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锦绣

一百七十二章 登闻院

    萧干城之所以急着打土豪分田地,就是怕陛下又派钦差来查验战果。到时候要是让钦差撞见自己与一众将领大把分银子,又免不了拿出不少银子作封口费。更何况在刘旷、干城、孟绾等人的预算中根本就没有这笔“封口费”。

    在姜士祯的主持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施工,终于从熊津江的南岸开凿出一小段运河。如此一来倭军舰队沉没的区域就显露出河床来。萧干城所部驱赶倭军战俘将推古女王的棺椁挖掘了出来。

    倭国女王的棺椁十分巨大足有一仗来长,外面是一层石椁。从已经开裂的石椁裂缝中,可以看到其中是倭国最好的桧木制造的棺材。

    黎川伯孟绾看着这座大棺材两眼冒光,连忙向干城请示道:“倭人十分矮小,却用这么大的棺材装尸体,想必这棺材中有不少宝贝。不如......。”

    干城挥了挥手道:“古人曰:‘生者与死者,阴阳分两界;生或能互仇,死必无相害。’既然胜负已定,我们不必再与死人较劲。何况推古女王与你我一般,乃是一方诸侯。还是请示朝廷,再做处置吧。”

    姜士祯一旁戏谑道:“倭国穷困无比,这棺材中能有什么好东西?”

    黎川伯也附和道:“还是老姜说得对。倭国是穷山恶水,难怪倭奴这般刁蛮矮小。”

    三个人哈哈大笑过后,干城笑道:“二位有所不知。其实倭国盛产金银,每年倭国的银矿都能生产一百二十多万两白银。倭国还盛产砂金。”

    孟绾惊道:“乖乖,年产百万两白银。要不萧大帅带着我们把倭国打下来得了。”

    姜士祯则皱着眉头问道:“若真如萧老弟所言,倭国为何还这么贫穷?”

    干城笑道:“其实一开始我也很困惑。有这么多金银岂不是很阔气,天天山珍海味。可是你看看这些倭国士兵盔甲每件不过六、七斤。我们轻骑兵的盔甲都有二十斤,重甲都在五十斤以上。很多倭国士卒还在使用竹子做的武器。”

    孟绾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

    干城笑道:“后来我才想明白一句话‘穷得只剩下钱’。倭国国土狭长且贫瘠,物产极度匮乏,坐拥金银却花不出去。”

    孟绾惊讶道:“有钱花不出去,可以来我朝啊。我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没有倭国买不到的东西。”

    干城冷笑道:“我朝之所以建立朝贡体系,就是要限制各国之间的贸易。若是任凭各朝贡国随意贸易,我朝周边必然有凭借金银或奇技淫巧而崛起的强国,到时候又是战火连绵、国库一空。

    其次若是放开贸易,任由民间买卖,我朝对外出售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价格必然会直线下跌。

    第三若是任凭国内的各种物资流入海外换回大量金银,国内岂不是物价腾涌,国库入不敷出?”

    孟绾惋惜道:“倭国这么多金银,咱们不挣到手中岂不是可惜。”

    干城道:“朝廷当然要赚取倭国的金银。只不过倭国到我朝贸易前,必须将金银兑换成宝钞。但凡这些外国客商胆敢用金银私自贸易就要被抓捕驱逐。”

    姜士祯笑道:“这招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实在是高明。宝钞换金银就已经赚了一笔,等对方高价购买我朝的各种货物,我朝又挣了一笔。来回来去都是朝廷赚银子啊1”

    孟绾的眉毛高高竖起,嗔怪道:“朝廷挣了这么多银子,为何我的俸禄还是这么点?”

    干城拍了拍孟绾的肩膀道:“朝廷用银子的地方也多。估计咱们这回救援新罗,朝廷已经一百万两银子用完了。”

    忽然一骑轻骑冲干城所在的山头疾驰而来。待到近期才看清来人是萧青梁。干城如今对青梁的看法有很大转变。以前他以为青梁这孩子在德音的宠溺下没救了,估计以后就是一介纨绔子弟。但是几次仗打下来,干城才发现这个儿子有勇有谋,确实是继承自己衣钵的不二人选。

    青梁冲到近前,下马向干城一拜,便将一杆奇怪的火铳捧到姜士祯的面前。众人只见这杆火铳的铳管十分粗大,小孩子的拳头都能伸到铳口中。

    孟绾好奇的问道:“大侄子,这是哪里来的。”

    青梁向姜士祯说道:“这杆火铳是从倭国的沉船上找到的。侄儿看着奇怪,就带回来请姜伯父看一看。”

    干城眉头紧皱,问道:“姜兄,这杆火铳应该威力很大吧?”

