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

第五章 没有背景的剑,意料之外(求推荐求收藏)

    一个正五品的步军副尉,在忠顺亲王,以及各位军机大臣的眼里,确实不算什么。

    不过,一天之内连升四级,这样的个例放在大庆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特别是朝中三品以下的官员听闻此事之后,一个个都对这位少年英雄好奇万分,纷纷打听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时间,吏部,兵部不断有人过来打听曹铮的身份。

    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之后所有人都懵圈了。

    这位北疆战神不仅毫无背景,而且还是个孤儿。

    而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雍帝的耳朵里。

    这位大庆朝皇帝当即就将兵部和吏部的两位尚书给传了过来,当面询问曹铮的情况。

    两位尚书的回答,跟之前传过来的消息一模一样。

    这位大庆朝横空出世的骁勇悍将,确实是个孤儿无疑,自姑苏入的行伍,如今刚刚十七岁。

    获悉这一情况,雍帝沉默了良久。

    现如今,自己刚刚登基,然而大庆朝的内外势力却错综复杂。

    四位军机大臣当中,忠顺亲王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大学士鄂尔沁,乃是他的铁杆。

    另外一个大学士范廷玉则是先帝时的旧臣,彼时就是尚书房大臣,而户部尚书马元魁,则唯其马首是瞻。

    也就是说,仅仅一个军机处,就分成了两派。

    虽说范廷玉对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但忠顺亲王能待在这个位子上,却并非全部出于自己的意思。

    曾经,他也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虽然在关键时刻他支持了自己,但那也是大局已然明朗之后才表态的,并非他的本意。

    除了这四位军机大臣之外,朝中还有四王八公这股武勋势力不容小觑。

    这些年,虽然这股势力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但却隐隐有抱团的趋势。

    要知道,军中的不少将领都是四王八公的旧部。

    这些人一旦勾结到一起,那么必生事端。

    毕竟,自己刚刚登基,有些事情还并没有理得那么顺畅。

    太子最终没能继位这件事,在朝野上下依旧余波未平。

    除了上述两股力量之外,西边的西海国,北边的北凉国,东边的高丽,东瀛,甚至南边儿的南陈,大理等外部势力对大庆国也一直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自己迫切需要一把掌控在自己手里的利剑,让其为自己斩除一切敌人。

    想着这些,雍帝的内心陡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如果曹铮正如奏报上所言的那样,那么,自己不介意让他成为自己手里的那把利剑。

    毕竟,对于现如今的自己而言,想要找一个既锋利又没有背景的剑,实在不容易。

    想着这些,雍帝的心里已经隐隐有些期待,期待着想早一天见到那个在凌川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年轻人。

    ……

    数日之后,钦差带着圣旨快马加鞭赶到了凌川。

    圣旨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自然是对凌川城守军的战功褒奖了一番,对于战死和受伤的将士给予了抚慰。

    至于第二点,则是对将士们论功行赏。

    毕竟,说出花儿来终归不如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抚慰人心。

    作为此战最大的功臣,曹铮的官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拔擢,直接被擢升为了正五品的步军副尉。

    至于其余有功的将士,也得到了相应的晋升。

    然而,有一点却让所有人都感到很疑惑,那就是凌川守备甄应仁不仅没得到提拔,甚至连位子都没有挪一下。

    对此,大家只能理解成这个位子现如今实在太过重要,所以不能轻动。

    这样的解释虽然有些道理,但作为当事人,甄应仁的心里却有些不舒服。

    按照常理而言,即便有功不赏也得给个说法。

    像这种既不封赏,又不给说法的确实不多见。

    甄应仁的心里隐隐生出了一个念头,莫非朝廷对甄家有了什么想法?

    而这种想法,使得这位新帝甚至不愿意给自己这么一个甄家庶出子弟一个最简单的解释。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甄应仁的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内心的忧虑陡然而生。

    这种忧虑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甄家。

    自己已然年过半百,能回关内肯定是好事,但如若现在回不了也关系不大。

    毕竟,告老还乡的那一天总要回去的。

    然而,如果彼时的甄家已然不复现如今的荣光,甚至已然不存在了,自己即便回去又将何处安身?

    甄应仁知道,自己有这种想法并非是杞人忧天。

    自从当初将甄家牢牢绑在先帝和太子的战车上起,自己和甄家就已经难有退路了。

    先帝已经不在了,太子据说也已经被软禁。

    这个时候,新帝必然会对太子一党的势力进行打压清除。

    如果没有外力干预,随着先帝的故去,甄家必然会逐渐衰微下去。

    这一刻,甄应仁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曾经的部下,刚刚被擢升为正五品步军副尉的曹铮。

    一日之内连升四级,这是何等的看重。

    如果不是上面那位对曹铮极度欣赏,断然不会这般提拔一个年轻人。

    别看现在只是一个正五品,但以他的能力,以及朝廷的赏识,其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甄家如果能够动用现有的力量交好此人,在未来的变数之中或许还能觅得一线转机。

    带着这样的想法,甄应仁亲自来到了曹铮的营帐。

    此时已是天黑,营帐里放着炭火盆。

    曹铮独自一人坐在火盆旁,时明时暗的火光映照在他俊朗的脸庞上。

    见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过来,他立马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很是尊重。

    对于此时甄应仁的心情,曹铮的心里很能理解。

    盼了多年,一直想着调回关内,但到头来却是这么一个结果。

    其中的缘由,曹铮自问也能猜出一些。

    然而,事已至此,自己能做的也很有限。

    毕竟,即便被封为步军副尉,放在京官儿里面也属于一抓一大把,掀不起什么浪花的那种。

    以自己现如今的官位,以及浅薄的根基,想要干涉朝廷的官员调动任免,很明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