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银的穿越

秦肖子

    之前央革变法的时候是有提到这位秦肖子的,秦苏和我赶到秦国都城咸阳的时候,已经是秦肖子的儿子秦文王为秦国国主,但是秦国最不能缺少的一位君主—秦肖子,还是得以最大的篇幅给予敬仰。

    在之后秦国的变更中,有很多重要的君主,像因养马有功被封秦国的秦国始祖秦非子、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缪子、任用商鞅变法的秦肖子、攻取蜀地的秦文王、任用白其大哥打残六国的秦襄王、千古一帝始皇。

    但是秦肖子也是很霸气的一位。

    秦肖子上位时,秦国的情况是很严峻的,秦孝子的爹秦献子,之前有讲过,因为父亲秦灵子死的时候他还小,只有十岁,因而被他的叔祖父秦简子夺位,被迫流亡魏国三十年。

    秦献子在魏国熬死了秦简子,秦简子的儿子秦惠子二,直到秦惠子二的儿子秦出子即位,年仅二岁,秦出子的母亲秦小主夫人当权,倒行逆施,民怨四起。

    秦献公此时从魏国回到秦国,受到大臣们的支持,登上君主之位。

    自秦厉子以来,秦国四代乱政,终于在秦献子手里终结,秦献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秦国国力有所恢复,对外战争中也两胜魏国,国家逐渐走向正轨。

    所以秦献子是一个优良君主,但是秦献子并没有解决秦国的根本问题,秦献子在位的时候虽然两败魏国,但是这个国力上涨指的是与之前混乱的秦国相比,至少不再内斗了,君权相对稳定。但当时要和中原七国相比,秦国还是比较弱,属于昆仑山下落后地区。

    有时候你对敌人最大的尊重就是赶尽杀绝,对敌人最大的蔑视就是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而之前的秦国就是属于被中原七国没有放在眼里的那种,因为河西之地被魏国占领,并没有归还,秦国和魏国的交界是洛河,过了洛河就是魏国。

    函谷关也在魏国手里,这个函谷关是祖师爷出关的地方,祖师爷就是从函谷关一路来到秦国,这就相当于秦国的门钥匙在被魏国拿在手里,秦国当时是没有办法的。

    而那时秦献子在魏国魏文侯在位的时候,重用李里变法,一跃为中原八国之首,重用吴起为将,五万大军大破秦军五十万,那个时候正是秦国的秦惠子二在位的时候。魏国的各式人物之后再讲,也是特别精彩。

    按理说秦国秦惠子二那个时期几乎有灭国之危,但当时魏国的战略方向在中原地带,而不是秦国,否则秦国当时就灭国了。神谷门派挑选秦国国君还是很精准的,并没有全力去辅助秦惠子二,而是选择了当时在魏国流亡的秦献子。

    实际上从秦穆子的秋春五霸之一到秦献子这中间两百余年,没出一个有作为的明君。神谷派的弟子就是有心想辅助,也找不着合适的人选啊。这么一等就是两百多年,所以说师父是千年老怪也不足为奇。

    秦肖子上位的时候,秦献子是死于和魏国那场少邑之战中,而当时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秦国的军粮,当时的百姓是已无粮可征,就是打到最后,秦国已经穷途末路了。秦肖子尽管只有二十出头,一直跟随他的爹秦献子在战场上厮杀,是经历了一场场的战斗。

    到秦肖子这个时期,中原七国根本把秦国当一回事,中原会盟不让秦国参加,觉得秦国是昆仑山下的蛮夷之地,国家太弱,不配参加会盟。

    秦肖子是一个从小跟随秦献子经历战争的君主,他即位以后,深以不能参加中原会盟为耻,于是发愤图强,发布‘求贤令’,想要强大秦国。

    但是很快秦肖子就碰到问题了,他无人可用,并不是指他手底下没人,手底下人虽然很多,但是没什么人才,秦肖子都看不上。

    因为当时秦国被认为是蛮夷之地,有才能的人不来,没有发展前途。神谷派的明面上的弟子当时都在其它中原七国。

    秦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衰弱,官僚主义已经特别严重,贵族阶级根深蒂固,神谷派的弟子想要辅助都进不去,而且如果没有君王的配合,是无法有任何作为的。

    终于等到了秦献子,稳定了秦国的时局,没有让秦国继续败落下去,这个时候就有神谷派的弟子辅助,但是很隐蔽,并没有大展拳脚。秦肖子这位秦国国主决心变革,想要参加中原七国的会盟,发布了后来赫赫有名的《求贤令》,神谷门派才得以良机完全进入秦国的朝政,帮助秦国变革,这就是之前央革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