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图志

第二十七章 以内制外

    余会秋说完见没人说话,便又道:“目下皇帝陛下敬爱太皇太后至深,日夜盼望太皇太后回京后多多指导朝政。”

    薄太皇呵呵一声,说道:“这是也是你这小家伙能乱说的,老身问你,那靖尤为现在何处?”

    余会秋恭恭敬敬的说道:“已经远逐海外。”

    “听说皇帝征辟你为待招?真是莫名其妙的官职,你这小臣惯会胡言乱语,既然话说完了,那就从这里滚出去吧。”

    这话无礼且威严,换个本时代的小官估计就吓尿裤子了,余会秋却知道自己已经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了,他能说的都说完了,虽是面无表情,心底却是乐开了花,看来应当有效果,当下便缓缓退出殿外。

    余会秋一出门,高太皇便将那群胡子大臣诏到身前,说道:“你们看这小家伙说的是真是假?”看看一帮大臣无人先开口,便点着一个花白胡子大臣,“薄昭,你先说。”

    薄昭是薄太皇娘家亲侄,位居崇政使,是后党大臣职位最高者,在如今平章事职位空悬之时,也是朝中职位最高的大臣之一,代表后党掌握军政大权。既然要商议大政,自然先看薄昭的意见。

    适才余会秋大放厥词之时,薄昭便开始思忖帝党用心,此时见薄太后征询,便说道:“太皇太后,余会秋此人家境浅薄,之前从未听说,后来听说他破解了太祖难题才薄有名声,他说话虽然浅薄无礼,类似纵横家之流,倒也不无道理,如今局势既然已经底定,也不必心急,且看天子心意究竟如何,眼下只要贾将军和弘肇能掌控好北军和城卫,就不会有大问题。”

    他说到贾逢吉名字,贾逢吉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逢吉一定牢牢掌握宫卫,必不使太皇因此操心。”

    眼下薄太皇比之前掌握的军力更强,所以不太在意余会秋说了什么,她也不喜欢薄昭话里的妥协意味,只是对余会秋有点兴趣,便问道:“听说你私下里跟着小家伙碰到过,他人品究竟如何呢?”

    贾逢吉迟疑的说道:“臣与余会秋也就是今早迎驾时在城中碰到了,当时还有魏国公在旁边,只觉得他说话倒是不卑不亢,没有年轻书生的轻狂。”说着便将当时情景复述一遍,他不喜欢余会秋,然而也不敢欺瞒薄太皇,因此就是当时怎么说的现在怎么重新讲一遍。

    这时一个大臣说道:“太皇,以臣之见,余会秋小臣幸进,必定善于作伪,说话能有多大分量,天子以此为近臣,诚可虑也,日后行事须当小心。。。。”

    薄太皇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说道:“明日起驾回宫,朝堂之事,一如之前。”

    听到这话,众大臣都是一脸喜色,一如既往,那就是一切都按照后党掌权模式来,想不到在春天快要过去时,后党的春天还能延续下去,只有薄昭脸上却有股抹不掉的忧色,只是他低着头,无人可以看到。

    这时大夏最尊贵的太皇太后盯着幽幽烛光已经陷入深思:“小家伙们,就看你们成不成器了。”

    余会秋走出大殿,就不由自主的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至于成与不成。。。应该是能成的,不成的话自己估计不能活着走出大门了,眼下既然后党没有撕破脸,留着皇帝显然对薄太皇更好一点,最起码有时间慢慢想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无论是余会秋也好,皇帝也好,太皇也好,都需要时间。

    前面中使引路,余会秋一路回到自己的住处。

    辞别中使,刚一进屋,就见陈梁站在门后,余会秋也不惊讶,皇帝肯定急着等消息,于是又是跟着陈梁到皇帝住的偏殿中。躬身作个揖,余会秋便看到皇帝刘存勖略带焦急的深色。

    刘存勖见余会秋抬起头,便急急上前抓住余会秋问道:“余兄,面见太皇如何了,太皇可有为难你?”

    余会秋甚是感动,笑道:“幸不辱命!”

    看着刘存勖君臣都是明显松了一口气,就将殿里的对话大致说了一遍,末了又说道:“我看太皇之意,尚在犹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并无更替之意。”

    所谓更替,就是换皇帝的意思。

    刘存勖苦笑着点点头,脸色依然很不好看,从余会秋的转述中,可以听出薄太皇实在是恼怒至极,两人的交谈其实并不友好,在余会秋进去之前,刘存勖就已经觐见太皇太后,刘存勖诚心悔悟,而太皇太后却没说太多,淡淡几句话就把刘存勖打发了,没想到倒是跟余会秋激烈交锋了几回合,这感觉实在不妙,太皇都不愿意出口教训自己,可见已经失望至极了。

    想到这里刘存勖便将自己顾虑说了一遍,余会秋却是大喜,说道:“陛下,这是好事啊,说明太皇并不愿意削弱陛下的威信,而且还没有做好如何处置此事的决定,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啊,只要镇之以静,等太皇怒气消散后自然会明白陛下的孝心的。”

    薄太皇再不聪明,掌权数十载也有了足够的政治智慧,在余会秋看来,后面只要不主动触犯太皇太后,薄太皇不会把刘存勖怎么样的,等到刘存勖把薄太皇熬死了,自然而然就能掌握权利,君临天下。

    却见陈梁在后面吞吞吐吐地说:“余待诏有所不知,刚刚接到消息,襄阳王刘正视密奏皇上,意欲起兵清君侧,匡扶朝纲!”

    余会秋猛地一惊,不敢置信的望着刘存勖,激动之下声音都发颤了:“难道是皇上亲自下旨吗?”

    目光如炬,只看得刘存勖不敢直视。

    “不是不是,是襄阳王自己的主意,皇上还没有同意。”陈梁急忙解释,接着便将详细情况一一说出。

    原来大夏建国之初,太祖皇帝为了巩固皇权,在大夏境内大肆封建,封了十多位刘姓诸侯王,也因此大夏境内郡国并立,虽然鉴于史实诸侯王乱国的教训,都是没有开府也没有治权的王爷,但在这列强纷争的乱世,诸侯王们大部分都封在了国境上,依照太祖成法,是有镇国领军的权力的,襄阳王刘正视便是王爷之中王府卫兵定额最多的一个,足有一千精锐护卫,如果真的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必然是一场大乱,余会秋和刘存勖的如意算盘也绝不会如愿。

    这也是太皇太后不敢贸然废立皇帝的原因,一旦给大臣勋贵乃至外部的藩王瞅到机会,那么立刻就是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