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玄袍弟子开始

第1章 蛰龙炼体,冲关破窍(求收藏 求追读)

    东海之滨。

    广华山,上玄派。

    洞府里石床上,姜宁从蛰龙炼体中缓缓醒来,他平静地呼出一口浊气,双目中似有精芒闪过,只觉一股神清气爽、舒灵通泰之感,显然是修为又有所精进。

    不过他很快便平复了心情,起身活动了下手脚,走向一面人身等高的檀木云纹铜镜。

    铜镜中映出了一位十五六岁、清秀俊逸的少年,身着玄色长袍,头挽道髻,眉梢稍带喜色。

    再有一段时间,丹田产生内气,便可尝试突破锻体境界,晋升开窍期修仙者,从玄袍换成白袍了。

    片刻后,镜中玄袍少年突然想到了什么,剑眉一皱,从怀中取出白玉色小瓶,拧开清点了一下。

    “上个月的培元丹已经用完了,得去领这月份的了。”姜宁喃喃自语道。

    身为锻体期外门弟子,姜宁每月初可去天都峰庶务堂领取丹药、灵石。

    随即,姜宁便取出控制洞府阵法的令牌,开启阵法,迈步出了洞府。外面,正值旭日东升,紫气东来之时。

    他的居处位于冲云峰山腰上的东侧,是冲云峰开辟的洞壁之所,方便外门弟子修行栖身。

    上玄派外门有三十六峰,除却外门弟子居住修行的二十四峰外,其中丹霞、卧云两峰是地火炼丹之处;金炉,香炉两峰是炼器之地。

    剩下的八峰各有不同,天都峰是善功峰,主承接任务;望仙峰是传功授法之处;宝坊峰是坊市交易之地;耕云、浮丘、云门三峰分别是讲道、演法、斗法所在;青鸾峰是饲养灵兽之处;翠微峰是外门珍贵灵药种植之地。

    庶务堂位于天都峰山脚上处,从姜宁居住的冲云峰到天都峰,大约是一个半时辰路程。

    若是乘坐穿云飞舟,一盏茶的功夫便可到达庶务堂。

    但穿云飞舟一来一回之间就要花费一枚下品灵石,这对每月能领二十颗下品灵石的姜宁来说,船资实在不菲,只得步行而去。

    当然,于世家子弟而言,既可减少路途又能体会腾云驾雾之感,是十分乐意乘坐的,这点挥霍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姜宁向东径直走过地势危峻、壁立千仞的天险桥,绕着宝坊峰的青石山道而行,经飞瀑直下、轰声震震的玄水涧到天都峰山脚。

    缓步进了庶务堂,便见大殿内众多外门玄袍弟子来来往往,或兑换丹药,或交付灵石,或购买法器。

    庶务堂一楼是丹药、灵石等所在;二楼是各种炼器材料、灵药等;三楼是珍宝库,有各种珍贵的法器、灵器、奇珍异宝等。

    每层有一位庶务长老,三位庶务管事,长老总领庶务,管事协助。

    三层楼里所有物品大都是低阶事物,主要针对外门弟子,真传弟子和内门弟子则另有去处。

    一楼外门庶务长老是个体态微胖、鹤发童颜模样的老者,姓赵名胜,身披青色长袍,开窍之上采气修为,这时正在梳理各种丹药的类别、数量。

    姜宁步履轻盈地走到赵胜长老身旁,缓缓拱手说道:“赵长老,弟子姜宁前来领本月份的丹药、灵石。”

    赵胜长老瞅了一眼姜宁,从储物袋中挑出二十颗灵石,顿了顿,装腔作势地说:

    “姜宁?哦,姜宁是吧。你来晚了,月初发放的培元丹,你临近月中才来,没有了。

    而且最近,炼制培元丹的青玉参药田遭到妖兽破坏,现在没有培元丹了,拿了灵石,下个月再来领丹药吧。”

    细听完赵长老的话,姜宁脸上不由得露出诧异之色。

    心说,“妖兽破坏?什么样妖兽可以突破药田禁制?怎么会这么巧。”

    未等他继续询问产生的疑惑,赵胜长老便旁若无人地低头梳理丹药。

    姜宁见此情形,仔细想了想,旋即拿了灵石,转身离开。

    待他走远后,早就听见动静的赵胜长老,抬头注视着玄袍少年离去的身影,嗤笑了一下,然后又埋首于丹药之中。

    到了庶务堂古朴大门处,姜宁身形一转,寻到一名身材削瘦、面白留须的白袍管事,向其询问情况。

    闻言,白袍管事面上露出奸笑,环顾下周围,拉着姜宁到大殿偏僻角落处,捻了下手指,顾左右而言其他。

    姜宁心中了然,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取出三枚下品灵石递了过去。

    白袍管事接过灵石后,脸上带着意味难明的笑容,用只有两人听见的声音,低声缓慢说道:“你是不是哪里得罪赵长老了?不然怎么会不给你丹药。”

