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闻北伐

第17章 一心为国

    公元三二八年,四月,吴县。

    王恬坐在府中,无所事事。

    自从吴国反正之后,吴国的事就与他没关系了。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即便杀张健让他名扬江左,但也仅此而已。

    战场之事,最是严肃。谁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王恬身上呢。

    吴国军政一应事宜,名义上是由吴国内史蔡谟发号施令,实际上全由顾陆二族把持。

    而王恬这几日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以蔡谟的名义向徐州刺史郗鉴写去了一封信。

    信里直接了当地告诉郗鉴,既然如今渡江存在顾虑,并且江南之事江州、三吴足以解决,那郗鉴不妨西进寿春,既能端了祖约的老巢,也断苏峻的后路。

    同时,北方石勒、刘曜虽然在相互攻伐,但豫州边境的压力一点不小,郗鉴若偷袭寿春得手,也能帮助豫州协防胡虏,一举三得。

    不知此时郗鉴是否在行动。

    会稽内史王舒终于也起兵了。

    王舒同样以奉太后诏命起军。

    王舒本为会稽内史、抚军将军,在苏峻叛乱,尚未攻陷建康之时,王导便追加了对王舒的任命,因此,王舒此时是会稽内史,抚军将军,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行扬州刺史事。

    会稽五郡即会稽(今绍兴)、临海(今临海)、东阳(今金华)、永嘉(今温州)、新安(今淳安),

    王舒可以说是目前三吴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狡兔三窟,王舒就是琅琊王氏在建康城外最重要的一窟。

    王导没想到的是,王恬帮他把王舒这一窟窿挖的更深了些。

    今日是王舒前锋入城之日。王舒以吴王师虞騑为军司,御史中丞谢藻行龙骧将军、监前锋征讨军事,率众一万,与庾冰俱渡浙江(钱塘江)。

    王恬没能在吴县见到他的叔父王舒和族兄王允之,但他见到了一个胡子剃光的人,庾冰。

    庾冰见到王恬,径直向他走来:“螭虎,昔日嘉兴渡口,活命之恩,感激不尽。”

    王恬上前握住庾冰的手:朗声笑道:“庾公客气了,不知那一千匹布?”

    庾冰三十好几的人,此时被王恬一个十五小儿在众人面前把臂言欢,讨要布匹,弄的不上不下,有些尴尬。

    王恬不是傻子,他在吴县待得闷了,想要讨个官做做。

    若是按部就班等到二十岁依着九品官人法入仕,王恬还要再蹉跎五年。

    依照九品官人法,根据出身认定的乡品最高是上上一品,属于皇室的品级。王恬乡品定为上中二品,起家官品较乡品低四品定为六品,以六品中最为清贵的秘书郎著作郎起家,是王恬可以预见的未来。

    但王恬等不了,五年,北伐能做多少事?

    只有在苏峻之乱这个非常之时,他才能为非常之事,早日出仕、早日建功、早日北伐!

    王恬这几日找了蔡谟、找了顾众,两人都表示爱莫能助。

    十五六岁出仕的不是没有,甚至也不算稀奇。十五六岁在郡中、州中当个主簿,历练历练,二十岁后再正式出仕的大有人在。

    但王恬是谁,是琅琊王氏,是司徒王导的儿子,他这身份能当主簿吗?即使王恬愿意,蔡谟、顾众也不敢,这是在折辱琅琊王氏。

    王恬也给王舒写了信,要王舒这个叔父给他安排个官做做。王舒在今天托人带来的信中明言,王恬还小,不急着做官。如果王恬真心要为陛下尽力,做官也需要王导的同意。

    王舒确实是如今琅琊王氏支柱之一,但从兄王导儿子的事,没有王导的同意,王舒怎么敢越俎代庖。

    更何况,王恬求的还是武官。王导本来就对王恬好武极为不喜,没几个人想、也没几个人有胆子触王导的霉头。

    但恰好有一个人有这个胆子,并且还欠王恬人情。

    庾冰。

    王恬今日在众人面前出声,就是想要逼着庾冰帮他这个忙。

    王恬极为热情地拉着庾冰的手,对着庾冰说到:“一千匹布,不过是戏言罢了。庾公忠贞为国,当时之事,但凡是个一心为国之人,都会助庾公一把。”

    庾冰被王恬搞得摸不着头脑,半推半就被王恬拉到主位。庾冰如今虽然身上并无职衔,吴国内史的位置也被蔡谟坐了。但他是宣太后密诏的人,坐在主位也是理所当然。

    蔡谟、顾众这几日被王恬烦的不轻,自然知道王恬的算计,他们只是笑笑,也不说话。王导与庾亮的斗争,站在旁边看着就好。

    “庾公,小子虽然年未加冠,但为国之心不比在场的诸位少。”

    庾冰点了点头,能在历阳军的眼皮底下把张健杀了,在三吴之地首举义旗。

    若说王恬不一心为国,那他们不都是首鼠两端的小人了吗。

    “庾公,小子不会弯弯绕,今日蔡公、顾公也在场,小子想向庾公求一个能继续为国尽忠的去处。无论何处,在所不辞。”

    庾冰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大庭广众之下,王恬是在求官?

    玄学风行下,士人对于求官之事是有些讳莫如深的。即便是想要做官,也要摆出个不在意的姿态。

    何曾有大庭广众之下求官的?

    还是司徒的儿子。

    王恬这是在把庾冰往悬崖上逼,一个处理不好,王恬的清议受到影响,又要遭琅琊王氏的恨了。

    更何况,王恬对他庾冰有救命之恩,这是人尽皆知,庾冰亲自承认的事。

    刚刚还说感激不尽,难道现在能在众人面前直接拒绝王恬?

    庾冰看着顾众、蔡谟略带幸灾乐祸的神情,心思一转,渐渐有了主意。

    “螭虎,你如今年岁尚小,且贵为司徒之子,出仕不可不慎,可有属意的去处?”

    王恬当然有心仪的去处,征北大将军,你能让我做吗?

    “小子一心为国,但有所需,无处不可。”

    “吴国都尉在张健入城时被历阳军斩杀,此职目前仍是空缺?”

    顾众、蔡谟脸色一变,庾冰这小人,还是算计到他们头上了。

    郡国都尉,如今是五品官职,虽然比门阀一般的起家官品高了一品,但如今非常时期,庾冰若真以已故太后的名义任命王恬,也无人说些什么。

    但吴国都尉此职,需要蔡谟任命,而吴国都尉,历来是由吴中四姓担任。庾冰这是要拉蔡谟和顾众下水,届时就算王导真要发怒,法不责众。

    但二人还能如何,蔡谟本就被架空,顾众如今弃义兴太守而走,其实已经没有了官职。战时从权,庾冰点头了,他们二人也无法反驳。

    更何况,若王恬的任命不需要经王舒亲自安排,对于庾冰安排的王恬任命,三吴最高军政长官王舒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人只得点了点头。

    “那便暂以螭虎行吴国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