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景隆的光辉,朱元璋精神失常了!
众人睁开眼睛。
眼前,是一片广袤的开阔地。
密密麻麻的军队和铁骑,铺天盖地,如潮水一般,分散在战场的各个角落。
这是一片战场!
放眼望去。
战场上大致分为两股势力,分别是北军和南军。
北军的最前方,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骑着战马,傲然屹立于天地间。
仔细一看,正是上一秒还在装疯的老年朱棣。
此刻的他,早已改头换面,身披铠甲,大氅飞扬,面容坚毅,气势恢宏。
虚空中。
朱棣叉着腰,哈哈大笑道:“看看,都看看,这才符合咱的气质。”
“啪!”
背后的朱元璋照着他的脑袋狠拍了一下,阴沉着脸说道:“你还有脸得意?你这是造咱的反!”
说归说,闹归闹。
不管朱允炆做的多么出格,朱元璋还是坚定的站在他那一边,或者说,是站在皇帝的那一边。
原因很简单。
立场而已!
朱元璋也是皇帝,他不可能鼓励别人造反,动摇自己的皇位。
当然。
朱标除外。
朱棣吃痛的摸摸头,嚣张的气焰被朱元璋打压的无影无踪,默默站到朱标的旁边。
朱标笑了笑,无奈的摇摇头,随后把注意力放在了南军的统帅上面。
“爹,四弟,你们有没有觉得那个南军的统帅有些面熟?”
听到朱标的话。
朱元璋和朱棣也望过去。
果不其然。
南军的统帅气度不凡,与老年朱棣相互对峙,气势却丝毫不落下风。
朱元璋点头道:“还真是,这人看起来确实眼熟,只是咱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了。”
朱标看向许宥问道:“道长,你可知道此人是谁?”
许宥点点头,望着远方气度不凡的南军统帅,“那便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明战神。”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更加认真的望着那名南军统帅。
就连朱元璋也慎重了几分。
在他的印象中。
洪武一朝,堪称大明战神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徐达,另一个是常遇春。
从哪又冒出来了一个大明战神?
可不管怎么样,朱元璋还是很高兴的,咧嘴笑道:“看来咱大明还是代代出人才啊,徐达、常遇春后,竟然又出了一个战神人物。”
许宥笑道:“陛下不必如此激动,后面还有一个比这位战神还神的战神皇帝呢。”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高兴的问道:“哦?咱老朱家这么厉害呢?代代出明君?竟然还出了个战神皇帝?”
许宥笑而不语。
朱棣忍不住好奇心,问道:“战神皇帝以后再说,你先跟我说说,这个跟老年的我交战的人究竟叫什么名字?”
“此人名叫李景隆,陛下的外甥孙,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啥啥啥?他是九江那小子?”
朱元璋不淡定了,反复打量着南军统帅李景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可太熟悉李景隆了,至少在洪武十四年的时候,这小子纯粹就是个纨绔子弟,为人油嘴滑舌,和他爹李文忠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棣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小子竟然也有今天?”
在场的这些人。
除了朱元璋之外,朱棣算是最了解李景隆的了。
当时征战天下的时候。
朱棣同样也随军打过仗,而他跟随的人,便是表哥李文忠。
自然而然。
朱棣与李景隆从小就是好朋友。
和朱元璋的判断一样,朱棣也认为李景隆是个军事白痴,但没想到,他竟也成了一方统帅,而且还被许宥认定为大明战神级别的人物。
朱棣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怀疑人生。
这世上真的有人能脱胎换骨,跟曾经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吗?
他微微眯起双眼,死死的盯着李景隆,心中多了几分忌惮。
正当众人惊讶之时。
战场上。
号角声呜呜响起。
战争开始了!
率先发难的是李景隆的南军,粗略估计,李景隆率领的大军足足有五十万之多!
