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图志

第十五章 妄议政争

    余会秋刚要说不敢,就听周镇恶笑道:“高姑娘名门之后,我跟余公子都是非常敬仰的,指教不敢当,看你脾气倒是一个武林豪杰,我是没什么本事,但是余公子学富五车,胸有机杼,一定能帮到你。”

    余会秋心中好笑,没想到这周大哥倒是会搭话,很称职的一个僚机,不过也是把自己放到架子上烤了。

    他没想到的是,周镇恶其实也有试探他的意思。

    周镇恶话音一落,氛围便缓和了很多,余会秋哈哈笑了一声,见两人目光转了过来,便道:“多谢高姑娘坦诚,不过在下有几件事想问,不然心中不安,第一,姑娘认不认识陈梁,第二,姑娘与我之前与我相交是否故意使然?”

    说完便盯着高靖远眼睛,高靖远未语先笑,说道:“其实这是一件事吧?”见余会秋点头,接着道,“陈梁我是认识,不过之前只是想见识一下妄议新法的狂徒,哪知盛名之下无虚士,今日这番结交确实是实心诚意的。”

    余会秋听高靖远连消带打,不由的心中苦笑,不过正遂己愿,也不能太过急切,不然就被人看轻了。

    他故意道:“原来如此,多得高姑娘提醒,以后在下一定注意祸从口出,不再乱说话。”

    高靖远本来也就是逞一下口舌之利,没想到余会秋避实就虚,不由得心中着急,说道:“刚才是我失言,结交余兄这样的英雄豪杰是真,请教也是真的,之前听陈梁说余公子对时局看法独特,见解非常,特来请教。我们高家说的好听点是于国同休的豪门,说难听点就跟皇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今国家风雨飘摇,我家长辈彻夜难安,我也是不能安食,如今变法在即,但是前路确实难明,迫切希望先生指点。”

    说到后来激动情绪,竟然语带哽咽。

    余会秋与周镇恶对视一眼,心中都道:没想到连深悉朝内事物之人也不看好变法,估计药丸,以后去哪避难呢?

    正低头沉思之际,高靖远见余会秋一声不吭,以为他心有顾忌,竟然举起右手,说道:“我以吾祖魏国公名义起誓,我高靖远对余会秋公子如有歹意,必将乱箭穿心而死。”说完目光炯炯盯着余会秋。

    余会秋心中大为感动,亡国之人命运肯定不会太好,何况高靖远这等绝色美女,风雨飘零之下,知否知否的李清照的命运算是好的,更惨的就是徽钦二帝的三千宫娥。

    况且现在大夏也只是半壁江山而已,只怕到时候她连李清照也学不了,能够异域苟活已是万幸,更何况高靖远言语中体现出其具有极朴素的国家忧患意识,精神上注定会更加的多愁善感,所受的折磨也会远远大于常人。

    余会秋下定决心,一边捋思路,一边慢慢的说:“变法是一定要变的,但是变法讲究的怎么变,谁来变。”说着抬头一看,只见周高二人都紧紧盯着自己,余会秋看看门口,高靖远聪明至极,立刻对着侍从说:“全部下去,到大门口外等待,无论是谁不准进门一步!”

    只听咚咚脚步声,侍从们犹如潮水退到楼下。

    余会秋心中有很多皇帝到了亲政年纪,而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不肯归政的例子,秦昭王和宋仁宗是有耐心,生生熬死了垂帘的太后,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权利,而眼前则是爷孙俩争权夺利,历史上也有两个著明的例子,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目前来看大夏这爷孙俩是妥妥的光绪对上慈禧太后,胜败不言自明,不过光绪失败了大清还苟活了几年,大夏这半壁江山的家底肯定撑不下去的。

    但是这些例子都没法说出口,这个时空别说光绪不会出现,连秦昭王,宋仁宗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历史轨迹改变了。

    想到这,余会秋心有定见,既然历史上的好例子不能佐证自己的说法,那自己就充当一回神棍好了。

    “皇帝陛下要亲政,本是正理,可是不应该急切变法。”

    “变法本是做事,而那些人方法手段有限,必然会以变法之名争权夺利,把做事放在一边。”

    “如此一来,变法必然会损害当朝者利益,变法者夺取权利,当朝者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不会想着和裕两宫,一定会尽力挑拨帝后矛盾。”

    这几乎是必然的,农业时代变法往往只是财富再分配,是零和游戏,而不会注重生产力的提高。

    怎么分配?其实就是将权利财富从当权者手中夺过来,分配到变法者手中,而这只会激化统治阶层的矛盾。

    “信任一旦破坏就很难再建立,何况至高无上权利的争夺。”

    余会秋看看高靖远越来越来白的脸色,没敢只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赵匡胤被下属们黄袍加身,那么无论他自己想不想造反都必须造反下去了,因为君臣之间的信任已经不存在了,就算他说不造反,大梁城中的小皇帝和太后、宰相和朝臣也不会相信,至尊权利争夺必然要流血,这不是一封下野通电就完了,皇位是跟生命牢牢绑定的,失去皇位或者说失去权利就等于把刀子递给别人手里,性命操于敌手。

    处于完全的被动。

    所以可以说皇帝是最执著于追求安全感的偏执狂,这一点,任何女人都要膛乎其后。

    “一旦帝党触犯到后党利益,后党必然会心有芥蒂,加以防范。帝党呢,就会加快夺权速度,帝党夺权动作越多,后党就越害怕,就越要防范,循环往复,必至深渊。”

    余会秋将将说完,高靖远就追问道:“皇帝胜负几何呢?”

    余会秋看她轻咬嘴唇,脸色难看,狠狠心说出那句千古名言:“皇帝虽一国之主,然当政日浅,势力薄弱;后则两朝总持魁柄,廷臣疆帅,均其心腹,成败之数,可以予卜,但凡朝臣,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