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科生到大国总工

26、一如五十年前的那一辈老科学家一样(但愿这章能平安落地)

    2001年,12月11日。

    舆论的涌动越来越大了。

    就连白玉这个专心于学习和科研的大学生耳朵中,都飘进来了不少。

    这不。

    最近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不过是些小道消息罢了。

    一言以蔽之,即,以大洋彼岸的、英特②为首的一系列半导体制造商们,正摩拳擦掌地等待着华夏敞开自己的市场大门。

    然后,一拥而入。

    然后,再借助低廉成本的、高昂售价的、存在双重buff的大肉片子等高科技物件,来大肆赚取华夏人们的财富。

    而这一切,全部都能够全部怪罪于【龙芯1号】的科研团队。

    如果不是他们非要搞出自己的爆炒肉片来,华夏怎么可能惹某个方向的发达国家们生气?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学识一般,科研的进度又怎么会被半途中止了----此时,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这个消息已经封锁不住了。

    或者说,华夏的相关部门,本就没有去想过进行消息封锁。

    以及。

    那些有心人说,不求他们能搞出什么好东西来。

    可最起码,别一开始就浪费了这么多的金钱啊?

    要知道,投入在【龙芯1好】里面的金钱,那得能买上多少块英特尔的芯片啊?

    由此一来,得不偿失啊。

    不过。

    这一切都和白玉没有关系了。

    虽然他很清楚,【龙芯】的科研团队为什么要去中断【龙芯1号】了----【龙芯】团队要转向的原因,白玉早就得知了。

    并且,转向之后的新型芯片,【龙芯】团队也曾经有询问过白玉,应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是直接取做【龙芯2号】好,还是取做其他的好----对于华夏的科研方向来说。

    一直都有一个习惯,即,在前面的项目不做了之后,会去接着取名了。

    就像刚才的提议一样,【龙芯2号】。

    然而,白玉却否决了这个提议。

    他认为,【1】都没有出来,一下子就出来一个【2】,怪不好的。

    但为了和之前的【1】能做区分。

    他提议,不如就叫做【龙芯1+】,如何?

    当然。

    作为【龙芯1+】最主要的科研成员,他的意见,受到了上面十分大的关注。

    因而,【龙芯1+】的项目名称,也被采取了。

    此外。

    令白玉十分头大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微体系结构】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片内集成DDR控制器】。

    貌似在今天写不完了啊----这最后一部分的内容,难度实在有点高。

    要知道,白玉已经打听好了,在今天,华夏就要进行加入WTO的签字了。

    而在今天,他不能递给祖国母亲一份礼物,那可是相当遗憾了。

    所以,外面的人声鼎沸,并没有将白玉从图书馆内给牵引出来。

    他要继续努力!

    ------

    历来,华夏的重要新闻都是会选择在晚上的整七点钟进行发布。

    对。

    就在拉个如今还没有“大裤衩”的电视台里面,会进行发布。

    而就在如今,鉴于互联网的不够发达,这个也成为了无数老百姓的每日一盼了。

    老百姓嘛。

    不就喜欢从这里来获取相对应的新闻了?

    ......

    “哎,你说,这一次的话,新闻上面会播放什么?”又是一处饭馆之内,议论四起。

    京城里面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从而,食客们在一边吃饭的时候,还能一边去观看在店内的电视机了。

    而这,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老儿、北儿、京儿,的一个习惯了。

    “这还能播放什么啊,不就是今天加入WTO的新闻?”

    “不过我听说啊,这一次的话,我们好像在芯片上研发失败了呢。”

    “芯片,什么东西?”不懂的人,问询到。

    “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东西,往电脑里面装的,所以它又很贵、很贵!”

    “那这个失败了,会怎么样?”

    “那我们就要花大力气去购买国外的芯片了。”

    “啊?这得很多钱吧?”

    “是啊”,这人长叹了一下,“也不知道新闻上面会会不会讲这个事情了。”

    “应该不会吧,毕竟,怪让人丧失信心的。”

    ......

    “怎么样,都准备好了?”某某传媒机构中。

    “都准备好了,只要新闻上面一说今天加入WTO,那么,屁大一会儿之后,【龙芯1号】失败了的全部稿子,就会充斥在整个华夏境内!”

    ......

    京城。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黄老,您准备好了吗?”一个新闻工作者,正和黄另一做着最后的一次排练。

    “好了。”

    ......

    苏江省。

    熟常市。

    工地上的某一处已经清空了人影的走道上,也早就准备好了很多的摄影器材和新闻人士。

    当然。

    位于这些人身后的工地,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着。

    似乎是为了某一件大事儿服务!

    ......

    大洋彼岸处。

    有人在对着华夏目露凶光。

    也有人对着其充满了期望,一如五十年前的那一辈老科学家一样。

    “怎么样,你对于华夏的芯片未来,怎么看?”说话的人,也是从事半导体行业的精英人士。

    “挺好的。”

    “挺好的?你没听说最近的新闻吗?传得满大街了都。”

    “但是我又得知了另外的消息。”

    华夏在极度缺乏高质量人才,又打算公开一部分信息的前提之下,已经在接触一些愿意归国的、海外的有志之士了。

    “哦,什么消息?”

    “京城时间晚七点钟的、新闻上的好消息!”

    ------

    可能是今天的日子太过特殊了一点。

    所以,端坐在电视跟前的观众,就太多了一些。

    以至于,连带着白玉,都闲来无事地搬来了一个小板凳,乖乖地坐在了电视机前----寻常时间,白玉吃完晚饭后,要去休息片刻,再做其他的事情。

    因此,看一看电视,无所谓的。

    ------

    “嘟嘟嘟、滴滴毒。”开头片段。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今天是2001年,12月11日星期2,农历10月28日,欢迎收看《这个名字我不能写》节目。”

    “首先为您介绍,这次节目的总时长,大约在45分钟。”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