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天朝帝国

第25章 完善制度

    与赵云一战,冉闵非常满足,目的已经达到,冉闵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果然信守承诺。

    大战一结束,冉闵就立即返回城,与邺县将士说明其中厉害关系,再加上众人对冉闵一身神勇的畏惧,更是被冉闵的凌人气势所慑,纷纷一致同意投降天军。

    冉闵整顿兵马,竖起白旗,打开邺县城门,恭敬的亲自迎李成率领天军入城。

    “冉闵,参见大元帅。”冉闵诚心拜道。

    “好,冉将军深明大义,实乃邺县百姓之幸,天下百姓之福,我天军能拥有冉将军这样的大英雄,今后,这天下还有何处去不得啊。”

    李成快速上前,亲手扶起冉闵,眼神充满着爱慕之光,武悼天王冉闵,是李成自己最为惋惜和敬佩的一个大将,可惜历史上被诸胡围攻身损,一言难尽呐。

    虽然褒贬不一,但这其中的是非曲折,真实情况如何,又岂是一道史书,能记载得了的?

    冉闵抬头一望,感受到了对方的真情实意,言语能做假,但眼神做不得假,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欢喜。

    “多谢大元帅厚爱,只要大元帅一句话,冉闵刀山火海,何处不敢去。”

    邺县一定,李成当即率领大军返回邯郸,一路上,李成一直眉宇紧锁,思考起该安排给冉闵一个什么位置。

    太小,肯定不行,这可是武悼天王啊。

    但眼下,东、南、西、北、中,这五方元帅都没空位了。如果给冉闵安排到这五方元帅之下,当个大将,冉闵估计不会太愿意。

    因为冉闵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人,干脆直白一点,就是有野心的人,而且也颇为自负,自视甚高。

    如果不能让他感受足够的重视,势必不能使他完全归心。

    李成皱眉苦思,突然想起霍光经常像自己叫苦,顿时嘴角闪烁一缕笑意,妙计来也。

    次日,邯郸城,天军大元帅府。

    “诸位兄弟,如今我天军人才济济,文武齐全,尤其是所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多,今后还会更多,所以不能没有专门管理政务的部门。

    我意,在天军之下,增设一个尚书省,专门管理内政,诸位兄弟以为如何,可有更好的提议?”

    “大元帅英明。”众将纷纷拜服。

    只有张宾等少数几个人,瞳孔一缩,眼中精光闪闪,似乎已猜测出大元帅此举之深意。

    “好,尚书省成立之后,需要有人主持工作。”

    李成如炬的目光,一一扫视诸将一圈,最后定格在霍光处,“霍光听令,调北路元帅霍光担任尚书省右丞相,负责尚书省的建设,同时辞去原来北路元帅之职。”

    “光领命,多谢大元帅。”

    霍光一开始听到让自己担任尚书省右丞相,脸色霎时一沉,再到最后听完,霍光已是兴奋的出来拜谢,声音充满了开心之色。

    终于卸去这个北路元帅的武职,以后再也不用分身做两方面的事,霍光只感如释重负,仿佛世界都变晴朗了。

    元帅之位虽然重要,但右丞相主持尚书省工作,以后天军统一天下,就是一国的右丞相,主管天下内政,也不比元帅地位差,霍光这一点还是非常明白的。否则被撤去元帅之位,他也不会这么高兴,即使他是个文人。

    “第二,我们天军东、南、西、北、中,五方元帅,日后都是征战四方,故每一路下面,也都要设立参谋部,协助元帅参谋军机大事。

    天军总部下面,这个参谋部可改称为总参谋部。”

    李成考虑到上次杨安国因中蒯彻之计,兵败定陶,故而决定每一路军,都增设参谋部,参谋军机大事。

    “大元帅英明。”众将纷纷颔首。

    “张宾听令,加封你为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负责天军参谋部的建设。”

    “宾领命,多谢大元帅。”张宾感恩拜谢,加入天军不过数日,就连升几级,发誓今后要誓死辅佐大元帅,成就霸业。

    眼下虽然只有张宾一个谋士,但李成不着急,先把框架建设好,以后有人了,就直接安排进去。

    “冉闵听令,拜尔为天军北路元帅,统帅北路大军。”

    “闵领命,多谢大元帅。”冉闵上前拜谢,眼神之中透着感激之光,大元帅设立尚书省,调离原北路元帅霍光,原来都是在为自己铺路。冉闵暗暗起誓,此生绝不负大元帅知遇之恩。

    至此。

    霍去病、杨安国、杨妙真、霍光、伍流,这五个天军第一代五方元帅已成过去。

    随之迎来的霍去病、赵云、杨妙真、冉闵、伍流,这五个天军第二代五方元帅,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登上了天军大舞台,等待着绽放光芒。

    天军东路,元帅霍去病,下辖两个满编营,兵马10000,其中骑兵800。

    天军南路,元帅赵云,下辖两个营,兵马近5000,主要是定陶牺牲了数千,现在两个营均未满,当前得抓紧招募新兵,训练成军。

    天军西路,元帅杨妙真,下辖两个营,兵马7000,也未满编。

    天军北路,元帅冉闵,下辖一个军,主将罗寒,兵马12000,两个满编营,一个营未满编,之所以人数最多,主要是冉闵带来数千邺县降军。

    天军中路,元帅伍流,下辖两个营,兵马6000,均未满编。

    天军五路大军总兵力,共40000。

    天军的元帅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果谁守不住自己帅位,就会像杨安国一样,丢掉帅位。因此李成,并不会因为现在都把元帅之位封满了,以后再有厉害的大将加入,没合适的位置可封的尴尬之事。

    就此次的帅位变更之中,李成其实最想换掉的是伍流,这个人真是人如其名,五流货色,统兵不行,武艺也不行。杨安国好歹武艺高强,还可冲锋陷阵,鼓舞士气。

    但没有合适的平替位置,不可能调伍流去担任左丞相,与霍光一起管理政事,况且他政事也不行。而且他也没有犯事,也不可能直接降职,这于军心不稳,尤其是一开始追随起义的将士。

    “算了,以后再想办法吧,如果伍流真能一直保住中路元帅之位,说不定还真是上天赐予天军的一员副将。”

    李成喃喃自语,目光转朝向南方天空,“武臣是吗?犯我天军领土,杀我天军将士,是时候该看看你有几个脑袋了?”

    李成知道历史武臣会率军北上,故而提前给杨安国留了一个锦囊,但李成还是抱有一丝幻想,以为武臣这些人在起义之初,不会对反秦义军动手,看来是自己想法太美好了。

    这些人果然目光短浅,成不了大事。

    历史上,武臣这一路北上的军队,可谓是内斗比外战还精彩,韩广、李良、陈余、张耳,一个比一个能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