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棋圣下围棋

第41章 青霞堂拉帮结派

    “几十文?想屁吃?再加十倍你都买不到。”

    张永元叫了起来,大呼陈义不食人间烟火。

    《玄玄棋经》除了收录《棋经十三篇》,还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皮日休的《原弈》、吕公的《悟棋歌》、《四仙子图序》、刘仲甫的《棋诀》等等。

    除了以上围棋理论,书中还讲了行棋的起手法、古遗局等等。尤其是一百道死活题、解法、论述,所占篇幅非常多。

    《玄玄棋经》全书共四卷,在书局售价超过一两银子,穷苦出身的少年棋士根本买不起。

    即便出身小康之家,买得起一本《玄玄棋经》,后面还有《仙机武库》、《过百龄四子谱》,《官子谱》等等一大堆棋谱或著作等着。

    如今道场非但提供棋书弟子阅读,还备有纸张笔墨方便摘抄,这是多少落选棋士梦寐以求的盛宴。

    这么好的事情,居然有人不满意,张永元自然要狠狠痛批一番。

    “这《玄玄棋经》……真那么厉害?”

    “不是厉害,是贵。其实这本棋经丽春院不少姑娘都备有,里面的死活题,我早就做熟了。要不然也升不到六品。”

    陈义叫道:“你不早说,合着是故意让我吃不上饭来着?”

    “最后,你不也解出来了吗?”

    张永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劝道:“死活题还是要用心做,你就是基础太差,布局才会经常吃亏。做死活题就是练基础,不可跳过啊。”

    陈义回想了一下,连做七天死活题,棋力似乎有点长进,于是点头表示接受劝谏。

    张永元见孺子可教,感觉非常欣慰,又说起刚刚打探到的消息。

    青霞堂原有的几个旧弟子,以五品棋士纪成旭为首,郁仕安、宁丰年为干将,正在招兵买马。

    他们这些人本就抱团,再加上几个实力强的新弟子附庸,隐隐有成帮成派的趋势。

    这几天,已经找到张永元头上,想拉他入伙。

    陈义奇道:“道场严禁打架斗殴,违者直接劝退,他们抱团有什么用?”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竟然想不通?”

    “想不通。”

    “木头疙瘩,难怪别人找我入伙,不找你。”

    张永元摆起大哥的架势,详细解释起来。

    按道场规矩,青霞堂每月战绩的前三名可以升上听秋堂,听秋堂也会降后两名下来重新学基础。

    这就是不进则退。

    而青霞堂中,每月净输八局,或每月对弈成绩最差者会被“降级”,即劝退除名。

    一年十二个月,青霞堂至少劝退12个人,晋升12人。剩下的6个人,和来年新进弟子一起在青霞堂重修。

    这样残酷的升降制度,保证进入听秋堂的棋士实力都很强。同时,逐步淘汰混子。

    这就是去芜存菁。

    不进则退加去芜存菁,就是西湖道场在短短二十年便在棋坛崛起的法门。

    纪成旭、郁仕安、宁丰年等人拉帮结派的原因很简单,时机合适时,让“小弟”助他们升入听秋堂。

    退一步,也可以帮助他们保住五品棋份,以便每个月拿到500文或一两的月例钱。

    至于接受拉拢的“小弟”,也能得到一些好处。

    比如说月末时,通过安排某个人故意输棋,保住“小弟”不被淘汰。

    除了前三后一,其他人的输赢并不是那么重要,是可以交换的。这个月你帮帮我,下个月我帮帮你,就能一起安全渡过一年。

    这一番分析听得陈义目瞪口呆。

    没想到,青霞堂仅仅三十个少年棋士,就有这么复杂的江湖。

    “道场……允许这样交易吗?”

    “道场管不着呀。大家的实力本就接近,谁输谁赢都很正常,根本抓不住把柄。”

    陈义陷入沉思,然后发觉道场根本不需要管。

    因为升降规则就是凭本事说话,实力强的人不需要抱团,迟早能升上去;成绩差的人凭本事输棋,被淘汰也没什么好说的。

    一年之后或升、或留、或走,最终仍以实力说话。抱团只能延缓升降的时间,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最受影响的是既不抱团,成绩又处于下游的棋士。

    比如陈义刚刚进入道场10天,就以2胜8败净输6局吊车尾。

    陈义原本以为,还有另外两个棋士净输6-7局,自己想维持不被淘汰不算很难。

    可若那两个棋士加入纪成旭的团伙,就很不好说了。

    陈义也终于知道,唐伟为什么没按次序安排对弈,为的就是尽量增加作弊的难度。

    张永元道:“所以说,你不能再输下去了。要不然,老子真得找他们交换,专门输你几场。”

    陈义骂道:“他妈的,就凭他们那几条枪,也想算计我?不可能。”

    之后一连几天轮弈,陈义都用尽全力去赢棋。

    可惜,能进入青霞堂的人,都是每一个比评组的前三名,没有一个弱的。

    即使陈义经常中盘唤醒绝艺,仍然无法保证必赢。

    后来,他换了一个新战术,在布局阶段就唤醒绝艺,效果一下子好了很多。

    因为轮弈不算子彩,很多人中盘落后太多,抹不开面子就投子认负。

    有些人则顽抗到底,坚持下到收官结束。

    陈义惊讶地发现,做了半个月死活题之后,在收官阶段已不会轻易被反吃大龙。

    绝艺在前200手下出的优势是如此之大,只要不处理失误亏掉大龙,就有机会将优势保持到终局。即使官子阶段严重亏损,也未必会输。

    这个发现令陈义大感振奋,又拉着张永元苦练收官技巧。

    收官和布局有相似之处,最大共通点是如何判断收益大小。

    张永元教给他一个诀窍,凡是双先官子一定要先收掉,再到单先官子,最后收后手目数大的官子。

    最简单的换算公式是双先一目等于单先两目,等于后手四目……

    只要按照这个口诀来决定收官次序,即使吃亏也不会亏太多。

    就这样,陈义进步神速,终于在第一个月结束时,以净输两局的成绩保住了位置。

    张永元不止一次抓狂,他想不通,一个连收官顺序都搞不明白的人,如何能在比评阶段取得十七胜二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