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棋圣下围棋

第35章 丽春院卧虎藏龙

    张永元看好拼命三郎江日久,陈义却重点关注胜天半子祁如伟。

    看到一百多手的时候,陈义又发现一件怪事。

    有一手棋似是而非的官子棋,绝艺连续七八手都将之列为“一选”的位置,强调祁如伟应该提前走掉。

    可祁如伟兜兜转转大半天,就是一直不走。非但不走,还有意无意将战火引向别处,转移对手的视线。

    如果之前的稳妥有可能是棋风问题,那么有棋不走,就明显是故意了。

    所以,当棋局进行到一百四十多手,丽春院小厮巡最后一圈的时候,陈义决定梭哈一把。

    “现在下注怎么下?”

    “陈公子,祁五品让1子,“小厮恭恭敬敬道。

    张永元叫了起来:“祁胜天不向江三郎下跪就不错了,还让得动1子?”又向陈义道:“不要被庄家骗了,江三郎后劲还很足,应该能胜。”

    陈义笑道:“要信庄家的眼光,一百文我投祁如伟胜。后天吃烤羊排,你要不要掺上一股?”

    张永元涨红了脸。棋局进行到一百四十多手还很焦灼,他本不想冒险。

    可陈义话里的意思,如果不掺股跟投,庆功宴肯定没他的份。

    为了养精神去比评,张永元已经连续几天没教棋,没有余钱开荤了。

    一顿香喷喷的烤羊排,确实很有诱惑力。

    就在张永元犹犹豫豫的时候,一个声音却从他们背后响起。

    “我跟500文,加上两只羊腿。”

    陈、张二人转头一看,原来是道场的督场师兄张世昌,连忙作揖行礼。

    张永元道:“张师兄,你也看好祁胜天?”

    张世昌道:“现在局势还是两分,不过守擂的总比攻擂的强些,我信陈兄弟的眼光。”

    “那我也跟100,不,200文。”

    张永元趁最后的机会投了注,又向张世昌问道:“张师兄,今晚不用品评棋谱么,竟有闲情来看棋?”

    张世昌笑道:“就是拉磨的驴,不也要歇一歇么。今晚少卿他们自告奋勇,我就不掺和了。”

    说着,便邀两人一起前往雅座观棋。

    陈、张二人站了大半天,早就站得两腿发酸,有人盛情邀请,当然却之不恭。

    雅座是二楼回廊凸出的平台,整个大厅一览无余,观棋的角度非常好。内里有一桌数椅,可以边摆棋边品评,确实站在角落窝着舒服多了。

    三人分主宾坐定,便按礼仪互换表字。

    张世昌字叔平,在家里应该排行第三;张永元字本初,也不知道是真的有表字,还是临时瞎编的。

    陈义家里穷的叮当响,当然没有表字,为了不堕威风,便顺口瞎掰了“永华”二字。

    三个人就表字又互相吹捧了一番,陈义瞄了一眼棋盘,只见棋盘上摆的并不是擂台上的棋局,而是今天下出的小李飞刀定式。

    张世昌笑着对陈义道:“正是今天你和胡金科下的那一盘,总觉得后续变化繁复,还有很多余味未尽,就摆了起来。正好你也在这,正好请教。”

    张永元连忙在桌子底下拉了拉衣袖,暗示陈义不要把老底全露出来。

    陈义心领神会,然而他却没有藏私的想法。

    所谓定式,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棋招,众人皆知。只要小李飞刀管用,很快就会在棋坛流传,并成为新的定式。

    经过棋士反复研究,肯定能得出更多不同的走法。

    对战胡金科那一局,只是打了个措手不及,属于“初见杀”。

    即便如此,胡金科也凭五品上的棋力,勉强下出了六四开的结果。所以,只要对手棋力不差,陌生定式除了能多耗对方一点时间,并没有什么大用。

    不少棋坛高手不吝将自战棋谱集合成册,解说后公之于众,与天下棋士共同分享,就是这个原因。

    陈义精研点三三及衍生出的小李飞刀变化,并不是因为这些招无解,只是恰好有利于挺过五十手棋罢了。

    他在AI的帮助下,记下了点三三的十几种主要变化,可还远远没达到研究透彻的地步。

    张世昌是即将冲品的少年高手,棋力比正在比评入学的棋士高多了,与陈义完全没有竞争关系。

    有他帮忙查缺补漏,总比一个人默默研究强多了。

    于是,陈义拿起棋子,将自己所知的变化一一道来。

    两个张姓本家越看越着迷,直叹小李飞刀果然复杂无比,黑白双方稍有不慎,就会整个崩盘。

    张世昌道:“陈兄弟,为何你喜欢点三三呢?翻遍所有棋谱,没有哪个大师推荐开局便点三三。我也觉得略微亏损。”

    陈义有点不好,腼腆地答道:“我学棋不久,定式记得不牢,经常开局上骗招的当。所以,便专研点三三,希望以攻为守尽快进入中盘……我认识一个人就经常这样下,说是先捞后洗,永远不亏……”

    二张都听得有点无语,以这个理由选择进攻手段,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几个人正聊着,忽然从隔壁雅座传来一个声音。

    “其实,开局点三三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走二路板粘定型,对方外势便没有那么厚了。若不用还棋头,说不定还稍微占优……那招小李飞刀,倒有点意思。”

    三人面面相觑。此人仅靠听三人的讨论,便能还原棋盘变化,想来是个高手。

    可显然,三个人都不认识这个声音。

    张世昌道:“兄台若不嫌弃,不妨过来一起喝酒品棋。”

    “那就叨扰了。”

    几息之后,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拉开屏风。

    众人一看,来人一袭普普通通的长袍,脸上带着极为和善的笑容,让人有种沐浴春风之感。

    “敢问前辈名讳……”

    “前辈不敢当,叫我老范便好。”

    老范也是个自来熟,进了雅间便一屁股坐下。

    此时棋盘上已落了几十手棋,正摆着小李飞刀的一个延伸变化。

    这个变化极其复杂,黑子吃了一个大角,大占便宜。白棋弃角之后,外势并不算太厚。

    就连绝艺也判断白棋胜率掉了很多,显然不太行。

    老范却道:“我刚才在那边想了半天,有一手棋似乎可行,我试一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