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儿臣太想进步了啊!

第3章:房叔你来了啊?

    “哎哎!太子殿下,你跑什么啊?当心脚下,慢着点儿啊!”

    当李承乾从太极殿跑出来之后,慌乱之间险些撞到正缓步朝这边走来的房玄龄与魏征。

    被对方拦下后,李承乾还回头看了看身后,当确定自家父皇没有追上来之后,李承乾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嘿嘿,房叔、你这是来找我父皇议事啊?那什么、我父皇就在殿里面呐。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房叔?

    这个称呼一出口,房玄龄顿时就愣在了原地。

    这...这眼前的可是太子殿下啊!

    他竟称呼自己为‘叔’?

    这似乎不太符合规矩啊!

    房玄龄刚准备开口说些什么,李承乾却是完全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嘿嘿一笑之后,赶忙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他现在是深怕他父皇一个想不开,给他叫回去来上那么一顿轰轰烈烈的‘父爱’。

    “房叔,再见啊!”

    对着房玄龄行了一礼之后,李承乾手忙脚乱的穿上了鞋子,在房玄龄惊愕的目光中,撒丫子就朝着远处跑去。

    “这太子殿下今天是怎么了啊?为何行事如此慌乱...”

    房玄龄看着李承乾那有些狼狈的背影,暗自嘀咕了一句之后,便也没太当一回事儿,抬脚便朝着太极殿当中走去。

    刚一进门,地上杂乱的书案与奏书便给房玄龄吓了一跳。

    再看看软塌之上,那脸色难看无比的李世民,房玄龄的心都不由一下提了起来。

    “陛下,这是发生什么大事了吗?何故发如此大的火气啊?”

    房玄龄说着,脚步也是上前几步,俯下身将地上的奏书给纷纷整理了起来。

    而一旁的侍从也都赶忙将地上的书案再次扶起摆正。

    “玄龄来了啊!”

    李世民在听到房玄龄的声音之后,脸上的气色这才稍微好看了几分。

    只不过一想到刚才李承乾那一番鬼扯,他就感觉气不打一处来。

    “刚刚微臣见太子行色仓促,莫不是...”

    房玄龄看着坐在原地明显是在生闷气的李世民,再联想到先前在殿外的时候遇见的李承乾。

    这一下子,他便基本上猜到是怎么个事儿了。

    “哼!别提那个逆子。玄龄你是不知道那孽障刚才都说了些什么。他居然告诉朕,说看朕执政之后,分外辛劳。每天忙的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一边整理地上的散落的奏书,一边听着李世民诉苦抱怨的房玄龄,在听到他这话的时候,嘴角也顿时浮现起了一抹笑意。

    “陛下,这是好事儿啊!太子殿下能看出您的艰苦与不易,这说明他这是关心陛下您、太子殿下这是懂事儿了啊!”

    房玄龄若是不夸还好,可被他这么一夸之后,李世民顿时就又感觉有些上头了。

    在房玄龄惊愕的目光注视之下,他刷的一下就从软塌之上站了起来。

    “他懂事儿?你是不知道这混账都说了什么。”

    “他居然告诉朕,他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德不配位。怕是扛不起太子之位的职责、”

    “尤其是在看到朕如此辛劳之后,他更是担忧了。”

    “让朕把他的太子之位给撤了。他抓紧早点儿给朕生个皇长孙,将来让朕直接传位给皇长孙、他去当太上皇!”

    “你说说,这是一个太子能说的出来的话吗?”

    “这个孽障!朕现在是越想越气!”

    李世民越说越是感觉一阵火气上涌,视线也开始下意识的四下搜索了起来、似乎是在找有没有趁手的家伙事儿一般。

    见此情景,一旁听的满头虚汗的房玄龄此时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他此时此刻,总算是明白为何刚才太子的步伐如此仓促狼狈了。

    在陛下面前说这一番话,这要是真不跑快一些的话,怕是腿都得被打断啊!

    “咳咳咳...陛下,哎呀、我的陛下啊!太子尚且年幼不懂事儿,您这又何必与他计较如此之多啊?”

    “先坐下消消气,这大热天的、何必发这么大的火气啊。”

    房玄龄看着步伐游走不定的李世民,他此刻也只能是在一旁帮着劝劝,一来这是人家父子两的事儿,再一个这还涉及到了皇位传承问题。

    为臣子着,参合这些事儿那都是犯忌讳的。

    有房玄龄在场,李世民心头的火气也逐渐的平息了几分,不过李承乾的态度,却依旧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就算是自己这个父皇疏于对儿子的关注,但还有长孙皇后在看着的啊!

    这李承乾为何忽然就产生了这么一连串的鬼点子了?

    ‘这事儿得问问观音婢,看看她知不知道,承乾这小子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了。’

    李世民心中暗自嘀咕了一声之后,他这才想起来,房玄龄还在自己跟前呐。

    “玄龄啊,你来的正是时候、看看这个。”

    李世民说着,从被反复整理了好几次的奏书当中翻找出了其中一份,随后顺手递给了房玄龄。

    “朝政开支对于现如今的国库来说,真可谓是压力极重啊!新朝颁布以来,为了安抚百姓,将赋税免除了不少。”

    “而从战时到武德年间,先皇又封了不少的爵位出去。”

    “这些爵位在战时,是为了收拢人心所用。但是现如今天下太平了,这些封王和食邑,对于朝政来说却是个巨大的负担。”

    趁着房玄龄查看奏书的功夫,李世民也在一旁阐述起了自己的意见。

    而看完了奏书之后的房玄龄,此刻也基本明白了李世民的话外之意了。

    “陛下的意思是,降爵收封吗?又或者说,撤爵?”

    虽然知道李世民这是有意要对那些武德封王下手了,但是房玄龄却也还是有些拿不住他的态度。

    这降爵和撤爵,可是完全两码事!

    看着满是试探的房玄龄,李世民双眼微微一眯,神色平静的反问了他一句。

    “你觉得呐?”

    “降爵为妙,若是撤爵,那在天下世人看来,就成了朝廷背信弃义,鸟尽弓藏!”

    “这些封王,或多或少都是对我大唐有功之人,不论功劳大小,若是贸然撤了他们的爵位,这无异于是卸磨杀驴、不可取。”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房玄龄几乎没有犹豫,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末了,他还不忘加了一句。

    “而且,就算是要降爵,也必须站在大义的角度去做。按功封爵、派爵位大小之说。”

    “至于待遇和食邑,则不论爵位大小,一律降低!”

    “我们得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降爵降封,不是朝廷无信!而是为了减少百姓的负担。是忧国忧民之举、是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