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痕:岁月无声

第16章 人品丧失中队

    清晨的阳光挥洒在悄然无声的操场上,在那座象征着一大队标志的雕像旁。挂着一副出征誓词,“全力以赴,比武就是战场”。

    未参加比武的战士们,穿戴着战术装备,手持的各式装备无声且整齐的组成百十来号人的方阵。

    在这个方阵的右边,也站着三路纵队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右侧站着副大队田进忠,他们统一背着背囊,黝黑的皮肤衬托着干净整洁的军装。

    雕像之下,有六名战士分别神情肃穆的站在三个大鼓面前。有力的双手紧握着鼓槌,头上系着红色的条带。

    这个传统自一大队成立之初,一大队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出征前,都会用打战鼓的方式给战士们送行。

    据说这个传统,是来自于一大队成立那阵。当时一大队迎来了第一场硬仗,边境的一次穿插任务。

    由于这支部队成立之时,是临时从所属的师抽调了部分骨干和新兵组成的一支突击部队。

    绝大部分都是未经历过多少部队磨练新兵及完成训练未参与实战的骨干,未上过战场的他们在接到作战任务的时候,除了接到作战任务的使命感的热血,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死亡的彷徨。

    时任第一任大队长,结合部队的传统。特意搞了一次简短的出征仪式,要求每名上战场的战士,听着战鼓奔跑出营区。

    当时那场战斗,全队战损百分之五十可谓战斗十分惨烈,那一仗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战斗成果。为后续部队的挺进和穿插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机。

    一大队一战成名,获得了集团军的褒奖,而这座雕像也是那次战斗中,不计伤亡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及炮火洗礼,一个突击班在最后的冲刺下以牺牲9人的代价拿下了一个火力点,为后续冲锋的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战机。

    而就是这次冲锋前,随队的战地记录员通过录像机捕捉到的画面,那时候的战士大多数已经身负重伤但仍然没有停止进攻,就因为那一次的牺牲,才奠定了一大队的荣誉。

    因此从那以后,除了特别紧急的战斗任务一大队的战士才会在出征前会注目雕像。

    除此之外,都会在雕像前举行出征仪式。这样做不单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一大队的战斗意志,更是在告诉一大队的前辈们,后辈的战士没有辱没一大队的威名。

    所有的战士,不管是未参加比武的、还是参加比武的、还是打鼓的战士,没有丝毫的动作默默无声的站在那里。

    此时的他们都目光炯炯的盯着背对着雕像站立的教导员孙启胜,这个年轻的教头虽然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但身穿着一身战斗装具的他,就如同一只蛰伏的毒蛇般,安静且致命。

    整个一大队的战士们,虽然此刻的他们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是站在这个地方,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彪悍气息是根本无法装出来的,哪怕是请最优秀的演员也无法模拟出那种气场。

    动如雷,行如风,这是一群骄兵悍将,这是一堆干柴烈火注定在烽火中涅槃重生的战士们。

    “稍息,同志们,稍息”随着教头从丹田发力喊出的口令。

    “噗,啪”这支上百人的队伍整体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迟滞和不协调感。

    如一把锋利的宝刀,随着刀客的拔刀干脆利索,而刀刃发出了阵阵低鸣。

    寒光一闪,出刀必见血。无不彰显着这把“利刃”不但有着坚韧的品质,更是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战斗意志。

    “今天,是我一大队出征参加比武的日子。”教头说到这里环顾四周,看着这帮热血男儿。

    “希望诸位发扬我一大队的光荣传统,不畏牺牲,敢于拼搏”

    “比武,既是战斗,应当锋芒毕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讲到这里,所有的战士愈发的亢奋了起来,这种亢奋是来自于血液中那点燃的篝火。

    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将是如在漆黑的深空中点燃了一颗沉寂的恒心。

    热血男儿的激情在这一刻点燃,久久无法熄灭。

    “出发”随着教头的这句话,那支参赛的队伍在副队田进忠的带领下,快速的奔向了营区大门。

    此时的战鼓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随着有节奏的敲击,沉闷的鼓声如同惊雷般炸响。

    这战鼓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的快了起来。

    如同一头猛兽蛰伏过后,快速的奔向了猎物般,迅猛且有力。

    列队的战士们,随着教头孙启胜转身敬礼,一众战士也整齐的站得笔直敬礼。

    这代表着战士之间最崇高的敬意,简单而又朴实。

    包含的,既是军人间特有的崇高礼节。

    “我尼玛,龙文飞,吴征你俩跑快点”李冲此时提醒着第一次参加这种场面的二人。

    “这他妈穿着常服呢,怪别扭的”吴征嘟囔的抱怨道

    “对啊,娘的到这多久没穿常服了,感觉怪难受的”龙文飞一边跑一边调整着背囊的松紧

    “妈的,跑慢了一会没办法放行李了,你俩自己抱着吧”张凯杰不忘提醒道两个憨货。

    “卧槽,这不是有大巴车嘛”吴征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傻鸟,这特么是一大队,你以为能让你舒服呢”话音未落,王海龙已经和张凯杰几名老油条跑的老快

