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七十五章 陈经纶与宋应星

    而郑太妃也就是郑贵妃这边,在听说自己儿子已经入宫的消息后,便一直在慈宁宫的门口等着自己儿子的到来。

    虽然郑贵妃生了三子三女,但成年的只有次子福王朱常洵与幼女寿宁公主朱轩媁。

    寿宁公主于万历三十七年下嫁驸马冉兴让,万历还活着的时候,偶尔还能入宫陪伴郑贵妃。

    但自从朱常洛与朱由校登基之后,寿宁公主入宫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

    所以,对于六年未见的儿子,能很好弥补郑贵妃对孩子的思念。

    福王远远看到自己母妃已经候在慈宁宫门口,赶忙三步并做两步快走了过去。

    一番母慈子孝的互相问候后,郑贵妃用香巾抹了抹眼里的泪水道:“我儿又胖了,崧哥儿跟你一起入京了没有?”

    “母妃,崧哥儿也带来了,这会儿在孩儿出京前住过的十王府里面!”

    “怎么没有带他一起进宫?”

    “下次孩儿再带过来!”

    两人正聊着天时,从后面赶来的高时明躬身说道:“郑太妃、福王殿下,奴婢遵皇爷旨意,特来转告福王殿下中午可以陪太妃一起用膳,另外,皇爷还让奴婢伺候太妃娘娘同福王殿下一起出宫小住!”

    郑太妃一脸惊喜地问道:“真的?陛下能让哀家出宫住几天?”

    “三天,三日后奴婢再伺候娘娘回宫!”

    “高公公,可否容许孤的母妃一直住到孤离京?”

    “福王殿下,奴婢只是个传话的奴才,还望殿下见谅!”

    “皇儿,算啦,母妃能出宫陪你们住上三天,已经很知足了!”

    “那行吧,母妃,我们进去吧!”

    “好!”

    朱由校之所以允许郑贵妃出宫小住三天,是想告诉其他三位在京的藩王,只要对他贡献大,什么都好说话。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后,魏忠贤在朱由校跟前微笑着说道:“皇爷,您之前让奴婢找的江西南昌奉新举子宋应星,已经被带来京城了。”

    “福建陈振龙呢?”

    “回皇爷,陈振龙已于去年去世,不过奴婢请来了他的儿子陈经纶!”

    “他儿子会种番薯吗?”

    “回皇爷,福建番薯是陈经纶和其父陈振龙一起带回福建的,而且这些年他一直在协助福建布政司在推广番薯!”

    “陈经纶可有功名在身?”

    “回皇爷,他是长乐县的生员!”

    “今年多大了?”

    “回皇爷,已过天命之年!”

    “好,你安排一下,让他们俩明天上午巳时一同入宫见朕!”

    “是,皇爷!”

    “皇庄现在在哪个衙门?”

    “回皇爷,御马监,皇店也在御马监的下面!”

    朱由校微皱了眉头后,轻声说道:“好,明天也让曹化淳陪同!”

    “是,皇爷!”

    第二天,看着跪在地上行礼的宋应星与陈经纶两人,朱由校习惯性地淡笑道:“两位先生,平身!”

    “是,陛下!”

    “陈先生,听说你一直在帮福建布政司推广番薯?”

    “回陛下,的确如此,学生家父当年就是因看到吕宋岛的番薯十分高产,而家乡又赶上了大旱,就想着将番薯带回家乡种植推广!”

    “陈先生与你的父亲为大明带来并推广了番薯,能活民无数,真乃千秋大功!”

    “谢陛下赞赏,但学生与家父只做了些微末之功,不敢担此大功!”

    “能给大明带来如此高产神物,当得起的,你跟朕好好说说番薯是如何带回大明的!”

    “是,陛下,家父同学生一样,读书不成,便弃儒从商,跟着同乡去南洋经商,在吕宋无意中发现了番薯这种筋块与藤蔓皆可食用,而且还十分高产的作物!”

    “刚开始,家父想着直接购买番薯种,但被大弗朗机人发现了,并被全部没收。父亲想到了用番薯藤编成篮子,依然被大弗朗机人发现带走,并严厉警告了家父与学生。后家父与学生商议,把番薯藤编在了船只的缆绳里面,这才躲过了大弗朗机人搜查,历经七昼夜,于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成功带回了家乡,并在老宅附近试种!”

    “现在亩产有多少?”

    “回陛下,若是地力上佳,外加照应得当,最高亩产可达三十石,但若土地一般,照顾得当,亩产也能达到二十五石,但若地力不佳,外加照顾不周,可能也只有二十石上下!”

    “现在稻谷亩产多少?”

    “回陛下,大概三石左右!”

    “三石,也就是只有番薯的一成多一点!”

    “回陛下,的确如此!”

    “你们福建有没有一种跟番薯长得很像,而且产量并不比番薯差多少,但枝叶不能食用的作物,可能叫马铃薯,也有可能叫土豆!”

    “回陛下,的确有,但产量比不上番薯,而且因枝叶不能食用的原因,所以百姓种植的热情并不高!”

    “有没有一种植株高大,中间长有手臂粗的种子,成熟后呈金黄色的作物?”

    “回陛下,也有,我们当地人称呼其为番麦,但产量普遍只有十石左右!”

    有就好,土豆玉米或许不太适合在多雨闷热的南方种植,但广大的华北平原与西北黄土高原却非常适合。

    不仅产量高,还比小麦耐旱耐寒。

    “这次入京,你有没有带一些种子过来?”

    “回陛下,因东厂之人告诉过学生要带番薯种子,所以学生就带了一船过来,但土豆与番麦这次没有带过来!”

    虽然很可惜,但能有番薯,就已经很不错了,“好,土豆与番麦种子朕让东厂之人前去福建购买!”

    “回皇爷,土豆与番麦,咱皇宫就有!”

    “哦?大伴,朕怎么不知道?”

    “回皇爷,土豆的口感不佳,而番麦磨粉后主要用来制作糕点,所以皇爷就没见过!”

    “还有种子吗?”

    “回皇爷,都还有,但不多!”

    “有就好!”

    没想到自己皇宫早就有了土豆与与玉米这两种东西,但以农为本的大明,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是怪事。

    “这样吧,陈先生,朕赐你和宋举子皆为同进士出身,并同赏工部屯田司主事,替朕与大明推广这三种高产新作物!”

    一直未说话的宋应星,彻底愣住了,他这就成了进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