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礼物

孝之本——自珍自爱

    有一个故事:他勤劳善良,经过多年努力,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他是个孝顺的儿子、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他谁都关心,唯独不关心他自己,他是个公认的好人。然而,四十多岁的他却突发疾病英年早逝了。

    他认为自己生前积德行善,死后一定能上天堂,可是却下了地狱。他很委屈,认为是冤案,就去找阎王评理。阎王带他到一个可以看到人间百态的窗口,让他从窗口往下看。他看到年迈的父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地在捡垃圾糊口度日;看到妻子正在烈日下打工,憔悴不堪地干着本应是男人干的粗活;看到儿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在街头流浪……

    看到这一切,他心在滴血。这时阎王说话了:“你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你的离去,使你的至亲至爱陷入极度的痛苦中,在人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你凭什么进天堂?

    这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悲剧故事,但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远吗?

    我有个朋友,小时候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也是缺吃少穿。但他很有天分,经过多年努力后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农民画家”。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他勤奋的工作、忘我地奔波,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很遗憾,他在55岁的时候,不幸因胃癌去世。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是怎样的悲痛啊?这种悲痛无药可医,会让老人一直痛到离开这个世界。

    我又想起了一个同学,他高中毕业就开始经商,因头脑灵活,

    十几年时间生意就风生水起了。但在一次酒局后,他因忽视安全,醉酒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致高位截瘫、终身残疾。他的父母得怎样的揪心呢?

    近年媒体报道了多起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自杀身亡事件。

    我做过多年的律师工作,期间看到好多人因刑事犯罪而锒铛入狱,有的甚至已被执行了死刑。

    我窥见过老人因子女犯罪而羞于见人的眼神。

    我理解老人对残疾子女或狱中子女的牵肠挂肚。

    我听过白发人送黑发人撕心裂肺的哀鸣。

    我凝视过老人因子女早亡流干泪水失明的眼睛。

    ……

    这一幕幕悲惨揪心的情景,像黑夜里电闪雷鸣般震撼着我的灵魂,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坎上。

    当初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时,我还不以为然,认为掉点儿头发,受点儿皮肉之苦,这与孝不孝有什么关系?再者说了,吃亏才能长见识,我们是平常百姓,又不是公子王孙,哪那么娇气?这些年通过体会、观察、思考、感悟,我才明白“不可毁伤”的“身体发肤”,指的不是毛发和皮肤,而是生命、健康及名节和自由。《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这是告诉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要珍惜自己、保护好自己呀。

    身体是行为之本,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陪伴老人。要想渡人,先得渡己呀。“身体毁伤”,不仅丧失了孝的基础,同时也残忍地给老人带来了无尽的哀愁。

    早年上学时,我住在抚顺师专。有一段时间,在宿舍经常隐隐约约地听到后山有一个女人在喊“回来吧,回来——”我很好奇,经过了解得知:是一个中年女人因为孩子在山里意外死亡而疯了。此后,她每天都到山里寻找孩子,不分白天夜晚、不顾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她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了,只知道每天呼唤意外早逝的孩子“回来吧,回来——”

    “回来吧,回来——”这揪心的呼唤回荡于山谷,这悲惨的哀鸣透骨之寒!

    这个声音已过去了三十余年,每每想起,就像在昨天。

    那位母亲后来怎样了呢?我不知道,更不敢想。但她深刻地教育了我。早年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学的理论,有的早已模糊了,有的甚至还出现了翻转。但“回来吧,回来——”,这撕心裂肺的呼唤,却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回来吧,回来——”这不仅仅是一位母亲对早逝孩子的呼唤,更是给我们敲响的珍惜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