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武学

    “是,陛下,不知四川援辽军的总兵将由何人接任?”

    “副总兵童仲揆吧,令他尽快带领剩下将士赶赴辽东,受熊廷弼统一节制!”

    “是,陛下,臣明白了!”

    “对于刚才的六团营,朕有必要做一下补充,那就是这六团营的将士俸禄与军械配备标准,都将会根据他们之间的大比进行评定。另外,他们的军饷与军需粮草发放,不再由户部与兵部交由高级将领代发,而是将由御马监在每个团营组成的监军直发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上!”

    朱由校的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王在晋与孙承宗的眉头不由皱得老高。

    若军饷与军需粮草发放由御马监的监军发放,将会断掉不少人的财路。

    见众人不说话,朱由校直接点名道:“王爱卿,你有异议?”

    “回陛下,臣没有!”

    眼前的皇帝明显不好糊弄,王在晋自然不敢在皇帝面前出面反驳,刘一燝等人的教训可是殷鉴不远。

    “孙爱卿,你有?”

    “回陛下,臣自然没有!”

    作为刚上任兵部的孙承宗,之前在翰林院与户部及兵部打交道的机会就是微乎其微,对于户部、兵部及武勋克扣军费的问题,他虽然了解,但并没有牵涉其中。

    “既然没有,那就这么定了,京营六团营的第一次大比选在明年的三月初,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参加大比的内容,除了常规的个人勇力与军械比试外,还有小规模的冲阵与骑射,若有战事,以战功大小为准!”

    朱由校可不会再让京营吃大锅饭,那样跟没搞没什么区别

    要想吃得好,必须先干好。

    “是,陛下,臣等遵旨!”

    “另外,虽然现在不是什么乱世,但大明内外局势动荡,边关武将更是私养家丁成风,朕深感良将的难得,故朕有意兴办武学!”

    “回陛下,不知是另立武学,还是在现有京卫武学基础上进行调整?”

    朱由校没有直接回复孙承宗,而是看向张维贤问道:“英国公,你以为呢?”

    “回陛下,京卫武学是国朝初期为了京卫武将不至于疏于战阵,从而设立的。但大明传承至今,京卫武学早已形同虚设,臣建议另立武学!”

    “陛下,若另立武学,又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库本就......”

    “王爱卿不必多言,国库没钱,那就从朕的内帑出!”

    “陛下,现在辽东战事吃紧,边关将士钱粮军饷时有欠缺,武学之事是否等大明国情好转之后,再做考虑?”

    面对方从哲的拖延战术,朱由校自然不会有任何的认同,“你的意思说,边关武将欠饷,活该由朕的内帑垫上?那朕要你们内阁和户部干嘛?怎么不见你方首辅与朝堂衮衮诸公从自己家里拿钱粮出来贴补边关欠饷?”

    “这...陛下,臣失言!”

    “知道自己会失言,以后想好了再说话!”

    不是朱由校不想给方从哲体面,而是他正在赤裸裸地限制武将与皇权,他岂能当缩头乌龟?

    朱由校与内阁关系不是所谓的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面对明末这种乱世局面,他也不可能做到垂拱而治。

    他需要的内阁是听话办实事的秘书班子,至于六部尚书,也是要认认真真履行他们职责,而不是当大爷摆架子。

    他现在需要的内阁六部,是跟成化朝一样,希望出现的是被文官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谁要是不听话,想跟他掰扯皇权归属,动不动拿祖制说话,那就只有被贬边关或废为庶人的命运。

    “是,陛下,臣明白了!”

    方从哲从来就不是什么强势的内阁首辅,当初他之所以能上位,就是浙党与东林党互相妥协的结果。

    他能够在万历晚期做到内阁独相七年,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因为他不太锋锐的性格。

    而朱由校仍然留他担任内阁首辅,也是看重了他这种性格。

    “新成立的武学,祭酒品级为正三品,副祭酒为从三品,其它的司业、教授、助教等品级,从国子监!”

    见到皇帝当众训斥内阁首辅,张维贤内心自然十分的高兴,而设立品级高达正三品的武学,他就更高兴。

    皇帝这是想重整武风啊,张维贤略显激动地回道:“是,陛下,不知新武学可有赐名?另外,祭酒与副祭酒可有定选?此外,学址是继续沿用京卫武学的旧址,还是新建?”

    看着略显激动的张维贤,朱由校微笑着点点头道:“新武学既然是由内帑出钱,以后就叫大明皇家武学吧。武学祭酒与副祭酒必须是战功卓著的老将,而且还要董练兵与兵法,诸位不妨推荐一二!至于学址,京卫武学旧址过小,就在西山兴建一个新学址吧!但在新学址建好之前,可先用旧学址。”

    “是,陛下,臣明白了,臣举荐西宁侯宋光夏与前神机营副将骆尚志出任祭酒及副祭酒!”

    朱由校的话音刚落,张维贤立马提出了他的举荐人选。

    而在场的宋光夏,眼神略显激动地看了一眼张维贤。

    “是两个不错的人选,兵部呢?”

    王在晋与孙承宗互望了一眼后,还是由孙承宗这个东阁大学士出来答话:“回陛下,臣举荐镇守西北四十多年的牛秉忠与现任大同总兵杨肇基!”

    “嗯,也是不错的人选,方首辅呢?”

    虽然刚刚训斥了方从哲,但朱由校还是要适当给他一些尊重。

    “回陛下,臣举荐擅火器的骆尚志与擅水战的山东副总兵兼登州水师提督沈有容!”

    “也不错!”

    点点后,朱由校继续道:“荣政府新增一个正二品的同知,协助英国公管理京营,由西宁侯宋光夏出任。至于祭酒与副祭酒人选,分别由骆尚志与牛秉忠充任!”

    “是,陛下,臣等遵旨!”

    能出任京营戎政府的副手,宋光夏自然是十分的愿意,所以他回答时的语气格外的激动。

    “既然以后新武学由内帑出钱出粮,就划入御马监管辖吧,起复骆尚志与牛秉忠之事,也由御马监负责,争取年前能将两位老将军请来京城!”

    朱由校既没有将新武学交给由文官主导的兵部,也没有交给由武勋主导的五军都督府。

    大明皇权势微,就是从逐步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开始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明白这个道理的朱由校,自然是要一步步开始收回军权的。

    而以培养军官为目的新武学,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

    直到此时,方从哲才明白皇帝新武学的目的,心中尤为懊悔刚才的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