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美好时代

第八十一章 五湖四海

    伍总大学不是在电力大学上的,但是伍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了电力大学当了老师。

    因为那时候都是单身,住在单身宿舍,所以,很快就和文总熟悉了。

    那时候,改革方兴未艾。年轻有热血的伍总和文总,也很有了一番雄心。

    但这雄心,一开始并没有创立企业,那时候,也没有可能创立企业。

    他俩就帮着一些企业干些私活,赚些钱。

    哪晓得最后被人举报了,两人都背了一个处分。

    有了处分的两个人,狠狠心,一咬牙,索性出来自己干了。又借改革的春风,在一个街道的帮助下,办了一个街道工厂。这就是一开始公司的雏形。

    一出来自己做企业,伍总和文总才知道做企业的不易。原来他们靠着给别人干些私活,生活的还算是有滋有味的。但那毕竟是在有工资的基础上,赚了的钱只是一个补充而已。

    现在真的少了那份工资,才发现靠着给人家干私活,根本养活不了一家老小。

    一开始雄心勃勃的几个人,慢慢地就只剩下了伍总和文总两个人。

    成总和林明说了伍总和文总参加干过的事,让林明忍俊不禁。反正什么电子表,什么显示屏等等杂七杂八的没少干。

    最后,伍总和文总还是下定了决心,要做自动化产品,也就是文总一直研究的那个课题。因为有之前文总做的工作打基础,所以上手还算是快的。

    最后,忍饥挨饿的,带着一帮如小牛小马等来公司实习的学生,愣是把产品做了出来。然后就是到保州供电局试用,获得认可。

    又因为是国内第一套交流采样的设备,数据采样精度高,又可以大大降低电站的占地面积,所以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

    当然,最后彻底打开局面的,就是文总成功的把设备接入了省局的系统,这不仅成就了文总大神的称号,也算是彻底打开了省局的市场。

    由此,公司才算过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

    “但是,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一直是个短缺。咱们一直在吃老本,再吃原来第一套产品的红利,但是现在国内同类型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多,必须要好好开拓市场才行。”成总说道。

    “陈诚和小牛小马他们不是一直再做市场吗?”林明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么些年下来,他们三个人就没有真正打开过哪片市场!他们三个人现在跑的市场,还是咱们最早的那些,他们也就是维护着而已,没有新的市场出来,长久下去怎么行?”成总说。

    林明沉默了。

    “好好干吧,林明,我们都挺看好你的,未来还得看你的!”成总感慨着。

    林明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他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这么让领导们看得上?

    要说自己来了公司,确实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离领导们这个评价可差得很远啊?他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因为搞不好就变成他自卖自夸了。

    “那成总您是怎么来的公司?”林明转头问。

    “我来的也算是早的!在交通局的时候,有一次和伍总合作,要他们生产几块电子显示屏,就是那种计时显示用的。去他们工厂一看,就那么几个人,但是干的却是热火朝天的,我一下子就被感染了,后来伍总一怂恿,我就来了公司。”

    “那赵总呢?”林明转了转眼珠,问道。

    “赵总啊,他算是有来头的人了!他是原来TJ市电力局调度室主任,也算是年轻有为,又是正儿八经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又早早就当上了调度主任,本来有着大好前途。但是分房的时候,不知怎么着就被人家给阴了,没有分到房子。于是一气之下,就辞职了。”

    “那怎么就来了咱们公司?”

    “噢,你还不知道呢?文总和赵总是大学同班同学。赵总一辞职,文总就说服他加入了咱们公司!”

    “原来如此!”林明不仅感叹,这关系还真是后错综复杂的,难怪文总和赵总总是在一起,也难怪听说两家的房子都紧挨着,果然有内幕。

    “那段总是怎么回事呢?”林明想趁着成总谈性正浓,索性一杆子都弄清楚。

    “段总那就更厉害了!他原来是渤海石油的信息处主任,年富力强,后来看着好好的单位,就是干不好,于是一气之下,辞职下海。你又要问他怎么来的咱们公司吧?”成总饶有兴致的转头看了看林明。

    “呵呵,正想这么问呢?”林明有点被识破的窘态。

    “他是伍总的大学同学!”成总笑着说道。

    “那张总呢?”张总是管生产的,林明最早就在生产部,所以认识张总最早,但其实也没见过几次,这时候索性也好奇地问道。

    “张总是咱们市里电子厂的副厂长,原来也是和文总和伍总合作做过项目,后来也就被拉进来了。”

    “我听说郝强是伍总的学生?”林明问。

    “是的!这小子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干活,天天游手好闲的,在原来单位也不正经给人家玩活,后来和顶头上司吵了一架,就来投奔他老师来了。”成总说。

    “我看现在郝强挺厉害啊,技术上数得上,现在又是自动化公司的经理了!”林明试探着问。

    “这小子刚来的时候,也是吊儿郎当的,天天到处晃悠,不正经干活。后来伍总一生气,正好赶上厦门定了一大批设备,就把他自己扔到厦门了,扬言不把设备调试好,不允许回来。再那边泡了三个月,回来后就改头换面,成了现在的样子。人啊,有时候得逼一下啊!”

    至此,林明终于把公司主要领导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这还真是来自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还有你不知道的!李顺航也是伍总的学生,原来在发电厂工作,也是受伍总感召,过来投奔伍总来了!”成总笑着说。

    一路上,两个人说说笑笑,林明知道了很多。至于这些事情,是成总有意识告诉他的,还是无意思闲聊到的,他没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