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生涯从大洋对岸开始

第75章 收尾

    “卢老师,我会通过安培林娱乐给您发出邀请,请您到镁国访问参观。”

    韩叁坪有点奇怪,李丰的工作室不是叫R.Studio么,怎么会让安培林娱乐发邀请啊,就直接问了李丰这个问题。

    “韩董,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密。我这次回国,和卢老师见面的消息回头肯定会传出去,我再亲自邀请卢老师,所有人就都知道我有项目找卢老师了。”

    “嗯,我当时去鎂国出差的时候你和我说过,要这么做来着,要保密。不过这个安培林娱乐是?”

    “是斯皮尔伯格自己的公司,他这个公司的一个合伙人是我的制片人也是R.Studio的合伙人,就是弗兰克·马歇尔,您见过。”

    韩叁坪和卢苇对李丰说出来的信息大感意外。

    “小丰,你的意思是,你认识斯皮尔伯格?”

    李丰很自然的开始装X。

    “对,我刚刚和他的经纪人签了约。”

    韩叁坪这下有点不淡定了,能和斯皮尔伯格共用一个经纪人,说明李丰和斯皮尔伯格的关系非常好,也意味着李丰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足够强大的依靠。

    李丰如果以后能驾驭好这部赤壁之战的电影自然最好,如果不行,还可以让李丰找斯皮尔伯格帮忙,这也是一大卖点。

    “小丰,这个项目能不能让斯皮尔伯格也参与进来?”

    李丰完全明白韩叁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希望这个电影项目在发行的时候能够增加一个宣传的点,还能分担风险。

    “韩董,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这是什么意思?”

    “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韩董,您只要知道,史蒂文是我的一张底牌就可以了。”

    虽然李丰的这句话说的韩叁坪有点云山雾绕的,但是既然愿意让斯皮尔伯格加入,那就没有问题了。

    李丰把话题重新带回正题,毕竟这个计划中的正主还没有答应。

    “卢老师,您觉得您去鎂国进行参观访问的这个建议行吗?”

    “可以,没问题,不过需要帮我办理签证。”

    “卢老师,您有两部得到过戛纳奖项的作品,到时候可以让中影的人帮您申请O类签证,而且有安培林娱乐的邀请,很容易下来的,我现在也是用的这个签证。”

    李丰、韩叁坪和卢苇聊到深夜。

    第二天上午,韩叁坪还有工作要做,李丰和卢苇继续探讨有关赤壁之战这个剧本的故事布局走向。

    “小丰,现在剧本的大体方向就定下来了,以《三国志》为历史时间轴,以《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为主,并且以孙刘联盟为主视角,由被动走向主动。”

    “对,还要注意对白,不能全部都是文言文,但要有严肃性,能让观众理解。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先到编剧工会注册剧情大概,然后需要、您尽快写出来一个大纲,我再拿去注册。”

    “行,我还得在国内查资料,这方面还是国内方便,等我完成的差不多了,和你联系。”

    “那我就等着您的好消息了。”

    下午,正在收拾行李的李丰接到了韩叁坪的电话。

    “小丰,華宜的王钟垒和我联系了下,想和你见个面,晚上约个饭局。”

    在前世,李丰对華宜就没有好感,也不想过多的接触,觉得还是保持适当距离。

    “韩叔,我今天晚上的飞机……要不算了吧?”

    “行,那你走之前,咱们再聊聊,回头我让司机送你。”

    当王钟垒从助理处得知约饭没能成功的消息,王钟垒面色并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助理离开了办公室,脸色才沉了下来。

    不过还是给韩叁坪打了一个电话。

    当电话接通,王钟垒的语气没有了一向那种居于上位者的气势,变得谦恭了起来。

    “韩董,我们也是诚心诚意的请李丰导演吃个饭,是不是他对我们華宜有什么意见,用他晚上的航班来敷衍您啊?”

    韩叁坪听出了王钟垒的弦外之音,不过并没有当回事儿。

    “李丰确实没有敷衍你们華宜,来回的机票都是他回国之前就订好的。你说你早不约,晚不约,非得下午的时候约,算了,等下次再有机会吧”

    说完就挂了电话,也没有给王钟垒继续说话的机会。

    听到电话里的忙音,王钟垒只能再给王晶花打电话,说了具体情况。

    王晶花接到消息也是没有办法,想推荐演员的想法也只能暂时搁浅,叹了口气,去和俩栤栤交代去了。

    坐在韩叁坪的办公室里,韩叁坪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的大片计划。

    “小丰,你认为现在国内拍摄大制作电影行不行得通。”

    拍摄大制作电影这个问题,李丰觉得还是挺复杂的。

    在当下,观众还是需要大制作电影。跟随《卧虎藏龙》脚步,大投资、大明星、大场景的《英雄》《无极》《夜宴》每一部都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把观众带进了电影院。

    而且从产业链方面考虑,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这些大片存在不少问题,票房与口碑存在着严重的分裂,有的甚至都没有收回成本,达成了票房口碑双输的成就。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李丰认为真正的原因还是这些电影忽略了故事内容。

    就像在帕克城乔治·卢卡斯讲的那样,故事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故事才能深刻的打动人心。

    这些大片的故事内容大多是出自于导演自身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主流观影群体的感受。

    可是现在,有资格拍大片的导演屈指可数,想要限制这些导演拍摄什么样的故事内容太不现实。

    李丰叹了口气。

    “韩叔,可行是可行,但是你得做好高票房烂口碑的思想准备。

    这么说吧,国内现在有资格拍摄大制作电影的导演不超过一掌之数,而且这些导演都是拍摄文艺电影出身。

    这些导演很难从商业角度去思考商业类型电影如何制作,而是过多的从艺术的高度去拍商业电影。

    会强烈地表现自我意识,展示极致的电影美学,这就很容易忽略商业类型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特质,讲好一个故事,也非常容易把商业大制作电影拍成文艺大制作电影。

    韩叔,这是拍大制作电影必须要考虑到的情况。”

    韩叁坪沉默了,李丰说的情况基本上是属实的。想了很久,韩叁坪还是开了口。

    “难道是这种情况就不拍了么?”

    这次轮到李丰沉默了,是啊,难道是这种情况就不拍了么?电影市场需要大制作电影的刺激恢复,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开工,电影产业化需要发展,电影院线改革才刚刚开始,也需要大制作电影。

    李丰没有给出答案,但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答案。

    “小丰,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时不我待啊。”

    此时此刻的李丰,终于能够体会到韩叁坪为什么在几部大片遭遇口碑甚至票房失败之后还能够锲而不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