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忆

第六十章 一篇感想

    如今,看完《父母爱情》之后,漆因因才想起写一篇感想。

    她开始在便签上编辑文字:

    首先是“父母”:江德福、安杰。江德福对安杰应该算是一见钟情吧,虽然一开始他们俩在舞会上是被“剩下的”,但是江德福不顾一切地促成自己和安杰的婚姻确是主动的行为以及怦然心动的必然行为。对爱情的专一是他身上独特而又珍贵的特点。无论是一开始周围人对资产阶级的舆论,还是最后安杰昏迷时他的几近崩溃,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情商高是他的另一大特点,他总是可以在幽默中化解许多尴尬情况并且让人不由自主地改变一些偏执想法。对儿女方面,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长子江卫国为了替弟弟“报仇”,与他人发生争执并且双方都有损伤,他知道之后特别生气,狠狠地打了卫国,说烈属的孩子不能动。但我觉得江德福也不是完美的,他身上也有一些坚执的地方,比如为维护江家的名声,不告诉安杰真相等,但这些却微不足道。下来是安杰,一开始她身上确实是有资产阶级小姐的一些毛病,但是慢慢地她也改变了许多。比如她少女时期憧憬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变成了“江德福”,一开始她说没想到我安杰要嫁给一个这样的人,到最后她说她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很满足,她很感激杨主任。

    其次是江德福的妹妹江德花,后来安杰想叫她德华,于是慢慢地大家都叫她德华,连她自己也开始慢慢接受这个称呼。其实一开始她的性格也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爱说闲话、自卑、口直心快、对嫂子有偏见等。她与安杰的吵架其实还是挺有喜剧性的。她的命运一开始挺悲苦的,但后来还好,苦尽甘来,终于得偿嫁给了老丁,虽然老丁先走一步,但是三十年的陪伴对于她来说也足矣了吧。最后的最后,合葬的事情,当孩子们决定把三个人合在一起时,她的欣慰之情令人感动。她的爱到底是怎样的?卑微吗?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她身上具备了农村妇女最美好的品德。

    然后是子女:大儿子卫国,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警犬的感情以及小时候和长大之后性格上的对比。二儿子卫东,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当兵临走的时候没有“被满足和大哥一样的待遇”,躲在船舱里任亲人怎么呼喊就是不露面,自己却在默默地流泪。大女儿亚菲,从小到大别人一直对她说她这么厉害,以后谁敢娶她,印象最深的便是她教育卫民的场景,我觉得她是安杰身上强的体现。三儿子卫民,印象很深的是他对亚菲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处在和我们一样的位置,你也会这样的。小女儿亚宁,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看到妈妈床下的箱子里的书籍时的欣喜反应,我觉得她是安杰身上柔的体现。

    其实还有很多人物以及场景,时间关系,就不作叙述了。

    漆因因写完,突然觉得自己彷佛又重温了一遍其中的场景,电视剧虽然是完结的,可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却会一直存活于我们的大脑之中,那些从中获取的经验与体会也会随着时间的弥久而慢慢沉淀,充盈整个人生。

    孟老太太的大儿子名叫孟峻伟,大儿媳叫围竣霞。孟竣伟家自己有一块大棚地,用来种蘑菇,然后卖往各个地方,销量还不错。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孟渃今年24岁,结婚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二女儿孟娍20岁,在外面打工,还没有结婚。按照漆诗村当地以前的风俗,一般家里有一个或两个女儿的,都是要往家里招上门女婿,两个女儿的话,一般大女儿要在家招。不过渐渐地,人们的观念开放了,有的人家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像孟竣伟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孟渃又比较畏惧孟竣伟,所以孟渃是在家招的上门女婿,男方名叫望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