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银的穿越

央革之死大结局(二)

    央革在第二次变法中,其实是引起了秦国贵族们的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第二次变法),当时的太子犯法。央革对秦肖子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面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如果犯了法,是他的师傅没教好,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秦肖子是给于央革绝对权力的,甚至秦肖子晚年病危时,秦肖子想起了《求贤令》上的承诺,他打算把国君的位子禅让给央革的,央革没有同意,而且始终是拒绝这一提议的。

    神谷派是不允许门下弟子抢夺属于各国国主的位子,辅助是可以的。因为能当上国主的,都是有气运在身,神谷派弟子不能抢夺这份气运。

    央革没那么傻,不会公然违背门派的命令。

    结果呢,央革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可是这样做却把秦国大部分的贵族包括太子这一脉全部得罪的干干净净。

    央革是一个极其理智和冷静的人,否则也不会跟秦肖子谈变法之前的第一条就是,我帮你变法,你帮我保命的条款了。

    央革才不会不在乎得罪多少贵族,一是秦肖子的绝对信任。二是央革知道,只要不是神谷的谷令,谁都拿他没办法。

    看吧,这就是央革的自信。

    我瞄了一眼旁边的秦苏,啥时候才能有这份自信到极点的狂傲。

    央革的待遇越好,其实他的处境就越危险,秦肖子和央革就像船长,指挥着船员驾驶着大船行驶在通往新大陆的海洋上。在秦肖子活着的时候,船员会听话,但船长没了,央革这个领航员的地位就远不行了。

    后来经过央革的两次变法,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王朝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肖子,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而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这个魏国迁都大梁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以后再讲。

    史前338年,秦孝子去世,其子秦文王继位。秦文王生性懦弱多疑,不思进取,长期受母后和宦官影响操纵。

    他对央革变法缺乏理解与支持。他更乐于倾听贵族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这使得一批主张恢复旧制度的贵族势力开始冒头,包括世族后裔、地主豪强等等。他们联合其他的官僚势力,对央革及其改革政策展开公开攻击。

    秦文王为讨好贵族们,通过权谋中伤商鞅的清正廉政,煽动民心反感。甚至连商鞅去世的母亲也被牵连进狱。

    央革只为权,而这个权只是实现自我的途径,央革是清正廉政的,央革在变法上,是不留余地的勤勤恳恳。

    为自保地位,秦文王不得不顺应民意取缔商鞅的改革措施。他任命商鞅的政敌韩谏为相国,废除商鞅的立国之法,恢复世袭制度,削弱郡县制实施。这使得官僚机构再次肥大腐化,贪污成风。央革变法取得的成果遭受重创,秦国国力也受损。

    这个时候,是有人却说央革归隐山田或者回去师门,但是央革没有听却。

    在央革察觉,神谷要求所有的山川,森林的归属权于门派,从而得到各种药材以及银水,是为了练出长生丹后,央革把收集来的银水私自扣押了,没有送回神谷的练丹殿。

    谁人不想长生,可是央革忘了他仅仅只是神谷的一个外门弟子啊,即使天纵奇才又怎样,也只能在世俗国家里呼风唤雨,对于门派,这就是背叛,不可饶恕的。

    所以神谷的执法殿发出追杀谷令-央革。

    而秦文王大权在握后,立即发布“发吏捕央革”之时,可是此时,央革已经死了,等于就是央革先是被门派诛杀后,然后才被分裂而死。

    央革这个篇章终于讲完了,甚是感叹,也只是浅说了些东西,毕竟第一次穿越,后续还会陆陆续续的有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会更加的详细具体。

    秦苏察觉到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更加一副病央央的模样,也不坑声。

    看着我就来气,跟秦苏说,你的仕途才刚刚开始,这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以后可是要纵横八国的,这可如何是好。

    等本小灵体回到门派,练就无上法术,跟你继续闯荡整个中原,什么魏国,晋国的,横扫全天下。

    秦苏立马两眼发光说,这可是你说的,不能反悔,反悔了以后再也不分你饼吃。

    这是秦苏对我的期待,也不是说对我的期待,对神谷内门弟子的期待更好些,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实力才是唯一的象征。毕竟不是人人都成为内门弟子,尽管此时的我还很弱小。

    接下来,是神谷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