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三十二章 选秀案

    因杨涟之事定下了基调后,后面再奏对的几件事情,就顺利了许多,没人再敢出来随随便便地作妖。

    “启奏陛下,臣礼部左侍郎孙如游,有本启奏!”

    看着下面的孙如游,朱由校心里一阵冷笑,你们终究还是要对朕的后妃下手了。

    “准奏!”

    “谢陛下,大行皇帝遗诏中提到新君当冠婚择吉早行,陛下即将年满十五周岁,按《皇明祖训》中皇子成婚年龄规定,十五岁即可选妃大婚。

    而陛下乃天下之主,大婚之事不仅事关阴阳调和,也事关中宫稳定与国本早定,臣恳请陛下早日定下选秀之事!”

    朱由校心想,要不是自己是后世穿越而来,并提早缉拿审理了王安与汪文言两个关键人物,或许也会被他们不知不觉中搞“落水”,然后继续在太医院与御药房的药方中加入相生相克的慢性毒药。

    更有甚者,干脆下一剂烈性毒药,或者宫殿来场意外的失火。

    更绝的是,让几万京城百姓陪葬的王恭厂大爆炸也不是不行。

    朱由校有时候在想,要不是道君皇帝命硬,以及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发小兼保镖陆炳,或许也会像他的堂兄威武大将军一样,早早死于某场意外。

    “可还有其他人附议孙侍郎的?”

    话音刚落,有几个翰林与科道言官出来附议。

    至于刘一燝与韩爌这两个内阁大学士,遇到事情了,自然不会出来轻易表态。

    “准了!此事由礼部会合司礼监负责!”

    顾秉谦这个新任的礼部尚书马上站出来应答道:“是,陛下,礼部接旨!”

    “禀陛下,按照惯例,礼部与司礼监进行完海选、粗选、初选与优选之后,后面的精选与定选,当从后宫中择一位德高望重的太妃出来主持此事,不知陛下认为何人合适?”

    在顾秉谦领旨后,孙如游继续说着主持选秀的考评人选。

    看来是想在自己身边安插细作是没跑了,这些人还真是无孔不入,朱由校假装沉思片刻后问道:“孙侍郎认为,这个德高望重的太妃,谁最合适?”

    “回陛下,臣以为神庙万历六年第一次选妃时定选的刘昭妃最为合适,不仅地位尊崇,还资格最老,是主持选妃的不二人选!”

    “为何不是郑皇太妃?他的资历或许不如刘昭妃,但地位却比刘昭妃高出不少!”

    本来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惜今年四月的时候,先于万历皇帝一步薨逝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万历皇帝同明宪宗朱见深一样,也是在保护他的女人薨逝后,他也就很快驾崩了,这也太巧合了。

    至于满清妖孽记载的万历皇帝如何不喜皇后王喜姐与朱常洛生母王恭妃,真是天大的讽刺。

    王喜姐年近四十,依然还在怀孕,而朱常洛还有个同母的胞妹云梦公主朱轩嫄。

    终万历一朝,先是李太后掌控后宫权柄,在李太后于万历四十二年薨逝后,掌握后宫大权之人一直是中宫皇后王喜姐。

    在乾清、交泰、坤宁三大后宫万历二十四年被大火烧毁了之后,万历皇帝与皇后王喜姐一直一起居住于启祥宫。

    而且因皇六子惠王朱常润与皇七子桂王朱常瀛生母早夭,将其一并交于皇后王喜姐抚养长大。

    都说万历皇帝不喜长子朱常洛,但实际却是不喜五子瑞王朱常浩。

    真不知道那些满清妖孽编造郑贵妃宠冠后宫,并祸乱宫闱的言论,是怎么昧着良心胡编乱造的。

    也对,能将李成梁与袁崇焕这俩养寇自重,并与建奴私下往来不断的佞臣吹成大明长城,也就不奇怪了。

    “回陛下,郑皇太妃虽然地位尊崇,但因福王与大行皇帝相争国本的缘故,便不再是合适的人选!”

    孙如游的话,将朱由校的思绪给拉回了朝会,“孙侍郎啊,若说资历老,朕没记错的话,穆庙尚有两位老太妃在世吧,难道她们都比上你刚说的刘昭妃?”

    孙如游一旁的顾秉谦哪还不知道皇帝这是不想选刘昭妃,便马上出声响应道:“启奏陛下,选妃乃国之大事,而且又牵涉宫闱,臣以为当由陛下乾坤独断!”

    顾秉谦表态完,礼部右侍郎魏广微马上站出来附议,“启奏陛下,臣附议大宗伯之论,宫闱之事,本就是陛下的私事!”

    “刘阁老,你以为呢?”

    朱由校意味深长,微笑着看向刘一燝问道。

    “回陛下,臣附议顾尚书之论!”

    刚还在担忧事情要糟的刘一燝,被皇帝突然点名,便草草地附议顾秉谦。

    “恐怕心里不是如此想的吧?”

    朱由校深刻体会到了上位者为何喜欢捉弄下属的快感,实在不要太爽。

    “回陛下,这是臣的肺腑之言,请陛下明鉴!”刘一燝强压住内心的不满,朗声回道。

    “哦?是吗?你可认识一个叫汪文言的国子监监生?”

    “回陛下,臣不认识!”虽然嘴上说着不认识,但心里却是慌得一批。

    他已经有一个月与汪文言失去了联络,心中一直隐隐有所担心,没想到却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最坏结果。

    “那朕就提醒你一下,大伴?”说完,朱由校看向一旁侯立着的魏忠贤。

    “是,皇爷!”

    魏忠贤在朝朱由校躬身行了一礼后,向前一步朗声朝刘一燝说道:“汪文言,原名汪守泰,初始时是翕县狱吏,因监守自盗事发,便逃奔前刑部郎中于玉立。

    经于玉立引荐,认识了当时在京的礼部右侍郎刘一燝、兵科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与顾大中等人。

    后在刘一燝与朱国祯的斡旋下,汪文言花钱买了国子监的监生,并成了当时还是东宫总管事王安的幕僚......”

    “好了,大伴,总要给我们的刘阁老一点自省的空间!”

    “是,皇爷!”

    魏忠贤回完再次行了一礼,重新退回了朱由校的身侧。

    “陛下,臣冤枉啊,臣真的不认识什么汪文言,与前刑部郎中于玉立也不熟,更不敢与内廷王公公私下串联,请陛下明鉴!”

    说完,冷汗直冒的刘一燝直接跪在了地上,也不知道是想向皇帝求饶,还是腿软站不住。

    “大伴,看来我们的刘阁老真是不见黄河不死心呐,那就继续多给他一点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