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之弟子央革
来到了央革变法,央革,姬姓,名央革,那个时代姬姓一般为王家,普通人家是不会姓姬的,因为不允许,所以必须是国君的后代。
在和秦苏来秦国之前,我是不知道央革也是神谷门派师父的弟子的,这还是在路途中,秦苏说起,我才知道,原来央革也是师父的弟子,而且比秦苏早下山,主要研习方向是法学。
央革是之前的魏国人,曾在魏国国相公叔家中当家臣,家臣是什么意思,家臣就是当朝谋士下一个等级,就是没官职,只是在当朝重臣家里当谋士,央革是喜欢专研邢名法术的,之后,公叔病重,向当时的魏蕙王推荐央革,表明央革年轻有才,是个能出谋划策,治理国家的好苗子,可以让他接替自己的职位做国相,再不济,可以留给央革一个半官半职的,留在身边,如不然,不想用央革的话,那就一定要除掉央革,不能让他去投奔别的国家,以免后患。
这个是公叔临死的肺腑之言,可惜一个临死的人讲的话怎么能打动当时的魏国国主魏蕙王呢,对此魏蕙王并没有在意,只当是国相公叔将死之人,神志不清,开始说的胡话罢了。国相公叔死后,魏蕙王是既没有重用央革,也没有给央革一官半职,当然也没有除掉央革。
央革此时已经不是家臣,为自由之身,央革听说秦国国主秦肖公招纳贤士,有能力的能直接封为官和士,这个意思就是能直接得到礼封一官,于是便收拾东西去了当时还微不足道的秦国,当时的秦国确实微不足道,只是一个养马起家,不停西迁得到的土地,连八国联盟都不让参加的小诸侯。
而事实上,在秦国国主秦肖公之前的秦禾公就已经懂得要吸纳人才,为关中秦国强大所用,秦禾公那时已经开始四处搜罗人才并且有重用家臣和客卿之举,这些客卿为当时的秦国顺利往西前进,开辟千里国土是打下了相当大的基础,不过由于秦国从昆仑山脚下的西陲,文化和中原其它七国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这个落后体现在秦国国主死时,规定要活人陪葬,而且活人数目不少,而且这个活人陪葬,是可以由秦国国主钦点的,这就导致了,活人陪葬是有平民,当然也有出了名的‘良臣’,大部分都是平民,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让其余七国的很多人不愿意接近秦国,认为秦人为蛮荒模式。
这就使得秦国在秦肖公之前很长时间内,这些客卿都没有大的作为,达不到很大程度上的和其余七国平起平坐,尽管在央革之前,秦国也试图尝试进行过一些改革变法,有一些改革也延续了八到十年,有些比较出明的客卿提出的‘初租苗’这些制度就是让私人地主拥有了占有土地的合法化,还用一些禾苗,农作物,牛,马地租代替了人力地租,就是秦人富豪占用了土地,但是给予被占用土地人以物资。
之后秦国国主把最大的活人陪葬给终止掉了,从此活人不需要再为死人陪葬。
这个我是特意问过师父的,为什么之前用活人陪葬,后来把活人陪葬给废除了,这里面肯定有不得不废除的根本原因,师父很惊讶的,说以后我会慢慢懂的。这个回答呛着我了,如此神神秘秘,不愧是千年老怪。
秦肖公之前的客卿们还实行了‘同伍制’,让生活在国都和昆仑山下和西迁的所有人地位平等,所有的秦国国土上生活的人都自动成为了秦国的‘民’,然后推行‘县区制’就是当了秦国的民,由秦国统一管理,任命一个当地的士官,管理当地的‘民’,而不是像其它七国那样,由国相或者国卿大夫里的家臣管理,有了这些良好的改革试点的存在,才为后来央革的变法提供了些薄弱的基础,稍微正规化一些。
央革到达秦国后,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秦国国主秦肖公,为了得到秦国国主的重视,区别于其余的客卿,央革只好先投到秦肖公的亲信景监门下,在景监的引荐下才见到了秦肖公,但第一次见面,秦肖公对央革这个人根本不感兴趣,更不要说重用他了。
央革最初是想先用宏图伟业来说服秦肖公,比如说帝业,伟业这些,不曾想,秦肖公何许人也,根本就不搭理央革,央革一次又一次的碰了壁,央革当时也犯了怵,这都第三次了,再不能说服秦国国主秦肖公,估计得打包回府了,央革在第三次会面秦肖公得时候,选择和秦肖公聊起了霸业,央革当时想,这个点再不能打动国主,就只能搬东西回门派继续苦研了,哪知道,这一次正中了秦肖公的点,央革一看有戏,一改前面两次的说辞,把霸业说的是此举非秦肖公莫属,接连着两人一连交谈了很多天,在秦肖公的任命下,央革终于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开始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
我和秦苏到秦国之前,这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这些既然都是已存在的事实,秦苏也就当是给我普及这些,让我好对接下来发生的所有有个大概的了解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