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1章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七月。

    华州的齐云楼上,传来了御用乐工的歌声。

    当朝皇帝唐昭宗李晔,和一些跟随着他的学士、亲王,登上了齐云楼,西望长安。

    是的,皇帝以及整个朝廷,已经被赶出了帝都。

    就在今年的六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拥兵袭扰长安,唐宗室被迫离开帝都。

    在镇国节度使韩建上表后,最终驾临长安以东约二百里的华州。

    李晔并不是无能的皇帝,但是末唐面临的困境,让他的行动皆不能自主。被迫“东狩”让这位皇帝意志消沉,只得登楼悲叹,聊作小词,借酒浇愁。

    他填好了一首《菩萨蛮》,将这首御制词交给了乐工演唱。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底下的王公大臣闻罢,皆是伤感不已、涕下沾襟。

    不说平定天下,就连重回大内,对于众人而言,都是奢望了。

    翼王李亿坐在下首位置,若有所思。

    他是一个多月前,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现代人。

    李亿是一个现役的学牲,预备役的社畜。

    某天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穿越到了这末唐的乱世,穿越成了当今圣上的弟弟、翼王李亿。

    当然了,如果当今还是大唐盛世,做个不参与政治斗争的王爷,那享受享受小日子,还是蛮不错的。

    可惜事不遂人愿。

    这时的唐朝,经历了二百多年的起起落落,已经走到了末路的倒计时。各路藩镇,都是尾大不掉。骄兵悍马,根本不服从朝廷的管控。

    李亿记得,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正是李茂贞从西边进攻长安,众人向东逃亡的时候。

    长安城外的农田长满了檞枥和荆榛,颇有些《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意味。

    落魄的王公重臣背对着狼烟烽火匆忙逃窜,沿路哭声震天,还有什么贵族帝胄的气派。

    原世的翼王李亿在逃亡时惊惧不已,一口气没喘上来,就此身亡。等到底下人把他抢救摇醒,今世的李亿已经魂穿到了他的身上。

    李亿对历史挺感兴趣。他知道,乾宁三年,距离唐朝灭亡只有十年时间。

    如果按照公元904年,朱温(朱全忠)大杀唐朝宗室,并且勒死了唐昭宗来计算,只剩下不到八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要是自己不做点什么,等“大唐忠臣”朱全忠开始挥刀屠杀,自己肯定是跑不了的…

    现在众人都在军阀韩建的掌控之下。

    韩建不是什么善人,虽然还不敢对皇上动手,但是找借口杀几个亲王,还是有这个胆量的。

    只要他觉得碍眼,那自己的小命也直接到头了。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御弟翼王,不甚悲凄,是为何故?”李晔,也就是当今圣上,看到李亿神色如常,问道。

    “毕竟身家性命无虞。”李亿答道。

    李亿当然不是短视的人,认为暂时保住小命就万事大吉。

    在来到华州的几十天里,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些藩镇节度使的嘴脸。韩建名为护驾,实则暗含不臣之心,此间众人中,就有着他的眼线。

    自己要是嘴嗨几句,到时候把自己抓起来,自己的皇帝哥哥可救不了自己。

    唯有韬光养晦,慢慢谋划,徐徐图之。

    当然也不至于像安乐公刘禅“此间乐,不思蜀”那样,那会显得自己全无心肝。

    翼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闲散王爷,自己正需要这样一个形象,掩护自己的行动。

    “翼王年少不知愁,无忧无虑,真是让朕羡慕啊。”李晔叹了口气,道。

    在李亿的印象中,自己这位皇帝哥哥在即位前亲和儒雅,爱好诗词文章,和皇兄弟们兄友弟恭。

    李晔和李亿又是同母胞弟,打小亲密无间,二人互相极为信任。

    李晔本不是皇位继承人,大约是被内臣认为是性格软弱、易于控制吧,所以最终被推上了皇位。

    继位以来,李晔一改软弱之风,努力重振朝纲。只是唐王朝已经积重难返,以至于被宦官和藩镇重重阻挠。

    末唐朝廷面临的困境,即使是足够精明神武的君主,恐怕也不能解决。如今外患已成,内无贤佐,手无兵权,流亡到华州,几乎面对的就是一个死局。

    如果李亿没记错的话,在历史上,唐昭宗被韩建于华州软禁了三年。直到三年后朱温进兵,韩建等人害怕皇帝落到朱温的手上,才把唐昭宗放回了长安。

    韩建、李茂贞、朱温这些东西,对他们抱有幻想,指望着他们忠于唐室,完完全全就是痴人说梦。

    困在华州无异于坐以待毙,李亿已经在思考脱身之法。

    周围哭哭啼啼的一帮公卿也着实让人难受。难道日哭夜号,能哭死李茂贞、韩建吗?

    李亿借故离开了楼台。

    大约是担心自己的弟弟一个人呆着吧,李晔也跟了上来,并且呼退了随从。

    但是韩建派来的护卫还是在远处,默默注视着这边的动向。

    “皇弟并非无情之人。朕支开了近侍,有难言之隐但说无妨。”李晔问道。

    看来这位皇帝的识察力很不错。

    李亿环视了一周,见四下无人,便小声道:

    “圣驾想回到长安,但韩建乃虎狼之臣,纵使李茂贞离开长安,他也不可能放我们回去。圣上还请切勿轻信这些人。”

    “朕亦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已经无计可施…”这些天的变故,加上连日的疲惫,李晔显得很颓废。

    李亿知道,自己这位兄长颇有一种文人的消极面。

    皇帝毕竟是朝廷的脸面,自己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皇帝的支持。

    要是在这个时候,李晔郁郁不振倒下了,那自己绝对啥都做不成了。

    “大唐气数未尽,只要兄弟等共谋其心,圣上志于兴复,必将重还旧都,重振基业。”李亿鼓励道。

    “重振基业…说来容易。朕自即位以来,何日不思重振李唐基业,可是结果如何呢?反倒是四处沦落…御弟既然有此雄心壮志,难道有办法可扭转局势?”

    李亿留有余光,注意到了身后有人,于是捂了捂嘴。

    也许是前世打小抄的经验足够丰富吧。

    李亿用衣裳挡住动作,从袖中递出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题满了蝇头唐楷。

    这里面写满了自己预想的计划,以及作为穿越者,自己能提供的一些建议。

    在远处,一队巡查已经走了过来。显然二人私下的聊天已经引起了警觉。

    “史家只有盖棺定论一说。圣上仍是大唐天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李亿结束了这次对话,改而大声道:

    “臣弟醉了,恐有失礼之处。这里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