    姜士祯将这杆粗大的倭国火铳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方才笑道:“看来倭国的火铳制造走上了邪路。”

    青梁连忙问道:“姜伯伯为何这么说?”

    姜士祯笑道:“倭国的工匠可能以为火铳的口径增大就可以增加射程和威力。然而火铳的射程与口径无关,而是在于铳管的长短。铳管越长射程越远。”

    青梁说道:“可是我怎么觉得火铳的射程与装填的火药多少有关呢?”

    姜士祯笑道:“你果然聪明。不过火药装的再多,弹丸加速的行程太短,还是打不远。弹丸脱离铳管之后,火药爆炸产生的推力就没有了。弹丸只有在密闭的铳管中才能得到火药爆炸的推力加速。只有弹丸脱离枪口的速度提高了,弹丸才能打得远。”

    众人囿于对科技了解甚少,所以都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姜士祯是火器界的大佬,众人在这方面实在是对不上话茬子。

    姜士祯看着众人,微微叹息道:“萧老弟,若是你有机会觐见圣上,还请进谏陛下可否建立一个研究百工技艺的机构。

    你看如今倭奴都懂得改进火器。虽然这些倭寇研制火器的方向不对,但如果放任诸国赶超,恐怕今后我朝在火器、历法、算学......等方面都要被逐渐赶超。”

    众人收敛起笑容,纷纷郑重的点头表态。众人沉默了一阵,干城说道:“眼下倭国女王的棺材既然打捞上来,我们还是赶紧向陛下报捷吧。”

    姜士祯点点头道:“是啊,省得家里人担惊受怕的。”

    孟绾道:“老姜你还别说。我出征时,家里的女人哭得跟泪人一样。生怕我重蹈曹文的覆辙。不过这次我们都托了萧大帅的福,不但全须全尾活了下来,还发了财。孟某实在是佩服至极。”

    孟绾说话时竟然带着几分谄媚。众人又是哈哈一笑。这次打完土豪,能分给黎川伯多少银子都是干城和刘公公说了算。所以孟绾自然要对干城恭敬。

    干城请示过刘公公,这才向朝廷写下报捷和请功的奏章。这份奏章经水路送达天津卫,再从天津卫改换五百里加急送入京师。

    在说此时,郑德音依旧在玉泉山。前几日锦绣公主回宫狠狠告了广闻寺寺正刘吉庆一状。

    起初皇上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完全是一副敷衍的态度。

    锦绣公主却劝谏道:“父皇,眼下屏山伯在白吉藩胜负未知。刘吉庆就敢擅自包围扶云县主。这种事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军心不稳啊!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得知,恐怕会再次掀起一轮物价腾涌。到时候朝廷的威严会收到严重影响。”

    陛下一怔。他仔细品味女儿的话,觉得句句在理。包围扶云县主的事一旦走漏出去,已经走高的物价恐怕会再次暴走。朝廷的财政也将面临危机。

    他沉吟片刻,点点头道:“公主所虑甚是。朕这就传旨刘吉庆将广闻寺的军士撤下来。”

    锦绣公主微微叹息道:“父皇,刘吉庆派兵包围玉泉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件事恐怕已经开始流传。父皇要再不采取强力手段,恐怕难以抑制物价腾涌啊!若是让屏山伯所部得知此事,恐怕是要出大乱子啊!”

    说罢公主竟然抽泣起来。

    陛下霍的起身,盯着公主看了半晌。他内心已经有点慌了,锦绣公主的推理丝丝入扣,确实有道理。

    万一刘吉庆包围玉泉山的消息传了出去,恐怕会真的动摇前线军心。眼下屏山伯胜负未补,但这件事传到前方大军,还真保不住会发生兵变。

    若是这些兵闹一闹也就算了,若是绑架主帅归附敌国,自己这老脸还往哪里搁啊!

    但是他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于是问公主道:“公主觉得该如何是好?”

    公主擦了擦眼泪道:“依女儿的愚见,应当发明诏将刘吉庆撤职,以安天下。”

    陛下背着手来回溜了两圈,忽然说道:“你先下去吧。”对于陛下来说,刘吉庆是自己夺储的盟友。眼下就将其撤职,有些于心不忍。

    陛下忽然停住脚步,向贴身太监陈兴问道:“你怎么看?”

