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生涯从大洋对岸开始

第20章 选角与选景

    “这次我过来不只是看分镜头画稿的,还有关于选角的事情。”

    李丰和斯坦顿严肃了起来,一边的崔珉实还是什么也没说。

    “关于几个重要的角色,选角导演和我列了一个大概的名单。

    你们看一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我就要发出试镜邀请了。”

    说完,弗兰克马歇尔就从包里把印有演员名字和照片以及履历的文档交给了李丰。

    原版《调音师》长片是印度电影,主要角色有六个。

    分别是假装盲人的钢琴师,嫁给地产大亨的妻子,爱上钢琴师的餐厅老板女儿,地产大亨,警察局长,还有黑市的医生。

    这六个角色弗兰克·马歇尔都列举了邀请试镜的演员。

    李丰仔细看了下演员的资料,片酬都不贵。

    男主角的备选里有两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杰克·吉伦哈尔,希斯·莱杰。

    这两名演员李丰都非常喜欢。

    杰克·吉伦哈尔,现在刚出道没多久。

    在原时空,杰克·吉伦哈尔各种题材的都有,合作过的导演有李桉、大卫·芬奇、奉俊昊等人,基本上没有出现过烂片,肯定是演技派演员。

    希斯·莱杰,李丰不用太熟悉。

    在李丰的印象里,最熟悉的莫过于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

    李丰认为,这是希斯·莱杰留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也是历史上最好的小丑之一,更是永垂影史的反派人物。

    不过希斯·莱杰这个人很挑剧本,也不清楚他会不会来试镜。

    李丰对这份试镜邀请的演员名单没有异议,直接认同了弗兰克·马歇尔的选择。

    弗兰克·马歇尔很喜欢李丰的这份直接,决定开始进行下一项内容,选景。

    “里奥,根据你们剧本拆分出来的地点,负责外景的人已经把外景拍摄的地点罗列了出来。”

    在好莱坞,选景的工作由一个叫选景主任的岗位完成的。而在国内这个工作是由外联制片负责。

    他们负责影视项目的外联工作,主要包括场景场地的寻找和谈判,现场执行的外联协调,还包括吃住行的管理和调度。

    两个不同体系的岗位,虽然所做工作类似,但却很不一样。

    “里奥,拍摄地址的话我建议是在外景名单里的枫叶国,你确定好的话,你和外景的人就要去实地核实了。”

    “是因为成本的问题么?”

    “没错,看来你也清楚。

    现在在好莱坞,在鎂国拍电影成本太高了

    关键的是枫叶国有退税。”

    真实的情况确实是这样。

    在1997年,为了吸引好莱坞去拍摄电影,枫叶国政府制定了“电影制作退税计划”,最高可以给到30%的补贴,而且人力成本也比鎂国低。

    还有就是文化相通、地理接近,为什么不去枫叶国呢。

    这就造成了很多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了鎂国,电影拍摄的地点却在枫叶国。

    弗兰克·马歇尔的选择没有错误。

    李丰就是那种很特别的实用主义者,一切能节省的成本一定要节省。

    还有一个理由,弗兰克·马歇尔没有说,就是去枫叶国拍摄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工会的过多的干涉。

    这就不能再说一下好莱坞工会制度。

    在好莱坞,维持整个体系链条运作的核心就是好莱坞发展多年形成的工会制度——好莱坞工会制度。

    工会采用的集体谈判和基础协议保护了会员的基本利益和权利,比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长等等。

    同时也加快了签约效率,拿着工会的基础协议去谈,就可以一口气直接签下大批工作人员。

    但是缺点也有,手续繁杂,每个制作团队都要专门的小组来处理相关合同等文件,用来应对工作,工会也随时可能进入剧组进行检查。

    -----------------

    当选景基本上敲定了之后,选角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着。

    几天后,李丰来到新线公司所在地,参与选角工作。

    除了弗兰克·马歇尔邀请试镜的演员,还按照规矩,通过演员工会发布了试镜通知。

    好莱坞的选角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但同样也要按照工会的规则进行。

    好莱坞的选角系体制已经逐渐发成一个多方制衡的系统,无论导演、制片人甚至投资方都没有绝对的权力。

    首先,挑选演员一般需要先通过选角团队。

    然后这个团队再联系到演员工会。

    再然后工会会按照制片方的要求,通知所有符合条件的演员,约定时间进行面试。

    最终面试的考官则由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工会派出的经纪人三方组成。

    在这个流程里,选角导演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选角导演的存在,可让举棋不定的导演减少和大牌演员冲突的可能性。

    而在选择群众演员、特型演员、动物演员,甚至是大规模的“海选”过程中,选角导演就更显得必不可少了。

    一旦演员进入候选阶段,不管那些穿着体面的投资方同不同意选角团队的意见,电影都将会进入下一步:让演员试戏。

    演员要分别面对摄影机,来完成剧组给与的表演题目,这不可以用于检验演员是否合适,也可以用来检验选角团队和制片方的分歧。

    摄影机可以展示一个演员的许多侧面,甚至这些方面是演员自身都无法意识到的,因此他在挑选演员方面就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演员出演电影牵扯到各方的利益,所以一般的面试环节都要经过三轮以上,海选过程则需要更多的群体互相厮杀才能敲定最终的人选。

    候选人基本确定了,还需要定妆,再三进行检验,如无其他问题,就可以签订合同了。

    这个过程是在导演、制片和选角团队达成妥协无疑议的前提下最终实现的。

    李丰就是要在这种复杂的流程下进行选角。

    他没有好莱坞选角这样的经验,在原时空,选角完全是听制片方和投资人的意见。

    这第一次的选角流程,李丰决定,还是要更多参考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和选角导演的意见。

    李丰坐在座位上,盯着门口,等待着第一个试镜的演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