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刘裕之子刘义符,有何贵干?

第五十九章 被解救的乐属(求追读)

    隆安三年(399年)正月初一东府城

    “你这逆子!真是不得好死!啊!咕嘟咕嘟。。。。。。”

    会稽王司马道子正被自己的亲儿子司马元显的左右亲信灌酒,他两边站的都是身强体壮的值班卫士,可怜的会稽王左右手都被锢住动弹不得,身前还有两位体态婀娜的舞女,正在压榨老头本就被不良嗜好掏空的躯体,酒色头上一把刀,会稽王这是集齐了两把几十米长的刮骨大砍刀,正在如庖丁解牛般给他做一场催命的水陆法事,而主持他的道长正是好大儿司马元显。

    “我亲爱的父王,你可别造谣啊,这酒里面可未曾下毒,这还是刘车兵上贡的京口酒,我这也算是投你所好了吧。。。。。。”话音未落,司马元显拿起了酒爵,象征性的敬了父亲一杯。

    “自从那次赌坊分股不均时,我就意识到了,你老人家就没打算这么快把权力下放给儿臣,权力就像五石散,明知过度使用就会万劫不复濒临死亡,但是你就是不愿放下它,甚至还越服用越上瘾。”

    “我说的对吧父王。”元显放下了酒爵,就看到了已经醉倒在榻上的司马道子,只听得他鼾声如雷,已经呼呼大睡了起来。

    本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的,老酒鬼这就不行了?

    “来人,把会稽王给我伺候好了,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放他出这个房间!”

    “诺!”

    ……

    次日,在新年伊始的朝会上,司马元显宣布褫夺父亲的扬州刺史、司徒的两项要职,扬州刺史由自己亲领,而司徒之位则用来拉拢了琅玡王司马德文,荆州刺史桓谦等并作爪牙纷纷对他俯首帖耳,他终于接过了父亲的权杖,成为了帝国的掌舵人。不知是膨胀了还是怎么的,他终于摁下了那个引爆一切的核弹按钮。

    “今孙恩率贼众作乱,三吴人心浮动,严重威胁到了建康朝局的安稳,本世子宣布三吴门阀无论贵贱,对其门下佃户、仆役等众,皆免奴为客,好曰:“乐属”,移置京师,拱卫台城,以充实军力对抗贼虏,列位臣工谁赞成?谁反对?”

    司马元显坐在皇帝右下台阶的胡床上,他所处的位置可以俯视群臣,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未及弱冠的他贪婪的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愉悦,已然不能自拔。但是这种时候,往往就有一两个不开眼的出来挑战他的权威。

    “下官以为不妥,还请世子慎言,收回成命!”出列的大臣是官拜侍中尚书的张敞,他出身吴郡张氏,是张彤云的祖叔。

    “下官以为不妥,还请世子慎言,收回成命!”同样出列的还有担任太常卿的顾恺之,顾家子弟之前在建康台城中无人仕官,在刘义符的建议下老顾也开始扎根于朝堂,为家族争取利益。

    哼,三吴门阀的这些个领头人真是不老实啊!这就坐不住了吗?

    “来人啊,把这两个扰乱朝纲的逆臣给我拖下去杖责。”司马元显刚想发飙,顺便拿这两个老东西开刀,人还没拉走,就又有同僚出来求情。

    “下官还请世子杖下留人,鄙人以为,对于他们的冲撞之言,罚些俸禄就好,正朔元旦刚过,若妄行血光之事,难免有些不吉利啊。”站出来为顾、张二人说话的是刚刚升任御史中丞的王凝之,他现在掌公卿奏事、弹劾不法之权,俨然是司马元显身前的当红炸子鸡,他的求情既让元显感到为难,也引了其他的大臣的惊讶疑惑,都开始议论老头王的政治立场。

    “王御史,你也要阻拦本世子的施政不成?”司马元显太阳穴青筋爆起,身形有些略微颤抖,怎么今天谁都要和自己作对?更何况王凝之还是自己最为倚重之人!

    “下官不敢,在下以为世子之政,利国利民,但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哦?你且详细道来!”

    “下官自愿献上一部分家仆充作乐属,至于其他门阀,也可以让他们先交出少量奴仆充实军力,若地方上的豪族都没家仆来进行自保,势必会造成三吴空虚,那还怎么抵抗孙恩贼众的侵扰呢?”