    陈兴顺着陛下的意思说道:“老奴以为公主说的在理。眼下要想控制事态发展,不如将刘公公暂时调离广闻寺换个地方。”

    就在陛下举棋不定时,一群妇人赶到玉泉山求见扶云县主。打头的妇人正是黎川伯的夫人郭三女。她带来的二十多个妇人都是这次跟随屏山伯出征将佐的老婆。这些女人的丈夫最低官阶都是千户。

    郭三女见到德音纳头便拜,然后便是哭哭啼啼说明来意。原来她们也听到市面上不少流言蜚语。于是她们组团来找扶云县主商量。

    众人来到山上的芙蓉宫,见到扶云县主与两位公主同游,心中更加有底。原来她们是打算拉着郑德音去告御状,请陛下严查散布流言推高物价的幕后黑手。

    一屋子二十多个女子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半天也没捋出一个章程。毕竟告御状是个技术活。真要是去拦御轿,人还没到轿子跟前就被御前侍卫当做刺客卡擦了。

    即便不被卡擦,也没人知道皇上的轿子每天都经过那些路段。就是知道了路段,还是碰不上。毕竟皇上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皇城里。

    一般人谁能出去皇城?

    所以告御状的正确方式是去登闻院敲登闻鼓。

    一旁作陪的蓬莱公主这时说道:“本宫以为,各位应当先将诉状投到通政司。待三日过后通政司没有回信,你们老姐儿几个再去登闻院敲登闻鼓。”

    郑德音一拍床头道:“公主说的对,咱们就这么办!”

    众人纷纷叫好。郭三女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咱们怎么预备状纸?”

    顿时一屋子的女子都鸦雀无声。这个时代,女子知书达理的不少,但写状纸还真没人会。

    这时一位逐云卫签事的夫人站起来说道:“我家那口子经常处理军中各种纠纷诉讼。他经常把这些状纸念给妾身解闷。我大概知道状纸怎么写。”

    一种女子听罢一阵哄堂大笑。笑过之后由郑德音操刀,写了一份状纸。德音将状纸念给大伙听。她在状纸中除了请陛下严查散播流言以外,还狠狠告了刘吉庆一状。说他扣押敌情,要挟出征将领,大肆收受贿赂,并注明金额。

    一众女子纷纷赞同。一位千户的老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今日要是没有公主和县主,妾身真是牙齿打碎了往肚子里咽。”

    又有女子骂道:“刘吉庆平日里作威作福贯了,什么钱都敢收,这会要让他好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一位千户的老婆起身说道:“妾家里有个远方侄子是生药材市场中的伙计。他跟妾身说,杨太傅家的本源堂从一个月前在市面上大肆收购血蝎、没药、龙骨......等药材。本源堂用这些药材配置金疮药。

    我侄子还说,本源堂的伙计说屏山伯已经败了,不知要带多少伤兵回来。到时候金疮药肯定要涨价。”

    蓬莱公主听得是无比错愕,不禁感叹道:“这些大臣真是不爱惜名节,非要将朝廷蛀空了才算完吗?”

    郑德音怒斥道:“该死、真是该死,杨太傅和本源堂都该死。”说罢竟然大笔一挥,将本源堂的劣迹也写在状纸上。

    当夜德音安排一众女子住在宫中,又在晚餐时密谋一番。

    转天锦绣公主风尘仆仆回到玉泉山,看过状纸表示必定鼎力支持。一众女子见到有天子爱女撑腰,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又过了一日,一张有上千名随屏山伯救援新罗大军军属按过手印的状纸送到了通政司衙门。通政司不敢隐瞒连忙上奏皇上。

    陛下看过状纸,又怒又怕。怒的是刘吉庆这么贪婪,连情报都拿来索贿,还收受那么多贿赂。还有杨太傅家的本源堂不顾大局企图发国难财,更是让陛下暴跳如雷。

    但是令陛下害怕的是,如今随屏山伯出征将士的家属的怒火应当如何平息。此事一旦处理不好,前线大军要是出现异动,自己的脸往哪搁?

    陛下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暗地里一面安抚随征大军家属,一面暗中处置刘吉庆和本源堂。

    不过随征家属虽然收下陛下送来的慰问品,但是三天后还是浩浩荡荡前往登闻院敲响了登闻鼓。这次击鼓鸣冤由郑德音和郭三女两位伯夫人带头,上千名随征将士的妻子一起喊冤。

    如此场面,立刻引来京师百姓围观。五城兵马司闻讯赶来,但见到两位凤冠霞帔的伯夫人告御状顿时没了脾气,只好远远维持秩序。

    至于广闻寺的人一个也没来。此时刘吉庆刚刚被陛下调往内官监,广闻寺群龙无首。广闻寺的指挥使听说郑德音等人来敲登闻鼓,更是不敢露头。自家寺正就是因为擅自包围玉泉山被灭,现在谁还敢招惹扶云县主?于是广闻寺上下选择性集体失明。

    陛下本来今日在寝宫与六部长官议事,忽然登闻院登闻使急急火火赶到陛下寝宫。

    登闻使卫辉趋步向前跪倒在地呈上状纸,说道:“陛下扶云县主和黎川伯夫人带着上千名随征家属在登闻院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