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箱子里的皇城

第八十八章 确有过人之处

    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

    后来,他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赤罽帻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

    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董卓的骑兵远远见到赤罽帻,以为孙坚在此,

    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走到跟前,发现哪有什么孙坚,只是个烧柱而已。

    这才撤兵离去。孙坚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并未灰其心志。

    他一路收集散兵,进占太谷阳人(今临县西),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

    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

    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胡轸性急,

    出兵时预先扬言:“这次去,要当斩一青绶,部队才会整齐纪律。”

    诸将听他这样说话,心中颇为不快。

    胡轸的部队行到广城,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天已经很晚了,士马劳累,

    应当驻军休息,而董卓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

    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

    但诸将都嫌忌胡轸,想败坏他的大事,不想让他成功。

    于是,吕布等人便说:“阳人城中敌兵已经逃跑,应该快点去追赶,寻求战机。

    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胡轸便率军连夜进发。

    到阳人城下,城中守备十分严密,偷袭不可能成功。

    这时,军队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加上是在夜间,没有堑壕工事防御。

    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

    军众黑夜中,不明真假,扰乱奔逃,弃盔甲,失鞍马,十分狼狈。

    孙坚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督华雄也被斩杀。

    孙坚阳人一役获胜,名声大起,威望更著。有人乘机挑拨袁术,

    说:“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

    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

    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当时,孙坚驻地阳人距离袁术所居鲁阳一百多里,

    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他在地上画来画去,

    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并且说:“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

    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

    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

    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

    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

    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袁术马上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孙坚立即回营。

    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

    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

    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

    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

    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

    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孙坚拒绝董卓,不仅表现了他卓荦不群的英雄气概,也使得董卓大有感触。

    董卓曾对长史刘艾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

    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当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讨边章、韩遂,

    我曾请示张温,希望率部驻扎在后,为周慎作后续部队,以备万一,张温不听。

    我当时便上书,说明形势利弊,并预料周慎一定不会成功。

    这些,台阁中均有记载。事情还没有结果,张温又派我讨伐先零叛羌。

    以为这样一来,西土就可一举扫平了。我明知此事不会成功,但又无法阻止。

    只好领兵出发,不过,我留了一手,让别部司马刘靖率领四千军队驻扎在安定,

    营造声势,以为呼应。所以,当叛羌要截断我的归路时,我率军轻轻一击,

    他们便让开了道路,因为他们害怕,因为我在安定地方有军队策应。

    叛羌以为我们在安定有几万人马,其实不过是刘靖那四千人罢了!

    孙坚当时跟着周慎,也曾向周慎献计,愿意自己率兵一万,先到金城,

    而让周慎引兵二万驻扎在后,以为接应。边章城中粮食不多,要到外面运粮,

    他们害怕周慎后续大军,一定不敢轻易与孙坚交战,

    而孙坚的兵又足以断绝他们运粮的道路。当时,如果采用孙坚之计,

    或许能够平定凉州,可惜周慎小儿,未用其计。张温不用我的计谋,

    周慎又不听孙坚的建议,结果终于失败。当时,孙坚小小一个佐军司马,

    见解与我大致相同,确有过人之处,其才可用!”

    刘艾说:“孙坚虽然时出奇计,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听说他在美阳亭北,

    率领一千多人与敌合战,差一点丢了命呢!”董卓说:“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乌合之众,

    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不可完全以成败论。不过,这回他跟从诸袁小儿,

    倒真是自寻死路了!”董卓还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然会服从我!”

    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

    他留下吕布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接战,

    吕布最终不敌而败走,孙坚大军进入洛阳。

    当时洛阳空虚,数百里内没有烟火。孙坚入城,见此惨状,无限惆怅,潸然泪下。

    他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坚得到了汉王朝的传国玉玺。

    据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孙坚当时驻军洛阳城南,

    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云气浮动,众军惊怪,没人敢去汲水。

    孙坚命人下到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玺方圆四寸,

    上纽交五龙,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人们说,这是当年张让等作乱,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人投到井中的。

