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27章 遣使西川(下)

    李亿的脸色凝重:

    “苏武牧羊,于北海十九载。可那只是苏武一人。如今困在华州的可是整个朝廷。朝廷在华州,如同鸟囚笼中:殿后军在华州,如同鱼困池中。

    “苏武困在北海牧羊,若是没有汉廷使者前来解救,岂非终老于寒苦异域?甚至后世都不会知道苏武其人,史书上最多能留下一句“不知所踪”的记载…”

    说了一大堆话后,李亿转向了韦庄:“今汉廷急需使者,前往秦岭天外。此行要拯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朝廷,整个国家。”

    韦庄明白,这是需要自己远行,为国家出力了。

    “秦岭天外…”韦庄道,“是蜀中?但凭殿下驱使,请直言使命。”

    李亿站了起来。

    “西川王建,曾经上书朝廷避到川中,或许还有一些忠义之心。而且李茂贞为祸长安,王建与李茂贞素有嫌隙,二人冲突势如水火,可以利用。”

    “属下明白了。此行必将说服王建出兵北上,进攻李茂贞,收复长安,迎回天子…”

    李亿摇了摇头:“王建并非朝廷死忠,岂会如此卖力…韦君所言,可见报国一腔热血,但是王建岂会也是如此?”

    “殿下既言王建忠义可期,又云王建不忠不会尽力…殿下究竟想说什么,此行是为了什么?”韦庄困惑不解。

    “端己此行,只要说动王建调兵屯于剑阁,能与李茂贞形成对峙之势,那就完全不虚此行了…”李亿说道。

    李亿考虑到西川之时,还是认为王建不是能倚靠的臣子。

    纵然是李克用,朝廷正在急需他救援之际,也一样要多加提防,何况是王建呢?

    王建此人,他的发家史,可以说是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做事向来是一套背后又一套的。

    李亿觉得,如果朝廷真的逃到了西川,而不是华州,可能结果本质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王建表面上会做的好一点。

    唯一需要他的地方,就是让李茂贞把兵力用在和王建对峙,从而长安就不会有太多的部队驻守…

    攻克长安,是返回计划的最后一步,却是自己最早需要谋划,行动起来的。

    韦庄不会被王建为难,但王建也不可能听朝廷的调兵任命,所以需要的是让他明白,李茂贞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韦庄听完李亿的讲解过后,询问道:“我这次一人前往,只能代表自己和殿下,是师出无名。我与王建非亲非故,他为何会搭理我。”

    看来韦庄的顾虑和自己是一样周到啊…

    李亿拿出了两封封官的文书:“端己之言甚是。这一点,圣上早就是洞若观火,早就准备好了。

    “这里有圣上的文书,可助事成。端己可要思考明白了,远行西川,蜀道艰难,生死未知。你若是愿意前往,就来接过这道文书。”

    “在下能为朝廷尽绵薄之力,虽死何憾!”

    李亿双手捧诏:

    “奉诏,加封校书郎检校工部郎中韦庄为谏议大夫、西川宣谕使,前往西川处理事宜,见谕即刻出行。”

    谏议大夫是朝廷的正五品官职,可以说李亿终于完成了对于韦庄的许诺,给他安排了一个朝廷的中等品级的官职,而不是检校工部郎官的虚衔了。

    “这里还有一道文书,是加封王建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让他去讨伐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这封就交由你,待到了西川之后,你再视情况决定是否交予王建。”

    韦庄还有一个疑惑。

    “这些诏书…韩建岂会允许?圣上安得签发?这…”

    “你是说这些诏书是我假造的喽?看好上面的天子印信,“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实实在在的传国玉玺。

    “圣上甚至将皇室珍宝“秦王剑”赐予了我,让我有号召诸王的权力,可见天子对我的信任。至于韩建…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李亿不容置疑地说道。这种时候对自己的质疑,就是对朝廷,对天子的质疑。

    韦庄意识到多问了,跪下领命。

    “说实在的,此行山高路远,但我却无物可赠。思来想去,只有将此诗赠与。

    “对于韦秀才,这是一首不值一提之作。但是以我的天资,这是耗费我数个时辰的心思。

    “我是空佩宝剑,空领万军,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所以期待使君此行带来的结果了。希望韦大夫不要负我所托,此行一举成功。”李亿道。

    “属下这就马上出发,连夜赶路,必然尽早赶到西川,说服王建…”韦庄说道,但是被李亿制止了。

    “你不急着出发。军营到晚上会加强戒备部署,你出去没有合适的理由。等到明日清晨,你再以送信为名,到那个时候混出营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你,没人会阻拦你。”

    “对了,此行即使不成,请韦大夫也尽早回来,不要在西川逗留太长的时间。”

    李亿已经把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好了,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一个小瑕疵。

    蜀中应该是朝廷的重要钱粮来源,没了四川,朝廷的进项是大大减少。这一次,包括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蜀中的问题。

    看着韦庄离开的身影,李亿叹了一口气。

    其实自己不愿意放韦庄离开。这些天,都是这位花间词大才子帮助自己起草公文,没了他自己还真不太会写。

    麻烦的是,唐朝的正式公文要用骈体文来写,就像王勃《滕王阁序》那种问题一样,要求每句对仗、大量用典。自己是真的不好起草…

    但是派去西川,联系王建,除了韦庄,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是合适的…

    帘门突然又被拉开了,韦庄又走了回来。

    “殿下,刚刚想到属下走了之后,属下的位置无人填补…臣保举一人,才华十倍于我。若是殿下于文章方面又何疑问,可以找他商议询问,必能参透其道理…”

    李亿正在忧心此事,韦庄也没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颇似徐庶回马荐诸葛的情节,让李亿赶紧询问此人是谁。

    “前翰林学士,流亡华州后已经辞官赋闲,名叫韩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