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灵九转

第三章 离家

    陈渊劈完柴后,陈铁柱把想送他去县里当学徒的事情,说了出来。

    陈渊早有心理准备,非常懂事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上午,陈铁柱将还未回县里的陈老二请到家里,把事情说定。

    陈老二身材干瘦,三十余岁年纪,脸上带着精明之色。

    不知是不是收了陈铁柱二十文钱的缘故,他的态度颇为热情:

    “铁柱哥,我是看着二牛长大的,他是个好娃子,忠厚老实,力气又大,我想好了,把他带去百兵堂,正合适,你们就放心吧……”

    陈铁柱问道:

    “这百兵堂是个什么铺子?”

    陈老二解释道:

    “百兵堂是县里最大的铁匠铺,有上百名铁匠,每年招学徒就得招三四十个,连县里驻军都找百兵堂买兵器,二牛力气大,去了百兵堂,只要好好干活学手艺,肯定能混出个人样来。”

    陈铁柱这才放下心来,对一旁的陈渊说道:

    “二牛,明天跟着你二华叔去县里,这一路上可得听话,别给你二华叔惹事。”

    陈渊憨笑道:

    “二华叔,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陈老二含笑点头,伸手捏了捏陈渊的臂膀:

    “好小伙子,几年没见,长得越来越壮实了,百兵堂就喜欢招力气大的学徒,你肯定没问题!”

    陈渊闻言,目光微微一闪,脸上依旧维持着憨直的笑容。

    ……

    陈老二和陈铁柱商量好第二天来领走陈渊的时间,就离开了。

    陈李氏给陈渊收拾行李,准备了一套换洗的麻布衣服,一双粗布鞋,三个粗面饼子。

    许是看着这些东西太过寒酸,陈李氏又悄悄塞给陈渊三十文钱。

    陈渊推拒道:

    “娘,这些钱我不能要。”

    陈李氏把铜板硬塞到陈渊手里:

    “你饭量大,要是在东家铺子里吃不饱,就买两个粗面饼子,别买白面的,白面的太贵……”

    陈李氏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陈渊却没有半点不耐烦,只是安静地听着,心中泛起一股温馨之感。

    ……

    当天晚上,陈渊的哥哥陈大牛,也回到了家中。

    陈大牛今年十六岁,从去年开始,在陈家村唯一的地主陈荣财家里做长工,平日也住在陈荣财的庄子里。

    陈铁柱今日赶去通知他,陈渊要进城做学徒的事,他才告假回家。

    陈荣财听说此事后,不仅同意陈大牛告假回家,还让他带回来一盒炒菜和两个白面饼子,给陈渊饯行。

    陈渊只吃了一个白面饼子,炒菜几乎都进了小妹的肚子。

    在陈渊前世,这些都是街边小摊上最低劣的吃食,但现在,却是陈家一年难得吃几回的美味佳肴。

    临睡前,陈大牛悄悄塞给陈渊一百文钱:

    “二牛,这是我今年攒下的,你拿去用。”

    陈渊推拒道:

    “大哥,你还得攒钱盖屋娶媳妇,这钱我不能收。”

    陈大牛却是和陈李氏一个说法:

    “今天告假的时候,陈老爷跟我说,穷家富路,我听着有理,你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我吃住都在主家,用钱的地方少,你拿着吧……”

    陈渊不再推辞,接过这沉甸甸的五十枚铜钱。

    陈大牛满意道:

    “睡觉吧,明天你还得早起赶路哩。”

    说罢,他闭眼躺下,不一会儿,就发出如雷的鼾声。

    陈渊躺在床上,却是没有半点睡意,盯着头上老旧的木梁,轻叹一声,才缓缓闭上双眼。

    ……

    第二日清晨,陈渊早早起床,破天荒地吃了三个粗面饼子,把装着玉珏的粗布袋贴身藏好,背上简陋的行李,等待陈老二的到来。

    小妹今早才知道,疼爱自己的二哥要去县里做学徒,很久都不会回来,完全没有了昨日吃到白面饼子的喜悦,哭花了脸。

    “二哥,你别走好不好,小妹舍不得你……”

    陈渊蹲下身子,抚着小妹的头顶,柔声道:

    “小妹乖,二哥这是去挣大钱,等二哥回来,给你买白面饼子吃,买五花肉、白糕吃,好不好?”

    小妹紧紧揪住陈渊的衣角,抽着鼻子:

    “真的?”

    “真的,二哥什么时候骗过你?”