    反应过来的龙文飞及吴征,猛地发力如脱缰的野马般,快速的奔去了营区大门外的巴车。

    。。。。。。。。。。。。。。。。。。

    “刘航,这次比武,你觉得能选出多少头狼”一个穿着笔挺常服中校军衔的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一边把玩着费力拼好的一面魔方,一边头也不抬的问到。

    “我估摸这次顶多五个,誒,胡峰你咋拼了二十分钟才拼好了一面”那名叫刘航的军官,一边说着一边夺过胡峰手中的魔方。

    “就你这智商,这玩具你能玩吗,我顶多十五分钟完成第一面”抢过魔方的刘队,还不忘咂嘴鄙夷的嘲讽胡峰。

    “誒,你个挨千刀的刘莽子,我赌一顿饭,你十五分钟以内绝对拼不完”被嘲讽的胡峰立马反驳道,说着的同时还不忘将左手的机械表按下了计时器。

    “行啊,赌就赌,一会下馆子就去整个烤羊腿,听说这边的羊肉特出名。”

    随着十五分钟的临近,刘航此时也露出了难看的表情,就在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

    刘航的手机突然响起了铃声

    “老胡啊,你接下电话,我这马上就要拼好了”刘航假装认真的摆弄着魔方

    “你早晚就是个输,何必呢。喂,老连长,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资料都在身边呢,放心吧。”听到电话的那头传来一阵低沉的话语,胡刘二人立马正坐的聆听起来。

    “您老放心,选拔完以后我们立马将资料传过去”

    “是,保证完成任务,行的,我们现在准备出去吃点东西”胡峰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拍着胸脯砰砰作响道。

    “嗐,这老连长还是这么神准,他估算我们应该到了,特意打电话过来”胡峰此时神在在的看着身旁的一叠厚厚的资料说到。

    “嗯,老连长果然神机妙算。那啥,老胡你手表计时器清零了,这把不算”鸡贼的刘航趁着胡峰接打电话的同时,不留声色的将计时器按置了归零。

    “我靠,有没有搞错。耍赖啊,靠,还给我”胡峰此时反应过来以后,立马开始抢夺魔方。

    “得得得,给你给你,这顿饭你请”耍赖的刘航立马借着杆子往上爬说到。

    “走吧,先把资料收拾好,然后我们去吃饭。我请!!!!”没了证据的胡峰只能将资料放入物品柜中锁好。

    二人迅速换好便装,走出了挂着三十一军人招待所字样的大楼。

    。。。。。。。。。。。。。。。

    这二人,是这次比武组委会中的两名纪律委员,同时也是肩负着此次内部招募考核的考核官。

    招募的对象正是这次参加比武的各支代表队中的队员,当然不一定这次招募能够招募到需要的人员。

    因为这次招募不单单是要求参与招募的队员,应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更具备过人的战略战术眼光。

    通过招募选拔的队员,会非常有幸的加入一支不存在于已知各区域所属的特种单位。

    这支部队是由中尉以上军官组成的一支特种作战单位,这支部队在编人数常年保持在20人,且隶属于战术支援部队司令部直属参谋部。

    该部队对外设立的部门名称(红色人民战略中队英译:RedPeopleStrategySquadron),这个中队平时的主要职责是所属单位内部的各部队进行指挥,训练,除此之外这支部队还会参加一些危险的作战任务。

    由于这支中队的训练作风十分扎实,且号称能够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十分充沛战斗力的部队,擅长在任何气候特征的环境中以严苛且科学的训练方式教导各单位的军事训练。

    因此常年深受各个单位的爱戴与追捧的战略中队在各个单位中被冠以了人品丧失中队的荣誉称号(英文缩写RPSS)

    也就是说,假使能够加入这支部队。如果是普通士兵的话,相当于直接跳过了繁琐的军事考核,拿到了踏入军官行列的门票。

    并且一举由最基础的士兵或基层军官,得到了一张迈入了未来能够晋升高级军官的入场券。

    正如战略中队的口号那样:让战友微笑接受训练,让敌人痛苦离开人间

    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这样一支时刻替战友和敌人着想的军官团队,并且能够成为得到广大官兵拥护和喜爱的军事参谋,这份殊荣有谁不喜爱呢?

    尤其是这支部队的任何一名军官,如果下放到各个单位以后,都是能够独当一面并且具备指挥及过硬军事本领的军队主官,更能凸显这个军事参谋的价值所在。

    当然,每一名能够成功招募到这支部队的军人是凤毛麟角,真可谓是万中挑一,十万中挑一也不为过。

    而胡峰、刘航则就是这支中队的一员,对外为战术支援部队司令部的参谋。

    胡峰,33岁战略支援部队参谋,中校军衔战略中队1班长,性格直爽,身高177,入伍前为体校搏击队员,右耳因一次战斗被子弹撕开了一条伤口。

    刘航,34岁战略支援部队参谋,中校军衔战略中队1班副班长,性格直爽,身高175,入伍前为历史专业学大学生,因出色的文化功底入伍后参加军官考试,后在军校中被“老连长”选中加入战略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