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

第四十六章 再建奇功,回京受封威远侯(求收藏求月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经过一番交涉之后,曹铮与西海国国王达成了最终的协议。

    协议的条款,与之前商议的差不多。

    不过,西海国加了一条,那就是三年之后要让玛格丽特公主回一趟西海国。

    对此,曹铮也能够理解,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

    毕竟,三年的时间很长,在这期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如果那个时候玛格丽特公主已经为自己产下子嗣,于情于理都得让孩子的舅舅见一见。

    彼时让她回一趟西海国,也没什么不可以。

    与西海国达成协议的当天,曹铮见了大将军宁渊一面。

    跟对方交待了几句话后,他便一人一骑离开了营地。

    此次到西北前线,虽然战略意图已经基本上达成,不过,自己的目的还没有达到。

    下一步,西海国大军马上就要撤离。

    一旦对方的兵马全部撤走,准噶尔部必然也会离开,以暂避大庆朝军队的锋芒。

    到了那时,想要再找到准噶尔部的首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此次潼关之战的起因,虽然有西海国的因素,但准噶尔部吃里扒外是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一方势力,如果不给予沉重的打击,日后恐怕还会再度生事。

    然而,这一部怎么说也是大庆国的一部分,也不可能赶尽杀绝,那样也不符合大庆国的利益。

    留着这一部为己所用的话,也可以成为震慑外邦的一支力量。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培植一个新的头领。

    至于原先的那个,必须毫不留情的斩杀。

    那样一来,既可以震慑其余心存异心者,又能够让新培植的头领对大庆国誓死效忠。

    昼夜兼程了三百余里后,曹铮总算是找到了准噶尔部的大本营。

    而此时,西海国的大军尚未接到撤离的消息,所以还跟准噶尔部合兵在一处。

    曹铮见此情形,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默默蛰伏了下来。

    倒不是说他害怕这一部分西海国兵马,而是现如今已经达成了协议,他不想跟对方再起争端。

    曹铮在等待一个时机,只要西海国的兵马撤离此处,准噶尔部的大本营必然也会后撤。

    到了那时,两支兵马必然会分道扬镳,彼时就是自己动手的最好机会。

    曹铮默默的潜伏在了准噶尔部大本营的外围,这一待就是三天的时间。

    三天之后的下午,西海国的兵马终于开始撤离。

    而此时,曹铮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已经将准噶尔部内部的情况简单摸了一遍。

    其实,这个部落虽然号称拥兵十万,但却并非铁板一块。

    在准噶尔内部,也分成了好几个派系。

    曹铮反复甄别之后,最后选中了一个人。

    此人名唤图勒尔,如今刚刚三十四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这个人在准噶尔部中担任副帅,但跟现如今的主帅却政见不和。

    这种情况下还能在军中担任要职,说明他背后的势力必定不容小觑。

    这一日,西海国大军撤离后,准噶尔部也开始整顿兵马撤离。

    正当此时,曹铮一人一马提着一杆长枪冲进了准噶尔部大军之中。

    一上来,他便朗声自报家门,告诉了一众准噶尔将士自己的身份。

    当然,这身份里面最有分量的还是和宁公主的夫君,当今的驸马爷。

    与此同时,还扯上了雍帝这张大虎皮,掏出了雍帝御赐的龙佩,直言只要首领噶尔丹跪地伏诛,其余将士将不予追究。

    当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大部分准噶尔部的将士都觉得他是个傻子。

    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可能有人敢单枪匹马闯准噶尔部大营。

    然而,在这些将士当中却有一人并未这么认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副帅图勒尔。

    他并不认为,一个普通人敢单枪匹马前来挑战整个准噶尔部大营。

    所以说,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既然敢来,必定有所倚仗。

    他的背后,必然有后续的支援力量。

    这一刻,图勒尔看到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只要噶尔丹一死,整个准噶尔部便是自己说了算。

    不过,这里面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得到雍帝的认可。

    而眼前这位驸马爷,手持龙佩,便代表着京城那位的意思。

    想着这些,图勒尔当机立断,下令将麾下的亲信都收拢回来,表明了不愿意掺和进噶尔丹与大庆朝军队的纷争之中。

    曹铮见状,知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不过,如果对方仅仅这么做,还不足以让自己将准噶尔部交给他。

    最好的情况,是能够让他跟噶尔丹彻底决裂才行。

    而让他们决裂最有力的筹码,便是权力和利益。

    下一刻,他大声朝图勒尔喊话道:“图勒尔首领,我以陛下的名义向你保证,只要你助我斩杀噶尔丹,平息叛乱,从今往后,你就是这整个准噶尔部的大首领,大庆朝皇帝将会亲自为你册封准噶尔大可汗。”

    此言一出,准噶尔部的将士立马就躁动了起来。

    在大部分将士的心目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自己也不用逃了。

    只不过换个首领而已,对自己又没什么大的影响。

    而这番话,也彻底让准噶尔副帅巴图尔心动了。

    这些年,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副帅,但却处处被噶尔丹掣肘针对。

    如果不是自己的身后有一群誓死效忠者,自己早就被赶出准噶尔部了。

    这一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大庆朝皇帝亲自册封为准噶尔大可汗的那荣耀时刻。

    几乎在同一时刻,曹铮与巴图尔互相点了点头。

    那动作虽然很细微,但从对方的眼神里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这一日,准噶尔部大本营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战争。

    而交战双方,乃是准噶尔部的两大势力。

    当然,曹铮也参与了其中。

    毕竟,拥有杀敌就变强的能力,不用也是对不起自己。

    自己又不能滥杀无辜,那么,这样的机会又岂能错过。

    一个时辰之后,噶尔丹顺利被曹铮擒住。

    不过,他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将这个机会留给了巴图尔。

    巴图尔没有犹豫,一刀便砍下了对方的头颅,以此作为投名状。

    这一天过后,曹铮的威名彻底在准噶尔部传开。

    一人一骑,擒西海国长公主,斩准噶尔大可汗,一举平定西北叛乱。

    至此,西北叛乱彻底平息,大庆朝在西北方向的战乱告一段落。

    一个半月后,曹铮与大军一道班师回朝。

    大喜过望的雍帝,亲自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当着一众群臣的面,曹铮被这位大庆朝的皇帝亲自封为威远侯,取威名远播,扬大庆朝国威,军威之意。

    至于大将军宁渊,以及其余有功将士,也分别获得了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