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76章 卷土重来?

    看到这些盘踞、袭扰长安城已久的贼子撤去,百姓皆高声欢呼。

    这些长安的百姓,或是因为安土重迁的思想,或是家中有无法行动的老父老母,所以在战火中选择留在长安。

    他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李亿按照数目发下战功赏钱后,让士兵把多出的粮食钱财分给全城上下。

    就算作是对百姓的弥补吧…虽然这点还远远不够。

    战斗结束了,后续的工作还有不少。

    战后统计,这一天的战斗从头到尾,殿前军伤亡不到一千人。陇西军也大概如此,死伤可能在两千左右。

    符道昭果然没想死磕,略微一试,知道拿不下来就果断放手。

    李亿让一半的士卒打扫战场,安抚百姓。其余人则是跟着自己向西,稍微追击一下跑得慢的敌军士兵,更重要的是去查看敌营处理情况。

    他们撤离得匆忙,或许很多东西都没能带走?要知道,这伙人可是从皇城中都搜罗了不少物什,然后一把火烧了皇宫。

    逃命时候总不会还想着这些身外之物吧?

    行至城西二里处,果然看到了保存完好的陇西军的营寨。

    营寨周围摆着鹿角拒马,外围还修建了一圈栅栏,这就是长期驻扎军队的军营,和赶路军队的军营最大的区别。

    在不少营帐中,果然发现了不少皇宫的物品。陇西军洗劫长安,皇宫自然不会放过。可惜啊,这些东西他们是带不走了。

    李亿摸着御用的瓷器,命令手下把物件打包送回皇宫中,吩咐道:

    “传令下去,让各部都管好自己的手下,看谁敢私藏皇宫御用之物。我将亲自一一查看,发现者以僭越、私藏二罪并罚。”

    “许诺的犒军钱粮一分都不会少。我倒要看看,还有没有人敢私吞战利品中饱私囊。”

    ………

    在中军营帐中,搜查的士兵有了意外发现。

    “将军,在大帐中的正中桌案上摆着一封信!”

    信封正正方方地摆在案板上,书角还用砚台压着防止被风吹走。看起来这是符道昭特地为殿前军留下的。

    李亿快速上前,一把拆开。

    这封信是凤翔写给陇西军长安留守处的。信中赫然写着:

    “李继筠不遵军令,举止失措,更兼狂悖已极。特命符道昭接替李继筠为将。”

    “三万援军由陇西郡王指挥,即将兵发长安。尔等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而合兵一处!”

    看到李亿顾虑重重的样子,张承业等将领接过信件查看。

    “疑兵之计,定是疑兵之计。若是符道昭已经接到后方来的准信,为何不坚持固守?这无非是想让我们自乱阵脚。况且,凤翔现在并没有大军,怎么可能迅速支援?”

    “诸位将军可能还不知道。李茂贞已经收回了驻扎剑外的军队,目前确实大军在手。陇西军卷土重来,绝非只为唬住追兵。”

    面对李茂贞亲自领兵前来,全天下所有的势力都不可能轻松应对。

    底下人不同程度地变了脸色,一些部将明显面露怯色。

    “够了。陇西军固然强大,军中能人猛将众多,但是殿前军也不是以前谁都能欺负的禁军了。”

    “想让天下藩镇归服朝廷,就是要把敢对抗的全都打怕。李茂贞,陇西,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强敌。现在你们这么害怕,还如何成为朝廷的支柱!”

    将军们听罢,愧不敢当。

    “从今日起,全军上下,再鼓动一些百姓,修补长安城墙,建造城防工事。

    “这封信既然敌人留给我们看,总不可能是好心暴露军情。依我看,李茂贞一定是大军还未启程,先来信鼓动士气。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

    李亿这番话当然也是在鼓舞手下诸将的信心。他并不知道李茂贞会不会前来、哪一天兵临城下。

    但是他知道,只要给长安城的防御再加固一点,那么抵挡住陇西军潜在进攻的可能性就变大一点。

    长安确实无险可守,但是也不是随便就能让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

    “追兵回去了。在前方暂歇,收拢部队。”

    符道昭看着后方,淡定地说道。

    优秀的将领即使面对失败,也不至于会让军队溃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大部军力都还在,那么重整旗鼓就是随时可能的事情。

    “将军,我们接下来是直接回凤翔吗?军中粮饷无以为继,该如何是好?”部下问道。

    “往前数十里有十数处村落,能搞到军中用几天的粮食。我们就在这条凤翔到长安的必经之路缓缓西撤,同时恢复军力。”

    “行军不用太急。据我估计,大帅不超过十日会到这里的。走得太快,白白浪费力气。”

    人饿的时候就不要没事乱动,躺着不动才是最好的办法。军队缺饷也是如此。

    既然后方确实有援兵和物资前来,那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

    “十日?我还以为最多三五日援兵就能抵达,还想着为何不在长安营寨中多坚持几日…”

    “你是不了解府君。凡是说大军已经出发,一般都还在筹措准备。如果大军将至,府君一定会严令我等不准后退一步,不会说模棱两可的话让我等自行决断。”

    “对了,差点忘了某人。”符道昭一拍脑门,“把李继筠带上来。”

    五花大绑的李继筠被推了上来。士兵取下了塞在他口中的麻布,李继筠立刻就开始痛骂起来。

    “符道昭,你自诩当世名将,到头来还不是和我一样兵败,甚至还丢掉了长安?大人怪罪下来,你一样难逃罪责!”

    其中还有更多不堪入耳的话,不好用文字描述了。

    符道昭笑听了一会后,道:

    “行了行了,省省力气。若是有下辈子多读几本兵书,也省的这都搞不清。”

    “丢掉长安,这当然是你的大罪。放心,我会把你完整地交给大人,看看大人会怎么对待你这好义子?”

    “我…和大人是父子之谊,他不会把我怎么样的…”李继筠嘴硬,只是语气有些不足了。

    “哈哈哈哈…”符道昭就像听到了很好玩的一句玩笑,“大人收的义子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你是哪个好大儿,能让大人包庇你的死罪?”

    符道昭冷言冷语地命令道:

    “把李继筠好生看管,到时候交由大帅亲自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