戗久说

第三十四章 祈诞

    阿迪力古丽的眼角渐渐泪干,看着棺里睡着的卫澜,眼里的光彩又一点点恢复。

    她忽又想起了什么,回身走到连云跟前,目光辉辉地看他:“他走时,可有说什么?”

    连云哽然,回想那时卫叔的状况,只有淋漓不尽的鲜血,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就阖了眼。

    他看着阿迪力古丽的眼睛,心像是被一块大石抵着,好一阵后,才缓缓开口:“他说,让您照顾好小澜,也照顾好自己…也希望,能有人替他照顾你。”

    阿迪力古丽的眼里又有些闪烁,好像还在等更多她想听的话,却没有等到:“他,他走时,你在他身边?社主也在他身边?”

    连云颔首默应,那天的画面,他无法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的她,是这些年来,最让他心惊的一次。

    阿迪力古丽的脸庞又划出两道泪线,滚入她微微扬起的嘴角里,像一把盐撒到了心口上,咸咸的,有些刺痛,又甘之如饴。

    她轻轻点头,口里连应了几声“好”,紧蹙的面容慢慢释开,像是真的能放下了。

    毕夷天走去棺边,两手将卫澜轻捞起,安放在他的肩上,退至那群上前安坟的灰衣人身后,卫澜紧闭着眼,在他的肩上咂嘴。

    棺上渐渐被湿土厚泥覆掩,混杂着被倾翻的杂草,最后落成了一座黄堆。

    连云的视线从土堆上挪开,看往边上混在一群灰影中的半大个子,朝其一招手。

    汤田呆愣愣地跑近听候吩咐,只当掌事是有什么要事,非拖着他来梧州,他驳不得便只能乖乖地听候安排。

    连云垂着眼,在他肩上重重落下一大掌,后叹道:“委屈你了。”

    汤田傻眼愣着,还不明所以。

    连云看了眼旁边的毕夷天,抱着卫澜,哄睡哄得还挺像样的,便随口给汤田讨了个好:“他暂时也归你管了。”

    毕夷天斜眼一瞟,只道这是什么萝卜干子,现下竟是什么人都能往他这处塞了,头两个大字不识、听不懂人话的还没理清楚,这快得又来了一个。

    汤田被其眼神打量得心下拔凉,背脊却还挺得板直,两个眼珠在面前两人脸上来回游荡,心中祈愿还能活着再见到萧大哥。

    连云察会着毕夷天的眼色,见他看汤田像是看着一大号包袱,当即拍了拍汤田的胳膊:“他结实,还识字儿,这活儿挺省事的。”

    汤田看见掌事使来眼色,忙恭谨地探出手:“我来吧。”

    毕夷天盯着他,看他明明害怕,却还能尽善尽美,这倒是有点儿意思了。

    他不说话,也没应声,轻着手,将肩上的卫澜扒下,又安放到汤田的肩身上:“手端平,脚使稳,若是摔了……别让他找我哭。”

    等他转身走了,汤田还傻站着。

    连云目送完毕夷天,回头笑道:“你可是捡了个好师傅,若以后学成,不管你是留在廌业,还是想去何处,总能留有余地。”

    汤田望着前脚人的背影,心里很庆幸,这位刚认的师傅看起来很厉害,虽有些厉色,但比起社主,算是有些温度了。

    他紧托着卫澜,匆匆跟上了下山的大队,赶到毕夷天旁边,像甩在其身旁的尾巴,一步一随地跟回了廌业书院。

    辰末,靖州。

    朝食过后,二人便由成余领着路,上了街。

    祈诞日,街上好不热闹,周边小县上的人也聚往了城内,皆穿得鲜艳纷繁,喜乐从他们的脸上和身上洋溢出来,感染着城内的外地人。

    三人去往人群聚集的方向,顺着人流,沿过了整条街,才见到“祈诞”的地方——一座年岁久远的“后土祠”。

    祠前,一片阔敞大坝被人群涌满,只空出中间那一墩大圆木台,其后方一队人,摆出了接亲、过新元的架势,敲锣打鼓,样样得劲。

    男女老少们在边儿上,各自筹忙完毕后,便焕出迫不及待的眼神,往台上投去目光。

    伴着响亮声,竟是辛勤的妇女们率先登登地上了台,她们脸上的皱纹和棱角像是对她们的笑容妥协,散出不同平常的光彩,脚上虽不轻盈,却步步踏进了看人的心上。

    桩台不够高,前面重重叠叠的人也都兴奋得左摇右摆,将后面遮挡得十分严实,活活儿地连成了一道人墙。

    戗画微微支起头,想踮些脚,又心懒,无奈收回了视线,冷眼盯着跟前众人的背影。

    稍片刻,一个微翘的圆墩子摆在她脚边,又伸来一只手,供着她登上木墩,木墩不高不矮,只比前面重影多出半个脑袋,将将能看清木台上的人如何走步。

    萧案生将二人举动看在眼里,更多的是将成余的动作看进了眼里,这人来得突如其然,应没见过戗画几面,却还能将她的喜好知悉,究竟是自己多心,还是真的事有异常?

    圆台上,铿锵不停,一拨舞尽,又出一拨,一堆稚童手舞足蹈地跳上大台,毫无律动可言,无拘无束,任意撒滚,看得台边的众人满是慈爱地笑。

    而不惹眼的圆台边沿,还有一个小儿在与木台顽斗,两手并作了脚,手小脚又短,半天上不去台,后忽然停下了动作,同那木台“啊啊哦哦”地讲起了理。

    忽一声轻“呵”,像清泉流入萧案生的耳里。

    他侧过头,就看见戗画嘴边和眼里的笑意,只因她立在圆墩上,两人的脸比往日都离得近了些。

    戗画看着那小儿动作,想起社里那个同其差不多大的孩子,也是这般小大人的模样,整日地在她耳边唠叨不停,不厌其烦。

    她想着,一时又沉下了心。

    萧案生看她面色变沉,已失兴致,正想伸手将她扶下,就看她只手按住成余的肩,下了圆墩,径自地回身走了。

    成余紧随其后,隔着恰如其分的距离,像是经年侍候在其身边的长随,二人的背影也是十分相当的主仆相。

    萧案生缓缓独行,临近邸肆,踌躇了片时,又回身去往了街上。

    入夜,月色皎无暇,寒风却刺人,也将房檐上的衣衫吹得猎猎作响,在月光下翻飞出了红和墨,如夜中的魅影惑人。

    瓦声清响,听得又有人上了房,今日这房檐倒甚是热闹。

    戗画斜眼瞥去,本是求清静,见着来人确实有些嫌烦了,而又晃见其手上提着两壶酒,松了松眉,又容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