    “下官附议,下官附议,下官附议。”右将军谢琰、散骑常侍王珣、黄门侍郎王謐同样表示支持。

    司马元显的本意是:打算只薅三吴门阀的羊毛,但王凝之这个带头献仆,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南渡士族就在一旁吃瓜,却遭受了无妄之灾。

    王凝之什么人?司马元显的亲信,琅琊王氏的三大巨头之一,再加上另外三位王谢重臣的力挺,这件事情就变得值得玩味了起来。

    王凝之这招其实是一个以退为进的阳谋,我向你元显表忠心,但我就拉了所有人一起下水,把在场所有人都推到你的对立面。大家都知道你们父子贪得无厌,没有信誉可言,庾楷跟你们父子以前关系好吧,家族产业全被抄家了;刁家祖上世受皇恩,给司马皇族鞠躬尽瘁,眨眼间就被三族消消乐,全给图图了,可他们都不是南方人啊,你还不是把他们逼得家破人亡。你们父子如此反复无常,根本不值得效死,说不定哪天就把刀架到我们头上了。

    如今你们会稽王父子掌握着北府军这把死神镰刀,用它收割所有家族的财产,而且,你个小娃子一上来行事就这么激进,还不计后果,刘牢之能叛投到你的门下,那他就不会去投靠别人吗?所有人都在等待反击你们父子机会,只是合适的时机还没有到来罢了。

    至于这么奸诈恶毒的计策是谁教给王凝之的呢?当然是有着北府军头号智将、年方十三官拜七品的少年俊彦、范宁与顾恺之的关门弟子、山阴城的守护者、王谢后辈的拜把子兄弟等称号加持的刘义符,刘车兵了。

    “哈哈哈!王中丞的美意,本世子就收下了。张敞、顾恺之各罚没两月俸禄,如若再有冲撞上官的行为,那就别怪我对你们明正典刑了。”

    “陛下对此裁决没意见吧?”

    “阿吧阿吧。”陛下表示没有异议。

    此时的司马元显还在为自己政令畅通狂喜不已,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变得人人自危,桓温、谢安时期的宽猛相合的政治风气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元显的刑网峻急,整个台城因为刘义符的小小举动,即将卷入更大的政治漩涡中。

    。。。。。

    山阴王家某厢房

    “叔平公干得不错嘛,已经把我的意思传达到了。接下来三吴这边,我们就能放开手去对付孙恩了。”刘义符满意的放下书信,环视了一些身边的文武,准备召开军事会议。来到现场议政的有蒯恩、刘道规、沈田子、谢灵运。

    但是这些人里面,谢灵运不算武将,刘道规要指挥守城,只有蒯恩、沈田子可堪一用,山阴一地的军士也就二千来人,考虑到孙恩大军可能在南边瞬间拉起五、六万的部众,刘义符瞬间感觉手里有些缺兵少将的窘迫之感。

    刘义符还在苦恼的时候,看着身边的沈田子,突然反应过来,兴奋的道:“沈大郎君,你们族中有没有一个人叫沈庆之?”

    “有啊,他好像是我们家的远支亲戚,有勇武之名,这几年没什么交集,有些疏远。”

    “那你快通知汝弟,把他速速找来,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们急需他这样不可多得的将才。”

    “下官遵命,立即着手去料理此事。”

    沈庆之虽出身吴兴沈氏,但年少时声名不显,相比于沈田子、沈林子兄弟在义熙年间的战功卓著,历史上的他直到元嘉北伐时,方才崭露头角,又熬到了老爹孙子辈的孝武帝刘骏时期,因降伏群蛮、讨平刘邵、鲁爽等人的叛乱,获封车骑大将军,成为刘骏的顾命大臣,最后活了八十岁,他戎马一生,几乎见证了刘宋王朝的兴衰荣辱。

    可是光靠这些将领还不够啊,之前在山阴能以少胜多,还是因为兵力差距不是那么悬殊,这些州郡兵再能打,那也是他刘义符和三叔这段时间赶鸭子上架的结果,何况还占了个主场优势的地利,要是让他们去外郡和天师道拼命,他们可就没有保护自家财产的热情了。所以,还是需要老爹过来帮忙,毕竟他才是真正的海贼王终结者。

    想到此处,刘义符立即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都是刘义符的思父之情,说自己一个人应付不来,老爹不能见死不救之类的,满满的都是好大儿的真情流露,这信中的文采若能让范夫子来评价,都足以能名列第二十五孝了。

    当几日后刘裕拿到这封书信时,和他一起观看的刘敬宣、高雅之都感叹于刘义符的文笔文斐然,只有刘裕对此不以为然,他心里暗道:“当初你个小崽子跟王凝之、顾恺之打得火热的时候,尚不写家书,到了这个危急关头,你这个不着家的臭小子就想起我这个亲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