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炼成记

山神炼成记 第36章 龙泉之旅

    山海珍太平号开业后,在阿灿的精心管理下,一切井井有条,天赐反而感到无事可做,一到店里有货搬运,天赐总是身先士卒做搬运工,这让员工们哭笑不得。

    时光如流水,一天天在静静的流过。随着天赐头上光环的消退,他的生活也渐渐放归平静。

    一天,天赐突发奇想,附近的龙安堡、符山堡都很熟悉了,唯有龙泉堡没有去过,这两天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去走一走。阿灿也很支持他的想法,说走动走动除了增长见识,弄不好还会收获意外的生意。天赐见阿灿如此说,便带蛮牛一起坐船来到了龙泉圩。

    这龙泉圩,地处驿道边上,北面是太平圩,往南走是和广东交界的下历寺,往西走是信丰县的安息圩,本身物产丰富,又地处水陆码头,自然是商贾云集,市面繁荣。更让平头百姓交口称赞的还有几道美食,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天赐两人走出码头,已是饥肠辘辘了,早就听说龙泉圩有几样美食,便四处寻找开来。刚走几步,就见前面一个店招上写着“老巫婆大辫粉干”,两人坐下来点了两碗大辫粉干。

    粉干是客家人特有的美食,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刷新制作工艺。龙泉圩蔡英文的老巫婆大辫粉干,不但在龙泉堡,在整个南乡也是独一无二的。至于他的技术来源,他一直三缄其口,问急了便说是跟一个老巫婆学的,人们便叫这道美食为“老巫婆大辫粉干”。

    大辫粉干就是在外形和制作工艺有别于其他粉干,一般的粉干是像面条一样的形状,而大辫粉干则是每条粉干比一般的粉干要粗一倍,而且环成长三十公分,宽十五公分的块状。

    大辫粉干对大米的选择有要求,要用口感较硬,不易过渡粘糊的粳米做原材料。制作工艺上,先用山泉水把大米浸泡三天,直到大米稍有馊酸味时清水洗米,进入磨浆工序;磨板浆时要用土制石磨,以保障米浆的细嫩和原生浆的不可替代,磨好的米浆要有一半或更多份量在大锅上用中小火做到六七成熟,然后与较浓的生米浆充分搓匀,制成圆柱形状待用,上作坊压榨,将饭团放置在一个多孔的铁制圆筒上,用杠杆设备压榨粄团,粉条依次掉入滚烫的热水中,大锅煮熟后捞起,吃鲜粉则放上高汤即可,大部分是用篾制器具晒干,可以长期保存。

    天赐两人吃的是现榨的鲜粉,爽滑、鲜甜、酸香,让他俩大呼过瘾,回味无穷。

    龙泉圩另外两道美食是蛋皮和油炸豆腐。

    蛋皮是安远的一道经典名菜,是用鸡蛋和淀粉(高树粉)搅拌成糊状,猛火将油烧热,然后把粉糊在锅里摊匀摊薄,并把猛火降为文火,待蛋皮熟后揭起摊凉,加入佐料即可随意烹调。全县虽然到处也有制作食用,但以龙泉圩矮冬瓜的蛋皮最为经典,他的蛋皮滑爽劲道,可拌可炒也可煮汤,口味可随意组合,是一款人人喜欢的大众化菜肴。

    油炸豆腐,这种外观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内如凝脂的豆腐,一直是客家人喜爱的美食。

    龙泉圩岸旦古的油炸豆腐,主要功夫在油炸上,他能做到每一块都同等品质,真是独具匠心,美名远播。

    品尝了龙泉圩美食以后,天赐又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各行各业的行情,见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便准备第二日打道回府。晚上,在客栈里听人说,这附近有一个叫酒坛山的地方,风景优美,寨里有座小庙,供奉着一尊赤脚大仙,据说只要是第一次去的人,必有奇遇。蛮牛听得心痒痒的,便鼓捣天赐去一趟,天赐心想反正也没什么事,便决定去一趟。