而相对老年朱棣率领的北军,却只有不到十万人。
很明显。
与朱元璋之前猜测的一样。
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实力,完全是不对等的。
但凡是个正常点的统帅,肯定都能按着朱棣打,何况如今出战的事被许宥称之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
朱元璋背着手,挑眉道:“我说老四啊,你可得争点气,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别让咱白发人送……”
他刚想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可以看到老年朱棣,他娘的和自己差不多岁数了,便改口道:“白发人送白发人啊。”
朱棣也颇为紧张,额头冒汗。
他是天生的将军,深知故事里那些以少胜多的事迹,大部分都只是杜撰而已。
真到了战场上,到了拼命的时候,人多就是有优势,这是铁律!
一打一和二打一,差距就已经很大了。
而十万对阵五十万,又是另外一个概念。
战场上的优势,会随着大军数量的增加而呈几何倍的增长,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已。
朱棣很清楚。
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争。
而其他的几个人也都心思各异。
徐妙云、朱柏、吴氏当然希望朱棣能够获胜,吕氏则希望李景隆能利用人数的优势,一次将老年朱棣打垮。
就算在自己的时空,朱允炆已经当不成皇帝了,但在另外一个时空,吕氏还是希望儿子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朱标是左右为难。
一边是他的兄弟,一边是他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谁赢了,他都不会好受。
马皇后与朱标想法相同,紧张的看着战场的局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战场的局势也在慢慢变化。
朱元璋从开始的坦然,脸色逐渐难看起来。
虽说近百万人厮杀的战场,短时间内很难分得清孰优孰劣。
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那犹如鲨鱼闻到血腥味的敏锐直觉,立刻察觉到了一丝丝细微的变化。
李景隆率领的北军正处于下风!
很快。
朱棣也看出了蹊跷,不禁心中疑惑。
战场上的那个李景隆打仗显然毫无章法,就靠着人多的优势,一股脑的往前冲,丝毫没有发挥出人数的真正优势。
反而是老年朱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正在逐步蚕食李景隆的阵线!
这一刻。
朱元璋与朱棣爷俩的心里,都冒出了一个相同的疑问。
这货真的是大明战神吗?
怎么看都不像啊!
许宥依旧淡然的站在一旁,像个局外人似的,平静的看着这一切。
而就在此时。
战场上,忽然有一支精锐骑兵不知从何处杀出,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朱元璋不禁失口道:“朵颜三卫!?”
听到这个名字,朱标与朱棣全都脸色一变。
湘王妃问朱柏,“殿下,什么是朵颜三卫?”
朱柏回应道:“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是由蒙元骑兵组成,他们战斗力非常强悍,只要有战马,个个都能以一当百,是最强悍的军队。”
“别看朵颜三卫只有两万人,可他们爆发的战斗力,哪怕是二三十万大军,也抵挡不住。”
吕氏大惊失色,“啊!?这么厉害吗?”
朱元璋冷着脸,咬牙切齿的看着朱棣,“老四,咱怎么记得,朵颜三卫是宁王的卫属啊?怎么跑到你这来了?”
当初。
朱元璋划分塞王的时候,把朵颜三卫给了宁王朱权。
朱权是朱元璋的十七子,洪武十年生,在洪武十四年仅四岁。
但朱元璋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并且早早就规划了藩地和直属卫队,其中就包括朵颜三卫。
朱棣挠挠头,尴尬的笑道:“爹,这都是十几年后发生的事儿,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再追究此事,继续关注战场上的形势。
此刻。
战场上形势突变。
朵颜三卫的突然发难,给北军增加了极大的信心。
相对的。
李景隆统帅的南军,明显开始慌乱起来。
很快。
慌乱的情绪迅速蔓延至全军,整个南军彻底乱成了一团。
直到这一刻。
朱元璋还在相信刚刚许宥所说的话,李景隆是大明战神,肯定会临危不乱,再次组织进攻。
朱棣同样如临大敌,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场的变化,不敢有丝毫大意。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父子俩惊掉了下巴。
战场上。
南军统帅李景隆眼见着形势大乱,竟开始六神无主,丢下了五十万大军,悄悄的向后撤退。
而这个细节,很快便被南军的将士察觉。
此事迅速在南军阵营中传开。
主将的撤退,让还在浴血奋战的南军将士彻底崩溃,再也无心恋战,开始四处逃窜。
不消片刻。
南军兵败如山倒。
五十万大军从撤退演变成了溃散,到最后变成了逃亡。
老年朱棣仅仅用了不到十万人,便战胜了五十万大军!
