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30章 宦官的谋划

    李亿在殿后四军中建立了骑兵部队。他甚至还想建立一支神机营。

    火药在唐末在军事上就有使用了,但是用量很少。

    据史书记载,唐末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

    这个火箭只是在箭上涂一些火药,起到一些助推的效果,威力并不很强。火铳、火炮,这时候都还没有问世。

    知识到用的时候才会觉得太少。就算能搞到原料,枪管、炮管的铸造都是大问题。

    整模铸造出的器具很硬很脆,想要回火再煅烧又条件不足,提供不了很高的火焰温度。

    铸件的表面坑凹不平,也会影响使用寿命,这东西玩炸膛了,那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士兵。

    李亿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放弃、或者说无限期搁置了研发火器的打算。

    ……

    韩建府邸上。

    再之前的中秋李惕死后,皇帝李晔一直拖病不朝,甚至没有离开寝室一步。所以朝廷官方还没有对这个事件定性。

    韩建屡次上书,希望能坐实李惕谋反、想要暗杀皇帝的罪名,正因为还没有看到皇帝的诏书而焦急。

    于是,他找来了宫里的宦官,想打听打听消息。

    “圣人没有旨意下来吗?”韩建不耐烦地问道。

    一个宦官平位坐在韩建的对面。显然,即使是亲王宰相都不敢这么直对这个威势正盛的军阀,这个宦官确实大有来头。

    这个宦官就是手掌兵权的神策军左军中尉、知枢密使刘季述。

    刘季述是李晔登基的时候,有拥立之功的宦官。

    中晚唐的宦官,因为手握神策军这支中央禁军,个个都十分嚣张跋扈、权势滔天。

    也就是到了唐末,神策军衰败已久,战斗力下滑严重,所以不敢在地方强藩面前托大。放到几十年前,神策军中尉宦官,恐怕求见都得在宦官的门外排排站好。

    “回相国,圣上这些天一直称病不朝。老奴派人前去查看的时候,都被左右给屏退了。”

    “刘枢密是天子多年的近侍,竟然也不能亲临圣上左右?”韩建表示不相信。

    “哼,听说天子整日饮酒,喝得醉醺醺的,喝多了就到头大睡。老奴想劝他几句,就被直接赶走。圣上根本就没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刘季述愤愤不平,接着地说道:“这种不听人言、皇天不佑的天子,有什么资格继续坐在皇位上?”

    “……”韩建没料到这个宦官说话这么直接。

    宦官能随意私自废立,纵观史书,也只有在晚唐这个时代是一次接一次。汉末和明末,宦官势力也很强大,但却没有这样直接威胁皇权。

    “那按照刘枢密的意思,这是要?”韩建想看看对方的态度。

    “当今圣上是老奴拥立登基的。朝廷避难华州,是韩公收留苟存的。我二人对于天子,那是不可再有的大恩大德。天子以怨报德,如此冷落我二人,真是令天下人蒙羞!”

    韩建的贼心是慢慢滋长的,哪里比得上从小在宫中、宦官群体里耳濡目染起来的刘季述呢?

    “臣只是想请刘枢密问一下,朝廷何时能将彭王谋反的文书昭告天下,这其余之事…”

    “昔日汉室危亡,幸有霍光果断废掉天子,另立新君。今天将降大功于相国,不取反而为祸。相国请放心,有老奴主内,相国带兵在外,何愁大事不定?”刘季述根本不想藏着掖着。

    韩建想在谋反这件事上看到朝廷的表态,但不是说真的分不清什么叫做谋反。就算自己想要采取行动,那也不是现在…

    “那依中尉的意思,是想另立哪位亲王?”韩建顺着对方的意思说下去。

    “相国英明神视,这就要看相国的意思了…”刘季述似笑非笑地看着韩建。

    韩建是个武夫粗人,一辈子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些阉人。他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军中效力的时候,顶头的掌权宦官是有多么作威作福…

    所以就算韩建想走到那最后一步,他也不可能和这些宦官同谋的…

    “我看翼王李亿颇有神武之姿,中尉觉得如何?”

    “翼王…?”刘季述愣住了。

    李亿是殿后四军的执掌主帅,神策军和殿后军都是皇家禁军。

    如果神策军倒向了韩建,那么神策军和殿后军岂不是矛盾不断了?

    宦官私立皇帝,选的就是昏庸无能的人上位,这样他们就很好控制。比如唐懿宗、僖宗这两个重量级的皇帝,都是背后的宦官势力推上位的。

    如果把李亿推上去,那宦官会有好日子过吗?

    想到这里,刘季述赶紧和韩建挑明:“老奴听说翼王有典军之才,未有帝王之量,这…”

    “好了好了,刘枢密但用心辅佐圣上就是了,哪需要这么多考量。希望此次回宫后,内侍省好好规劝圣上,赶紧勤于朝政,尤其是要紧公务,亟需立即办理,不能积累下去了…”韩建的意思,指的是自己多次上的书,要求昭告天下。

    “老奴知道了,告退告退,相国不用远送。”刘季述就是再傻,也感觉出韩建的态度了。

    看来翼王才是韩建的第一人选。这样的话,事情就不好施展了…

    说什么不用远送,韩建根本不会送这个宦官,他甚至都没想过起身。

    韩建一直是习惯,让幕僚在屏风后面听与客人的谈话。等到刘季述离开后,二人从后面走了出来。

    “相国,这个死宦官不可信…他空口白牙说什么“伊尹、霍光”之事,还拿相国类比于霍光。这可是要被天下人唾骂的事情…”

    “况且,霍光死后,霍家可是满门抄斩。这种下场,难道不是在咒我等不得好死吗?”另一个幕僚说道。

    “我不过是和他敷衍了事。宦官是世上最不可信之人,断断不能靠这些没跟的东西成事。你们赶紧传我的意思,以我的口吻向翼王写信,让翼王进宫面圣。”

    指派李亿去宫中,劝皇帝赶紧批了自己上的奏书。圣上如何能拒绝自己的亲弟弟,那事情不就成了?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