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二十六章 谥号与庙号

    定下早朝与经筵之事后,出身翰林院与詹事府的韩爌继续出声问道:“敢问陛下,两位大行皇帝的实录,是否需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对于这些传统,以及翰林们不知多少年才能有的立功机会,朱由校自然也不会违逆。

    “以往是如何安排的?”

    “回陛下,按照过往的惯例,由一位内阁大学士与勋贵担任总裁官,再从礼部与翰林院任命两到三名副总裁,以及若干编纂官!”

    身为资深翰林,韩爌主动提出这事,虽然知道总裁官很可能跟他无缘,但副总裁还是能有很大的把握拿下的。

    尤其是在新君明显表现出对刘一燝不喜的前提下,他的把握就更大。

    至于孙承宗,已经兼任了兵部与京营事务,很难抽出精力参与到编纂实录中来。

    对于两位总裁官,朱由校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多的犹豫,因为实在是太好选了,“总裁官的话,由方首辅与英国公担任,朕的父皇在位时间过短,就不再另设总裁官了,与朕的皇爷爷一起合修。”

    虽然被任命为实录总裁官,乃板上钉钉之事,但毕竟也是莫大的机遇,方从哲还是照例跪下谢恩,“臣叩谢陛下信任,定当不负陛下所托,认真修好两位大行皇帝的实录!”

    “好,那就拜托方首辅了,平身吧!”

    “谢陛下!”磕了一头后,方从哲这才站了起来。

    “至于副总裁人选,朕认为韩阁老、顾秉谦与魏广微就挺好,诸位以为如何?”

    朱由校依然将刘一燝排除在了副总裁的人选名单,至于孙承宗,朱由校对他有更重要的安排。

    “臣以为甚妥!”方从哲表态道。

    韩爌作为当事人,自然不好表态。

    而刘一燝这个被放弃之人,更不敢表达出不满,那样只会遭到新君更大的厌恶。

    至于孙承宗,他也志不在修实录之上。

    “臣附议!”

    见方从哲赞同,韩爌与孙承宗两人顺着附议。

    “那行,修实录之事,就这么安排了,至于后面的编纂官,几位协商过后,再交给朕一份名单。等朕批阅过后,便正式开始实录的编纂!”

    “是,陛下,臣遵旨!”方从哲与韩爌一同回复道。

    “庙号、谥号与尊号这些,礼部定下来了没有?”

    朱由校记得是给了韩爌半个月的时间限制的,现在已经过了快二十天了,居然一直没有给他答复。

    “回陛下,已经出来了!”

    韩爌马上站出来答道:“经内阁与礼部商议后,觉得万历大行皇帝‘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显皇帝,庙号神宗’合适,至于发引与入葬地宫日期,钦天监认为下个月的十号与十三号为大吉之日!”

    朱由校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韩爌,看来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党,都不太喜欢万历这个摆烂的死胖子。

    也对,要不是张居正前十年的勉力经营,大明早就在他的几十年摆烂中,已经提前破产了。

    既然大家和他朱由校自己都不喜欢万历,那还是遵循历史上的神宗庙号吧。

    至于“显皇帝”的谥号,不褒不贬,朱由校也懒得纠结了。

    “准!朕的父皇呢?”

    “回陛下,臣等认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合适,因皇陵尚未动工,所以大行皇帝的棺椁将会继续停留在仁智殿,等皇陵完工后,钦天监再则吉日发引与入葬地宫!”

    谥号与庙号不褒不贬,朱由校这个后世之人对他也没有什么情感,而且他无法没脸没皮到像后面那个朝代那样,谥号与庙号,离谱到没边。

    “准了,大行皇帝的嫔妃呢?”

    “回陛下,经内阁与礼部商议后,认为陛下的生母用‘孝和恭献温穆微慈谐天鞠圣皇太后’合适,其他妃嫔中,生有皇子的可尊号‘妃’,生有皇女的可尊号‘嫔’,居所由慈庆宫转移至仁寿宫内各殿!”

    “已故郭皇后呢?”

    “回陛下,臣等以为‘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合适!”

    朱由校简单犹豫片刻后,便轻点了下头道:“准了!”

    “另外,朕已经准了朕的乳母客氏为‘奉圣贞顺夫人’,而她的兄弟客光先赏为西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她的儿子侯国兴为锦衣卫百户,以及四进宅子一座,银两、布匹等物若干,命礼部尽快落实!”

    对于这个不偏不倚的赏赐,韩爌并没有过多的纠结,直接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既然朕的祖母王皇后与嫡母郭皇后的娘家人都赏赐了伯爵,朕的亲舅舅自然不能落下,朕有意赏其为新城伯,宅子、钱粮、布匹等物,礼部参照永宁伯的标准尽快落实!”

    虽然这些外戚会消耗不少大明的钱粮,但朱由校也没必要在这些事上抠搜。

    现在可是孝道大于天的年代,要是连自己亲舅舅都刻薄对待,怎么让其他外姓官员为他这个皇帝卖命。

    “是,陛下,臣遵旨!”

    见皇帝十分克制,一上来没有直接将他的亲舅舅封为侯爵,而且赏赐也没有什么出格之处,韩爌马上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朕父皇的万年吉壤挑选得如何了?”

    备受打击的刘一燝,面对皇帝的问话,马上躬身答道:“回陛下,钦天监认为原先的景泰洼最为合适,还能减少一些开支!”

    “现在预算变成了多少了?”

    “回陛下,臣预估,可由之前的四百万,减至现在的两百万!”

    刘一燝在上次提出四百万两预算被严厉斥责后,这次再次汇报预算数据时,干脆砍了一半。

    “多了,朕最多准许一百万两,地面宫殿不必非要用西南山区昂贵难得的金丝楠木,可用其它木质差不多的材料代替!”

    现在大明都快要亡了,朱由校怎么可能会将大笔的钱财花在修建陵墓上。

    按照他的想法,五十万两就足够了。

    刘一燝本能地想反驳,但又怕皇帝直接当场让他提前致仕,只好耐着性子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好了,今天的事情先聊到这,都退下吧!”

    “是,陛下,臣等告退!”

    四人一同起身,行了一礼后,依次退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