高僧的神情。余会秋正不知怎么开口,就听高靖远拱手行礼:“这位大师,可是监寺长老?”

    那老和尚转过头,看见高靖远,只觉眼熟却是不认识,当下合十行礼道:“老衲便是圆通,执掌本寺监寺一职,两位小施主有何贵干?”

    高靖远笑道:“大师多礼了,我和这位余公子,”向着余会秋一指,“听说太祖圣迹,想着或许能够破解,想请大师准许。”

    圆通大师还未张口,就见智能站在长老身后说道:“太祖圣迹百年来从未有人解开,近几年为了保护圣迹,已经很少有人能见到了,你们两个想见,恐怕火候未到。”

    这和尚明显公报私仇啊,余会秋正要指责智能胸襟不够宽广时,没想到圆通大师却点了点头说道:“智能说的不错,为了保护太祖圣迹,最近几年很少有人能进去瞻仰了,为此老衲规定非才能卓识之俊才不能进入,”说完指着周围一圈人,“他们也都想进去呢。”

    说完旁边人群议论纷纷,一个拿着折扇装模作样的士子摇头晃脑的说道:“不错不错,我早就想进去看看,只不过机缘未到。”

    旁边他的同伴调笑道:“非也非也,不是机缘不到,而是扇子风太冷,扇的头发昏,影响发挥了。”旁边人群一阵大笑。

    圆通大师神色不变,接着说道:“今日适逢修缮这题诗白璧,两位施主若是想进去也不难,不如施展一下才情,众位才子共同评判,倘若果真是才智过人,再进去也不晚。”

    “就是!没有几斤几两就想进去,未免太不自量力了!”旁边人群有人在后面喊道。

    余会秋不由得傻眼,做诗,我不会啊,转头看看高靖远,只见他躲在人群后,摊开双手做了个无可奈何地表情,那意思就是你看着办,我更不行。

    本来来看太祖遗迹就是高靖远捣鼓的,有了事他却把自己推在前面。本来余会秋可以转身就走,不过因为想结交与他,才步步跟随,虽然高靖远有试探的意思,不过他也算太公钓鱼,自动上钩了。

    算了,余会秋狠狠定个决心,既然太祖以德聚众,以武立国,又与这天王寺有所渊源,那就借用鲁提辖故智了,当下拿起毛笔,走到一处空白处,提笔写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写完心中充满恶作剧心理,不由得抛下毛笔,扶着腰间长剑长声呼啸起来,反复念道: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一时间豪壮勇猛之气溢满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