虚空中。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等人,全都目瞪口呆,半晌没回过神。
不知过了多久。
朱元璋愤怒的看向许宥,质问道:“许宥,你小子耍咱呢?”
这李景隆哪里是什么大明战神?
他简直蠢的像头猪!
不!
连猪都比他强十倍!强百倍!
一千倍!
一万倍!
许宥淡定道:“陛下,放眼历史,你何曾见过五十万大军打不过十万大军的战绩?”
“哪怕当年的赤壁之战,也没有败的如此干脆吧?更何况魏武帝实际上也没有五十万大军。”
“如此彪炳千古的战绩,难道不能称之为大明战神吗?”
噗!
朱元璋差点被气吐血了。
闹了半天。
原来是这么个战神?
朱棣在一旁偷笑,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用李景隆这样的白痴做大军统帅,简直就是儿戏,怪不得皇位不保呢。
战争结束。
老年朱棣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接受来自北军的欢呼与敬意。
虚空中。
朱元璋阴沉着脸,望着战场上的老年朱棣。
他虽然很生气,却也不得不承认,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争,老年朱棣表现出的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某种角度来讲,甚至可以与徐达、常遇春相提并论了。
有这样一个能打的儿子,朱元璋却并不高兴。
他知道。
治理国家不是能打就可以的。
朱元璋历尽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了大明。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马上皇帝,登基称帝后,依旧独断专行,杀伐果断,强权镇压四方。
事实上。
朱元璋知道自己什么德性,正因如此,他才会培养朱标这样一位温和的继承人。
帝国不能永远强压下去,必须松弛有度。
下一代的皇帝不能再穷兵黩武了,如果继续加压下去,百姓们迟早承受不了。
这时。
许宥开口问道:“诸位还想继续看下去吗?”
朱元璋黑着脸,沉声道:“看都看了,还能只看一半?继续看!”
许宥笑了笑,随后轻挥拂尘,继续带着朱元璋等人,目睹了朱棣夺取帝位的全过程。
期间。
李景隆兵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
朱允炆勃然大怒,想立刻缉拿李景隆,却被齐泰阻止,理由是他相信李景隆会知耻而后勇。
再给李景隆一次机会,他肯定会一雪前耻,大败朱棣。
虚空中。
当朱元璋听到这个离奇而滑稽的理由后,当场气笑了,让朱棣一度以为爹可能打击过度,精神失常了。
笑了半天。
朱元璋怒急生悲,开始破口大骂。
“蠢货!一堆蠢货!一群书呆子,咱真是瞎了眼,猪油蒙了心,竟然以为这群书呆子能治理好国家!”
他面目狰狞,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光。
想起之前还得意洋洋的声称欣赏齐泰这个人,朱元璋的脸就像火烧似的。
要是别人还好。
偏偏是许宥听到了这些话。
这回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朱标也连连摇头,他本来还挺尊敬齐泰和黄子澄这样的读书人的,可经过此事,他才发现,原来只会吊书袋子实在是不堪大用。
还有那个李景隆,简直蠢的令人发指,气的朱标想回到洪武十四年踹他两脚。
更令朱元璋、朱标意想不到的是,朱允炆竟然同意了齐泰的意见,答应再给李景隆一次机会。
而且。
朱允炆这次给了李景隆更多的军队,足足六十万人之多,可谓是举国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