    这酒坛山坐落在龙泉圩西北面十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势挺拔,巍然耸立,虽然海拔不高,但因耸立于四周相对低矮的山丘之上,更显高峻。特别是山顶之处,巨峰突起,山峰上是无数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缝里还长出了“不死鸟”等植物,还长出了几棵大小不等的树,远远望去,整座山就像一个立着的酒坛,所以得名酒坛山。站立山顶,旁边峭壁让人懔然于心,有恐高者则可能有战战兢兢、双腿发抖之感。登高远眺,四周群山迤逦,危峰突起,参差起伏,奇岩怪洞遍布幽谷之中,让人赏心悦目,可饱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壮丽景观。

    相传古时候八仙云游四海,途径此地,其中挑着两坛酒的铁拐李,累得满头大汗,便独自一人放下酒担歇息,吩咐同伴先走,待他休息片刻自会赶上。谁知道他休息后上前去挑那两坛酒时,无论用什么办法再也无法挑不起来了。原来两个酒坛变成了两座山,酒坛未破的变成了会在石缝里流出美酒的酒坛山,另一个破了一点的变成了观音山。据说至今在酒坛山不远的东北面山峰,还留有七个仙人坐等落伍同伴的影子形状,人们将那几个山峰取名佛等岽。

    酒坛山虽有壮丽之景,但也有缺憾,那就是山顶上没有水。原本铁拐李的酒坛落在此处,时而有美酒流出的,时而有泉水流出,所以也叫酒泉。但当时行人贪心,觉得出酒量太少,就用锄头挖大了出酒口,结果不但酒没有了,连泉水也干涸了。于是时人告诫后人:要细水长流,莫要杀鸡取蛋。当地还流传有这样的俗语“井水都有酒出,又想酒酿糟”,即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

    天赐随上山朝拜的人群来到了酒坛山脚下,一位长者模样的老人说,这一大片农田里的蛤蟆不会叫,头上还多一个红点。有人去田里查看,还真是这回事。这一下子吊起来人们的胃口,纷纷央求长者讲讲是怎么回事。

    长者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于是,讲起来酒坛山下不会叫蛤蟆的故事。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赤脚大仙来到酒坛山,看见这里风景秀美,是个修行的好地方,可附近的一只黄斑大老虎也看中了这个地方,为了争夺酒坛山的主宰权,赤脚大仙和老虎约定比拼打坐耐力。夜深人静之际,山脚下坑田里蛤蟆却不甘寂寞,正张大嘴巴放声歌唱呢,这此起彼伏的蛤蟆鼓噪声,吵得赤脚大仙有点烦躁,于是,把随口说了一句:“活得不耐烦就去死吧。”话一出口,坑田里立马安静下来了。赤脚大仙当时也没有多想,一心要把老虎PK出局。老虎和赤脚大仙就这样比拼着,几天过去了,老虎干渴难耐,只好乖乖退出竞争。

    赤脚大仙取得酒坛山主宰权以后,想起蛤蟆的事情,预感不妙,可能造下口孽,连忙飞奔下山,只见田里白花花一片翻起肚皮死去的蛤蟆,他立时泪流满面,深深谴责自己造孽,于是,他捡起其中的一只蛤蟆,用法力在它身上比划了几下,又在它的头上点了一下,霎时,满坑田里的蛤蟆又恢复了生机,只不过从此不会叫唤了。

    赤脚大仙也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对自己造下的口孽,也不忘惩罚自己,于是,他把卸下了自己的下巴以示惩罚。

    长者讲完故事,接着说,我们要明白,任何生命都有她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价值,不可以随意损害别人的利益,更不可以随便剥夺别人的生命权,因此,严于律己,积德行善,爱护生命,是广大芸芸众生的天规,反之,必将天怒人怨遭受惩罚。

    天赐和蛮牛祭拜完赤脚大仙,来到下山的路口,蛮牛说:“也没有什么奇遇啊。”

    话音未落,天赐就被眼前一个少妇惊悚到了,两人同时惊呼:“天赐!”“老板娘!”

    天赐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老板娘白莲花。几年不见,现在的她没有了往日的容光,衣服也陈旧无形,整个人显得很憔悴,人也老了很多,看来日子一定过得艰辛。

    天赐和白莲花的相遇,又将引发出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