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生涯从大洋对岸开始

第80章 专访

    姜葳的第一个问题毫无掩饰,也没有往日做采访时的铺垫。

    她能感受到,李丰对于这个似乎是在打探电影内幕的问题并不反感,而李丰的回答也是非常的直接。

    “没错,基本上可以确定汉克斯将会担当我的第三部电影的男主角。

    同时,他还会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他的公司Playtone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

    虽然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是当姜葳亲耳听到李丰确认的时候,姜葳的心里还是掀起了阵阵波澜。

    这是华国导演第一次执导有国际最顶级演员参演的电影。

    要知道,汤姆·汉克斯不但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曾经两夺奥斯卡最佳男演员,还是连续两届,而且不管是银幕上还是银幕下,形象都特别好。

    “可以透漏汤姆·汉克斯将会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么?”

    “剧本只是完成了第一稿,后面还会根据演员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这是好莱坞的惯例,要照顾好明星。”

    “所以也就不能告诉我们这部电影讲的什么故事了,对吧?”

    “没错,需要保持观众对电影的好奇心,如果过早曝光了电影的内容,而电影又没有上映,会消耗观众的耐心。”

    姜葳觉得有点可惜,但是她也没法反驳李丰说的内容。

    不止是李丰,在国内,很多导演也会尽可能的对电影项目进行保密。

    “我们还是说一下这届奥斯卡吧。

    这次《调音师》获得了三项提名,但是一个奖项都没有到手,你有想过国内会是什么样的评价么?”

    “评价?肯定不会好,一定会有一大堆的媒体、媒体人会批评我。

    姜葳没有意料到李丰会这么清楚国内对他的评价,如果姜葳没有告诉国内的报社她和李丰约了一个专访,那BJ青年报也会和其他的媒体一样。

    “你看过国内对你的报道么?”

    “没看过,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我除了睡眠的时间,都在准备和汉克斯的会面。”

    “那你怎么看待国内对你的评价?现在有大量的媒体在批评你这次奥斯卡三提零中说明你忽视了电影的质量,说你开始好高骛远,变得浮躁。认为你应该更专注于电影本身,而不是奖项。”

    “我记得我刚刚拿到奥斯卡提名的时候,国内的很多媒体还在夸我是年轻电影人的优秀代表,代表着华国电影新生代的崛起。”

    姜葳被李丰的这句话噎住了,她没想到李丰的言辞会这么犀利。

    当然姜葳也能明白这是2月份,那些在首都机场等待李丰的媒体扑了空的原因。

    “可以说一下今年2月份的事儿么?很多媒体,包括我都觉得你对媒体是抗拒的。

    那么多的记者守在首都机场,可是你人却出现在了中影,所有的媒体都觉得被你耍了。”

    “其实大家很清楚,不是我耍的媒体还有记者,。

    是谁把我回国的信息提供给媒体的,我回国的信息一共给了两家单位,一条真实的,一条用来吸引火力的。

    而且我事先也对这两家单位请求过,不要做过多宣传,低调回国,两家单位都同意了。但是事实结果你也看到了。”

    姜葳知道,这是李丰在对电影学院进行不点名的指责,但是她并不打算在这方面进行讨论,也并不打算把这段内容刊登出来,她还得罪不起电影学院。

    “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和自己本人得到更好的传播么?现在很多人在进行新闻炒作,就是为了扩大知名度。”

    “如果是为了电影的宣传,曝光可以多,但有些就还是尽量少一点比较好。

    我当时只拍了两部电影,还只上映了一部,只是票房比较理想,就有人在后面推动这么大的曝光量。

    难道国内不会有人说我德不配位么?他们不知道我会因为这件事儿遭到舆论伤害么?

    他们不在乎我的利益和名誉是不是受损,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利益最大化。能不能在艺考中收获到最大关注,不管是考生还是媒体。”

    李丰知道这些关于自己指责电影学院的话是不会被刊登出来了的,但他必须说。

    他很清楚,媒体也是有小圈子的,有些不能拿到明面上说的东西,会在看不见的地方疯传,成为人所公知的秘密。

    姜葳果断结束了这个话题,再继续让李丰说下去,姜葳是刊登不是,不刊登也不是。

    “你刚才说了拍了两部电影,只上映了一部,那另一部呢?什么时候上映,会引进国内么?”

    “第二部电影短期内不会发行上映,我的计划是参加今年鎂国本土的部分电影节,争取多电影节的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是你也说了你不希望曝光量过大,你参加电影节,如果获奖的话,会让媒体更加专注你。”

    “不一样的,我通过电影获奖来引起关注,会让大家通过我来关注电影,而我之前说的那种过度曝光和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你为什么不去参加欧洲的三大电影节。

    戛纳,威尼斯,还有柏林吸引了国际上特别多的电影人,而且很多国内的电影人都愿意去欧洲的电影节,而不是国内的电影节。”

    “我才刚拍了两部电影,着什么急呢,人生很长,可以拍的电影也很多,会有很多机会去欧洲。

    而且比起奖项,我更愿意做一名在商业电影上更成功的导演。”

    “为什么?电影是第七艺术,你不认为过多的票房会让电影染上铜臭味么?

    国内有很多专家认为导演拍商业电影就是堕落了,失去了电影的深刻性。

    认为电影的商业化会助长电影的媚俗倾向,降低电影的文化和美学品味,对电影的艺术和文化谭树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你觉得国内有必要发展商业电影么?”

    李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教父》也是商业类型片,票房很好,观众也很喜欢。但是电影蕴含的艺术价值、电影美学,你能说科波拉导演堕落了?

    我觉得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不是坏事,它起码证明你有更大的力量征服观众,反过来说,也只有更大的征服观众,导演也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才有可能实践自己的艺术理想。

    而且在商业电影领域,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占领,自然有别人占领。如果国内的电影在商业上不谋求发展,不提高水平,你想一下国内的电影院里放的都是什么电影?观众看的都是什么电影?”

    李丰说的没有特别露骨,他的意思姜葳也能够明白。

    就是如果国内歧视商业电影,不支持商业类型片,不发展商业类型片,那好莱坞就会全面占领市场。

    “确实像你所说,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萎缩,国产电影遇冷,好莱坞大片总是能占据电影票房榜首。

    你觉得,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