戗久说

第九十九章 许时轻

    摩纳河。

    这是一道天垒。

    数十丈宽的河面,从西向东,隔绝南北,成为一道划割南越与大赵南境的千里界石。

    河的北岸,野风卷过狭长的平原,浅草被倾轧倒向一面,荡出与河面相应的浪,水灰与草青是这片蓝白下的主场色。

    野原之后,不及半里就是绵亘不断的山地,山道崎岖,从山脚下穿绕而过,距离最近的州城尚有百里。

    河对岸,百里之外,是南越军的营帐。

    一片营帐密密麻麻地占据方圆几里,将近二十万人正对着河的北面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与之相较,一览无余的北岸则过于平静了。

    这样的平静,像一块诱人的饵,远看不足以止心中的饥渴。

    这一刻,鱼动了。

    俚州城,南境分营。

    帐门紧闭,案上一缕水气蒸腾起来,刚滚开的水从陶壶口涌出,往茶杯里一冲,清香溢了出来。

    平日最匆忙的冲茶,在大战前倒显得精致奢侈。

    居遥盘腿坐在长案后,将刚冲好的一碗茶挪到身侧:“小心烫。”

    久昔蜷着腿,手抱在膝前,她正想接过茶碗来暖暖手,这时又把手收了回去。

    居遥笑了笑,待冲好第二碗茶,他拿过案边一块布,将陶壶包裹起来,递给久昔。

    久昔将暖壶和手一起藏进怀里,又扬起脸,冲他一笑。

    数日前,南境军从勘州出发,行至距摩纳河最近的州城“俚州”,此城是南越北上的必经之处。

    从城门到西南营地,街上的百姓们看到了军队,没有一丝慌惧,各自继续做着手中的事,只用目光相迎。

    对这里的人来说,战争是平常,和平才是他们偷得的浮生。

    上一次休战,俚州得以喘歇了三年,它就像屠宰场里的猪仔,等养肥了,就会被人宰割。

    一面红色幡旗在城外山头扬起。

    营地里,将士们停止操练,迅速集结,他们早已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黎葳在营地间疾步穿行,行至主帐,他掀开帐门,进前通报:“主上,鱼上钩了。”

    帐中,两人都看向黎葳,久昔还在案后坐着,被趁机蹿进帐中的冷风激了一哆嗦。

    居遥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依旧笑得柔和:“在这儿等我。”

    久昔看着他起身,即便黎葳说得不那么直白,但她也能知道,要开战了。

    两人走出主帐,脚步没有一丝眷意,直往阵前。

    居遥没有披甲,依旧一身白衣,墨发扬出风一般的逸性,午后的光纷撒在他的肩上、身上,也并不比他耀眼。

    走到点兵台前,他纵身上马,从阵中大道率先驰出。

    黎葳紧随其后,即刻马踏声如雷贯耳,这一行只携五千骑,皆有条不紊地奔赴摩纳河。

    此次应对南越军的兵力,却不止这五千骑。

    河北岸的高地早已藏兵暗伏。

    临岸高崖上,一人藏身岩后,目光如聚,俯瞰形势,紧盯着河道之中几架相接而行的“游鱼”。

    敌船之上,十分显眼地张扬着南越大旗,是无意或是挑衅都已不重要,远远望去,那船的甲板上并没有立着瞭望兵。

    船一点一点行至河中,随着水流的方向,慢慢靠近敌军既定的上岸口。

    河的这一头,居遥领着五千骑疾驰接近,行至山隘口时,前路的一道山弯正好遮掩了临近河岸的南境军,他勒马扬手。

    身后的旗官飞快打旗,整军即刻停下。

    居遥侧首,与黎葳相视一眼。

    所有大战前的商议,在战时只简练成一个眼神。

    随即,居遥扯缰改道,独自驭马从左侧长坡上山,留黎葳在此领军待命。

    山上的旗官已然看见山脚下打出的旗令,立刻遣人报于山上的领军人。

    马纵飞快,不到一刻钟,居遥登顶山崖,看见藏身在岩石后的人,他放声讥笑:“许节度使也有藏头躲尾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儿,狐狸尾巴太长了。”

    他说着,假模假式地看一眼地上:“哎呦,踩着了,疼吗?”

    许时轻回头,顶着“川”字眉恨他一眼:“你这一身狐狸骚气什么时候能去去,大老远就闻见了,差点儿给我熏掉下去。”

    许时轻便是南境一带正儿八经的节度使,由大赵朝廷官封的,宣麻、赐旌节,手中仍掌管着三印。

    多年以前,在朝廷明令许时轻禁止起兵抗击,以求和南越时,他亲眼见证了一族平农在不堪南越的蚕食下,组建起一支百姓队伍以薄力抗击南越军。

    最终,南越军不是输,而是被打怯了,前脚踩后脚地逃回了摩纳河南岸。

    那之后,南越军羞赧难平,休整不到半年,他们卷土重来。

    这一次,刚到俚州便被民兵在城外截击,城头的将士们不得军令不敢擅动,但也在心中热血呐喊。

    这次的南越军做足了准备,预料到民兵会反抗,于是两方陷身血战,僵持不下。

    不到两日,许时轻依旧接到朝廷禁止出兵的敕令,此时他已集军于嵛州。

    因着上次民动,许时轻没有出兵抗击南越,却也没有应敕令镇压民兵,南境与赵廷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

    敕使宣令时,声音依旧平稳高扬,而言辞间的收权之意昭然若揭,生怕他节度使听不懂一般。

    许时轻听罢敕令,只在心里冷笑一声,随即在大军阵前和皇家敕使的眼皮底下,他起身,扬右手。

    几名亲兵从他身后冲出,猛虎扑食般的急不可待,转瞬便将敕使和几名副使架住拿下。

    只听那敕使口中大喊:“造反啊……造反啦!”

    许时轻第一次听敕使能将话喊得如此嘶声裂肺又中气十足,心里有那么一瞬痛快:“敕使放心,待战毕,还得您回京都替下官做个证,

    我许时轻可没造反,至于朝廷怎么处置我,我许时轻敢作敢当,也都认了。”

    随即,他拔军南下,不到半日,大军赶至俚州城外。

    这时,城门已关,因当州知府怕南越军打进城来,而城中的兵将未受远令,不得已只能听知府调令。

    而南境军已将民兵逼至城门。

    从山道至城门口,战迹惨绝人寰,南越军踏着南境民兵的尸身一路疯杀,为血洗前耻而赶尽杀绝。

    即便如此,南越军也没占多少便宜,两万先锋大军被砍削半数,以多欺少,赢得不够体面。

    许时轻头顶气出三丈青烟,登时领着一万军从侧方倾涌而出,将已战疲的南越军杀得不留余尽。

    以牙还牙是他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