    听到此处,姜宁心神一震,默不出声。

    “一般来说,庶务堂里发放的丹药是上月份炼制的,就算药田遭到破坏,也不会影响下个月的丹药发放,你这种情况不好说啊,给与不给,全在赵胜长老的一念之间啊。”

    说到此处,白袍管事便停下话语,乌溜溜的眼珠转了转,眼眸中闪过精光,又伸出手捻了两下。

    面对眼前奸诈管事的再次暗示,姜宁皱了皱眉,沉默了一会儿,又递过去六枚下品灵石。

    白袍管事颠了颠手中灵石,得意地笑着说:“师弟你很有悟性嘛,这么上道,师兄我这里还有几瓶丹药。”

    旋即,便从储物袋中取出一瓶培元丹,递给了姜宁后,转身离去了。

    回途中,青石山道上,姜宁神色庄重地思虑着这件事的缘由,脑海中不断闪过无数人影。

    心说,自己呆在山中清修,与人交际甚少,也没得罪过人啊,赵长老,姓赵,难道是赵乾阳?

    想到此人,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身影从心中冒了出来。姜宁自付道,难道是因为上次在清菡师姐面前狠狠挫了他的面子,所以打算报复回来?

    到天险桥时,面对百丈悬崖、崇山峻岭的壮丽奇景,极目眺望之下,姜宁心中激荡之情油然而生,感天地之宏大,觉凡人之渺小。

    随即摇头苦笑道:“姜宁啊,姜宁,枉你自觉求道坚定,现在一个小小困局,便要苦苦思索,又何谈求取大道?”

    想到这里,姜宁洒然一笑,神采一变,脑海为之一清,种种杂乱思绪皆被斩掉,只余下一颗愈发坚定的道心,随后,便昂首阔步地穿过天险桥,往回走去。

    回到洞府内,先是用铜盆取水,洗漱沐浴一番,清除路途疲倦。

    洗浴完毕后,姜宁便取出培元丹含住,默念口诀,“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运转蛰龙炼体功,进入大定真空,不动声色之间,实现质的蜕变。

    培元丹入口即化,形成了无数热流,顺着血液立即遍布了全身,甚至深入到骨髓之中,滋养躯体。

    但接着,热流化作难以忍耐的奇痒,持续一会儿后奇痒消退,有股暖意自丹田而起,透过四肢,传遍了姜宁的全身,让他竟然有种回到胎儿时期的暖洋洋感觉。

    丹田中的暖意就是内气,锻体境界是通过不断锤炼身体,锤炼到极致,丹田自然而然就会诞生内气。

    修出内气,有种种说不尽的好处。于功行而言,为冲关破窍打下基础,是修仙者的晋升之阶;于凡人而言,是战场上的万人敌,为武道宗师;于己身而言,可神清目明,旋照自我,内视己身。

    内气初成,体内有光。入静中,姜宁循着光见内气运行,然后慢慢看见脏腑骨架轮廓,体内分分明明,朗朗彻彻。

    到了丹田,便见一缕缕极细狭小的内气,围绕丹田中心游走,而丹田中央却被一颗黑白色的玄珠所占据,见了这颗玄珠,姜宁不由得心神剧震。

    十六年前,这颗神秘珠子把癌症病死的姜宁带到此方世界。在胎儿时,珠子吐出一口黑白玄气后消失不见,没想到居然一直竟在自身丹田里。

    姜宁定了定神,沉下心来,驱使内气触碰珠子,然而任凭姜宁怎么试探,珠子都无动于衷,一直呆在丹田中央。

    最终,姜宁只好对玄珠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一旬后,姜宁睡足神清之时,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自得其妙。

    待到功行圆满、准备充分时,姜宁开始汇聚内气,冲击内景关窍尾闾关。

    冲关时,尾闾关内雷声轰鸣,电光闪烁,景象十分壮观。

    在冲关的过程中,姜宁只觉得腹部传来一阵火热和冰冷的矛盾感觉,伴随着一阵阵刀割般的疼痛,让人难以忍受。

    功诀中曾说:“风雷震破出苦轮。”姜宁听着雷声轰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几个时辰,也许是数日。此时,姜宁仍在雷声轰鸣中不断地汇聚着内气,一道道内气化作一条洪流直直地冲顶着尾闾关窍穴,一次又一次,紧咬牙齿地坚持着。

    突然,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尾闾关仿佛镜子碎裂般接连被撕开。冲开后,内气化作的洪流直向上冲,在尾闾关渐渐转化为真气,姜宁顿觉神清气爽,身体轻飘飘的。

    这一层的尾闾关打开后,又有新的窍穴出现,真是修仙无止境,处处有难关。

    洞府内室光通明,不知不觉之间,原来已经过了一夜。内气已完全转化成真气了,姜宁蓦然一动,从破关的感悟中缓缓退出。

    他整个人非但不觉疲累,反而隐隐间有出尘之气。

    此次冲关破窍,有进无退,得享百五十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