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毒计帝师,李世民劝我冷静

第十九章吹出来的千古一帝,但真帝师也。

    “这个,这个的话。”

    听到房谋杜断反对的声音,李二感觉有些难办了。

    他倒是非常同意李光明的毒计,但是现在房谋杜断二人,一致站出来反对的话。

    又让他很是犹豫,一副下定不了决心的样子。

    见李世民有些犹豫,开始动摇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趁热打铁,二人又是一阵劝说。

    “陛下现在君临天下,富有四海,应当胸怀天下,海纳百川,施行仁政,以求天下归心也。”

    “没错,玄龄兄此言非常有理,咳咳。”

    杜如晦接着这话茬,也跟着劝说道。

    “陛下内圣外王,施仁政于天下,布仁德于四海之内。十年之内,自当天下大同。”

    “到时候的天下安定,四海宾服,自然万邦来朝,大唐威震天下也!”

    最后这话说的掷地有声,非常有分量,也让人憧憬不已。

    “到时候陛下真乃天可汗也,大唐享誉九州之地,名震千古也!”

    房玄龄对于杜如晦的判断,自然非常认同,对于大唐的前景,充满着无尽的信心。

    “天可汗?万邦来朝?”

    这些字眼,听到李二的耳朵里,让他非常的兴奋,也异常的亢奋。

    “虽然知道大唐日后定然不凡,但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场景,朕非常喜欢,哈哈。”

    越想越亢奋,李二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非常得意,就差尾巴翘到了天上去。

    而侯君集和秦琼闻言,也是一副激动的样子,当即跪伏于地,对着李世民恭贺不已。

    “末将恭喜陛下,成此丰功伟业。”

    “恭贺陛下成此大业,四海敬仰,万民拥戴,光耀千秋。”

    “哈哈,这个好说,诸位过誉了。”,这让李二更是得意不已。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在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显得很是满意。

    “如此大事定矣,已经彻底打消了陛下方才的念头,再也不要担心了。”

    叹息了一声之后,又将目光对准了李光明那里,等着他的反驳。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毒计既然是李光明提出来的,现在被他们一起联合否决了之后,他一定非常的不甘心,保不准会有什么其他的毒计,还是小心谨慎才是。

    “咳咳。”

    李光明清了清嗓子。

    只是这样的话,都让房谋杜断二人,紧张不已。

    “来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诸位此言很对,明也是同样的认为,陛下英明神武,又建立这样的丰功伟绩,就是号称千古一帝的话,都不为过。”

    结果这李光明却不按照套路出牌,说出来的话,让他们吃了一惊,也一头雾水的样子。

    “嘿嘿,明预判了你们的预判,岂是尔等可以揣测的呢!”,李光明心中很是不屑。

    “千古一帝吗?不错,也只有这样的称呼才符合朕的身份,才能彰显朕的丰功伟绩来?”

    听到李光明恭贺声,李二自然又是心花怒放不已。

    老实说他上位非常的不正,已经在史书上留下不好的名声,虽然可以篡改,但毕竟会留下痕迹,也会惹人非议。

    是以李二卯足了力气,想要干出来一番丰功伟绩,在赢得世人称赞的同时,也好抵消这些负面的影响。

    而现在千古一帝的称呼,和秦皇汉武并驾齐驱的话,自然很对李世民的胃口,让他心潮澎湃起来。

    “果然知我者,正大兄是也。”

    “正大兄投靠以来,颇有微功,现在又给予朕如此高的评价,功莫大焉。”

    “如此非重赏不已,也好让世人知晓朕的大度和英明神武。”

    想到了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动,二话不说,当即对着李光明笑道。

    “军师谬赞了,朕愧不敢当。”

    “倒是军师自从投靠以来,屡建奇功,功劳颇大。不重赏的话,对不起先生的偌大功劳。”

    顿了一句,李二决断道,“即日起拜先生为护国军师,以帝师之礼待之,特许先生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嗯?”

    听到这赏赐,李光明很是诧异,也很是头疼不已。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不是乱臣贼子的标配吗?李二这是搞什么呀?”

    “一下子就给自己这样的荣耀,这不是将自己放在火上烤的吗?成为众矢之的,吸引众人的火力吗?绝对不行,一定要拒绝才是。”

    想到了这里,李光明当即出言拒绝道。

    “陛下不可,此赏赐太重了,微臣寸功未立,岂能受此赏赐乎?”

    “臣谢陛下信任,铭感五内,但如此重赏的话,微臣不敢接受,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个,这个的话。”

    这让李二满意的同意,也有些犹豫的样子。

    “君无戏言,朕既然已经决定如此,自然不能收回。先生还是接受这些吧,这也是你应得的。”

    “不可,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光明还是一副坚决的样子,不但反对,还跪伏于地逼迫李二道。

    “如陛下不收回成命的话,臣就长跪不起,一直到陛下收回命令。”

    “你,先生你何苦如此。”

    这让李二非常感动,心中对于李光明的评价又高了几个。

    而在这僵持的时候,房玄龄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提议道。

    “既然军师如此坚持,还请陛下体谅一下。如陛下感觉过意不去的话,可以将赏赐降低一些,相信军师定然会接受才是。”

    “哦,不知玄龄有何高见?”,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二来了兴趣。

    房玄龄应该早就想好了,立即对道,“不如就拜先生为护国军师,以帝师之礼待之。其他后面的特权,暂且搁浅,等日后军师立了大功,再赏赐也不迟。”

    “好,很好,玄龄此言有理,那就这样办了。”

    这话听得李二非常满意,当即对着房玄龄吩咐道。

    “就由玄龄你起草诏书,拜先生为护国军师,以帝师之礼待之,不得有误。”

    “是陛下,微臣领命。”,房玄龄自然接令道。

    “多谢陛下,微臣肝脑涂地,难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事已至此,李光明也只有选择接受。

    “这样的结果最好,也让人非常满意。”

    当然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光明自然也很是满意。

    “恭喜护国军师,末将这厢有礼了。”

    “末将参见帝师。”

    “好说,两位将军客气了。”,李光明心中得意,表面上还是一副冷静淡然的样子。

    接下来不要分说,侯君集和秦琼自然又是一阵恭维的声音。

    而作为京兆杜氏的杜如晦,却有些不爽了,按照他的想法,这帝师的称呼,应该非他莫属。纵然不是他的话,也应该是房玄龄才是。

    至于其他人的话,老实说杜如晦还看不上眼。哪怕是李光明出了那么多的毒计,立了一些功劳而已。

    “不过是区区谋略,立了寸功,也敢添居帝师高位乎?”

    “咳咳,哼哼。”

    想到了这里,杜如晦又气的吐了一大口血,跟着又很是不屑的冷哼了一声。

    而后,直接出言质问着李二道。

    “敢问陛下,军师如此年轻,何德何能,能当帝师乎?”

    李世民知道杜如晦如此问的用意,也知道他非常不服气,但只是淡淡的笑道。

    “因为他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