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闻北伐

第12章 永别了牢笼

    王恬对这个兄长感激莫名。听说王悦身体一直不好,等到再见,必要搜罗脑内记忆,想出个好法子来。

    王悦还特意请苏峻不要告诉王导,作为王导最亲近的人,对于他的父亲“贪权嗜利,外若高旷,内实忌刻”有着深刻认知。深怕王导知道王恬要跑了影响自身安危、名位而阻止王恬。

    至于祖约,或者说豫州军,可以说是苏峻的救命稻草。

    目前陶侃还在踌躇不定,苏峻的杀子之仇似乎还不足以让他下定决心顺流而下。

    郗鉴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庾亮眼里,郗鉴和苏峻出身太像。

    都是青徐人士,都是永嘉之乱前为朝廷官吏,永嘉之乱后吸收流民,发展武装,以坞堡自守。在庾亮眼里,郗鉴和苏峻,都叫流民帅。

    苏峻珠玉在前,郗鉴不敢妄动怕引人非议也属正常。

    若有豫州兵补充,苏峻可以逆流而上,直扑浔阳。若是将温峤与庾亮一战而下,届时群龙无首,苏峻未必不能像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一样,掌控朝政,号令江南。

    因此,满足祖约的要求,将粮草送往寿春城下换取祖约增兵,可以说是苏峻目前的唯一出路。

    而把庾冰抓来,与押解粮草相比,便没有那么重要。

    庾冰为吴国内史。

    吴国即吴郡,由于当今小皇帝的弟弟司马岳被封为吴王,因此改称吴国。

    如今三吴之地部分郡县直接表明投降苏峻,大部分郡县未做表态,与苏峻暧昧不清。

    这就显得旗帜鲜明反苏峻的庾冰格外扎眼。

    更何况,庾太后新死,苏峻已经打算向天下发诏,赦免庾亮兄弟们的罪名。如果一个庾亮的兄弟都没抓到,所谓的赦免难免成了笑话。

    王恬正处在以为自己要死了到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的转变狂喜中,用力掐了掐自己的右大腿,保持平静。

    “将军,要不先去抓捕庾冰,再从吴国运一批粮食,一并送到豫州。”王恬故作平静说道。

    王恬心里迅速做了决定,但不敢直接说出来,只得小心翼翼试探苏峻。

    苏峻倒是一怔,但很快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

    虽说此次征讨吴国,基本万无一失。吴国富庶之地,粮草更是充足。

    但苏峻可没时间、祖约也不愿再浪费时间了。

    苏峻既然否决了王恬的后半句提议,索性答应了王恬的前半句。

    “你便去吴国帮我把庾冰抓回来吧。”苏峻道。

    王恬一阵窃喜,将自己的诉求和明显不合理的要求混搭在一起给人选择,在拒绝了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后,大部分人不会再拒绝另一个正常的诉求。

    王恬从始至终就是要去吴国。

    感谢好大兄王悦,王恬此去,只有一个目的,逃。

    若是去了豫州寿春,往北就是胡人的地盘,其他方向,是祖约和苏峻的地盘,跑都不知往哪跑。

    而吴国不一样,先不说吴国本身就是三吴之地反苏峻的旗帜。王恬的另一个叔叔王舒,如今正是会稽内史(内史即太守)。

    苏峻倒也不疑王舒,或者说即便对王舒心存疑虑也无用。

    会稽,是三吴之地的腹心所在,所谓“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

    苏峻只能依靠与庾亮有矛盾的琅琊王氏,只要会稽没有反意外露,苏峻就当是自己人。

    而根据王恬的历史经验,王舒将反。只要王恬跑到会稽,安全能得到保障不说,在王舒的手下,说不得还能有所施展。

    王恬接着问到:“将军,既然此行是去三吴,敢问将军将派何人节制三吴军队,又派何人接任吴国内史?”

    苏峻并不觉王恬问得多,毕竟这也不算秘密,明天出征吴国,自然人尽皆知。

    “侍中蔡谟接任吴国内史,尚书张闿权督东军。”

    蔡谟老熟人就不说了,当初蔡谟亲自去苏峻处求官,求的就是今日。

    张闿乃是孙吴“顾陆朱张”之丹阳张氏,张昭曾孙,苏峻安排南人去安抚三吴之地,绥靖之意明显。

    王恬做戏做到底,既然准备东遁会稽,就得装作诚心为苏峻考虑:“将军,若蔡谟任吴国内史,届时王舒为会稽内史,虞潭为吴兴太守,三吴之地的太守,王舒、蔡谟为北人,虞潭为南人。派张闿一个南人去节制王舒与蔡谟,恐怕难以节制。”

    苏峻闻言不说话,点头示意王恬接着说。

    南渡士族与南方士族本就互相看不起。北伧南貉,互相嘲讽。

    当年王导想要与吴郡陆氏联姻,陆逊侄孙陆玩直言:“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

    南人与北人之间的不睦和鄙视,激烈至此。

    “苑陵侯华恒,平原高唐人,魏太尉华歆之后。自南渡以来功勋卓著,清素守礼,南北皆重。兼是建威将军任让乡人,任将军素来敬重。可为节制东军之人。”

    苏峻也是北人,其对南人的蔑视,不比其他南渡士族少。华恒既是北人,又是南渡元勋,与南方士族接触较多,关系不差。所谓的清素守礼就是华恒在军事上毫无建树,翻不起大浪。

    最重要的是,华恒与任让相熟,算是半个苏峻自己人。起码苏峻这么认为。

    苏峻点了点头:“不错。说的不错。”

    “你去准备准备吧。待从吴国归来,你便可以回到司徒身边了。”

    王恬闻言,拜谢离开,弯腰的时候,撇了撇嘴。

    王导,不熟。

    翌日,建康东阳门。

    苏峻部将虎威将军张健率一千历阳军并两千禁军整装待发。

    王恬看着眼前这支铠甲各异,士气也难言昂扬的军队,心里依然难掩激动。

    三千甲士列阵在前,很难不让初见之人心潮澎湃。

    王恬瞧见蔡谟在牛车旁,径直路过,视而不见,只对华恒行了礼。

    蔡谟想起当初蒋山下王恬嘲讽他向苏峻求官之语,也怕王恬今日在大庭广众之下再嘲讽他,索性直接上了牛车。

    王恬重新上马,于马背上凝视三千军士,这是他此世第一次随军。

    很多年后王恬重回东阳门,想起当年第一次潦草的随军出征,想起那难以磨灭的军旅初印象,又想起前世南京最难忘之物,便将东阳门改名为:

    炫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