    小妹将信将疑道:

    “那你不能去太久,我想你的时候,你得回来哄我睡觉……”

    陈渊柔声道:

    “好,二哥听你的,你在家乖乖听爹娘的话。”

    小妹慢慢松开手:

    “嗯,我可听话了,我等二哥带着白面饼子、五花肉、白糕回来……”

    陈渊哄好小妹,陈老二也到了,走进敞开的院门,招呼道:

    “二牛,走吧!铁柱哥,嫂子,去县里的路不短,我们这就上路了。”

    陈渊抱了小妹一下,慢慢直起身子,目光从家人身上一一扫过,道:

    “爹,娘,大哥,我走了,你们不用挂念我,以后有事,我会请二华叔带信回来。”

    陈老二一愣,随即点头道:

    “是这么个理。”

    陈渊最后又留恋地看了小妹一眼,目光转为决绝,跟着陈老二,坐上驴车,扬长而去。

    在他身后,一家人伸长脖子,遥望着驴车远去的方向。

    驴车渐行渐远,陈渊的背影越来越小。

    小妹忽然挣脱陈大牛的手,追着驴车跑去,大哭道:

    “二哥,不要走……”

    哭声乘着微风,飘了过来,陈渊身子一颤,挥了挥手,但却始终没有回头。

    ……

    乡间土路难行,驴车走了三个时辰,临近中午,才到达县城。

    看着眼前人流如织的街道,陈渊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三年以来,他从未出过陈家村,今日是第一次进城。

    虽然眼前的繁华在陈渊眼里不值一提,但为了不让陈老二起疑,他还是装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少年模样,看什么都感到新奇。

    在来县城的路上,他跟陈老二闲聊一路,总算对陈家村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

    在此之前,他只知道陈家村附近的山脉叫赤莽山脉,里面山匪横行,这座县城名为乐平县。

    今日他才从陈老二口中得知,赤莽山脉长逾万里,横贯小半个齐国,只有八条陉道可以通行,每年都有大量商队,从中穿行而过,也养活了大批山匪。

    而乐平县隶属于玉州信安郡,紧邻赤莽八陉之一的元平陉,连通玉州和青州,自古以来便为商旅集散之地,颇为繁华。

    陈老二每年都要给乐平县的店铺介绍学徒,早已习惯了陈渊这种表现,一路介绍着沿街的店铺:

    “这是丰乐楼,县里最好的酒楼,一道金丝肚羹远近闻名……这是鑫盛号,乐平县最大的布庄……”

    陈渊非常配合地连连发出惊叹之声,更加激发了陈老二的谈兴,让陈渊对乐平县的了解越来越深。

    走到半路,陈老二在街边花六个铜板,买了三个肉饼,递给陈渊:

    “等会百兵堂招收学徒的时候,有一道测试,得耗费不少力气,你先填饱肚子。”

    陈渊接过饼子,憨笑道:

    “谢谢二华叔。”

    陈老二脸上露出笑容,摸摸陈渊的头:

    “好孩子,进了百兵堂,也得像这样懂事,小心做事,别惹怒了东家……”

    陈渊边吃肉饼,边仔细听陈老二传授做学徒的经验。

    等陈渊吃完肉饼,两人来到城东一处占地广阔的院落群,临街是一个巨大的门面,牌匾上写着三个字,内里摆着各种各样的铁器。

    陈渊不识字,但也知道,这里应该就是百兵堂了。

    陈老二领着陈渊,从一旁的坊门走进去,熟稔地拐到一条巷子里,来到一个院子前。

    几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统一样式的灰色粗布短衣,守在院门左右。

    十几个和陈老二一样的中人,离院门十几步远,在巷子里排成一队,身旁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依次进入院中。

    片刻之后,有的中人单独走出,手里拿着一个粗布袋,面带兴奋之色,有的仍旧领着少年回来,脸色难看。

    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众人都保持着安静,没人敢喧嚷吵闹。

    渐渐地,等待测试的少年越来越少,陈老二俯下身,在陈渊耳边低声道:

    “二牛,等会的测试是让你搬铁料,你能搬多少搬多少,知道吗?”

    陈渊轻轻点头:

    “我知道了,二华叔。”

    又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两人,陈老二对守门的几个青年赔笑两下,领着陈渊走进院子。

    院中天井占地广阔,左侧堆着一座小山般的黑色铁料,堂屋大门敞开,没有门槛,内里同样黑压压地堆满了铁料。

    天井右侧摆着一张太师椅,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身材瘦长,留着一撇山羊胡,一身绸衣,左手戴着一枚指环,面色威严。

    男子身边站着两名身穿黄色细布短衣的青年,垂手侍立。

    太师椅右边,坐着一名账房先生,面前摆一小桌,正在一本名册上写写画画。

    陈老二进门后,马上拉着陈渊,给绸衣男子行了一个大礼,恭敬道:

    “小人陈二华,见过李管事!”

    李管事微微点头,没有开口,只是挥了挥右手。

    其右手边身材高大,目光阴鹜的黄衣青年,立刻对陈渊说道:

    “给你一刻钟时间,把铁料搬到库房里,只要能搬动三块,你以后就是百兵堂的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