    孙坚整饬部队,分兵出新安、渑池间进击董卓。

    为防孙坚再来进击,董卓便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

    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制衡山东群雄,自己则退往长安。

    孙坚修复被董卓挖掘的汉室陵墓,引兵回到鲁阳。

    当时,除了孙坚在不断与董卓作战外,其余的关东群雄早已将这事置之脑后,

    他们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袁绍、袁术虽为兄弟,

    可互相也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新帝的提议,

    兄弟两人因此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

    袁绍却改派周昂(一说为周禺)为豫州刺史,

    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

    孙坚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

    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

    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事到如此,孙坚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

    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

    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

    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

    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

    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

    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

    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

    便匆匆宣告结束。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

    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

    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

    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

    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将士投奔袁术,袁术又上表,推荐孙贲为豫州刺史。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葬于高陵。

    董卓是个杀人魔王,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史料中有关董卓反人类暴行的记载数不胜数,《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曾有这样评价:

    “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就是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魔王,一生却也有惧怕之人,此人的名字叫做孙坚。

    当然,要对付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徒,

    念一篇肺腑的报告或唱两句动情的红歌恐怕是没有用的。

    最好的方法也许只有一个,就是“以暴制暴”。对于这点,十七岁的孙坚就做到了,

    而且还做的很好。《三国志》记载,在十七岁那年的一个雨季,

    孙坚陪着老父亲乘船去钱塘“重走青春路”,

    可就在途中,美好的雅致却被一帮悍匪给打乱了。

    原来,悍匪胡玉等人抢掠了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分脏,商家旅人过往船只,

    竟也不敢向前行驶。恰巧顺流放舟的孙坚,在此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居然瞧了正着。

    如此无法无天,众人竟坐视不理,孙坚血脉贲张,怒上心头,

    不顾父亲拉扯阻挡,提刀大步奔向岸边。胡玉等人平时蛮横惯了,

    见一人提刀走来,只当是城管,自然不放心上,谁知手起刀落,已是人头落地。

    见带头大哥如此不堪一击,众匪惊慌失措,扔掉财货,作鸟兽散。

    事情至此,本也平息,可孙坚怎肯罢休,

    一路千里追凶,直把这群逃窜之徒杀了干净。

    可见,孙坚对付坏人,是丝毫不会手软的。

    一战成名的孙坚,不久就和董卓有了交集。当时,黄巾起义正在热闹,

    大汉政权已是奄奄一息,远在西凉的军阀头子边章、韩遂见此情形,

    躁动的心愈发热烈起来。西凉本是董卓地盘,床蹋之上岂容别人酣卧,

    以他脾气,估计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可奇怪的是,

    董卓竟然按兵不动,任凭韩遂等人在居民生活区胡作非为烧杀抢掠。

    原来,老谋深算的董卓心里自有算盘,籍以西凉之乱,伸手向朝廷卡要军费。

    汉灵帝虽然昏聩,但还不傻,董卓的伎俩怎能得逞。

    于是一纸诏书,以“维稳”不得力为名,令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

    将董卓的指挥权生生拿下,并指派作战生猛的孙坚,

    作为张温的副手,一同前往西凉参与平乱。

    军费未见,还无端空降一位顶头上司,董卓终于沉不住气了。

    军政见面会上,董卓姗姗来迟,也不拜见座上领导,寻张椅子,只管自己大口吃肉。

    张温见了,心中自然恼火,于是指责几句。

    谁知董卓丝毫不知收敛,反倒冷笑两声,扬长而去。

    经此尴尬,一旁的孙坚终于沉不住气了,说道,此人对外征战不利,

    对内目无法纪,此时不除,更待何时(“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

    于是在矣”《三国志》)。见张温沉默不语,孙坚接着说道,如将军觉得不便,

    小人愿效犬马之劳,侍夜击杀之。半响,张温终于开口了,

    恩,文台啊,这事我看还是再研究研究吧。

    当然,在中国的官场,“研究研究”其实也就意味着不了了之。

    不久,仁慈的张温报应来了。董卓借着“十常侍之乱”,人模狗样地当上了相国。

    董卓坐上相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旧账(当年策划诛杀行动的事情自然也被抖了出来),

    于是张温、孙坚的名字被拉进了黑名单。迂腐老古董张温当然不足为惧,

    董卓略施小计,编排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和袁术通奸叛国),送上了西天。

    可领兵在外的孙坚,董卓却着实有点头疼。

    董卓头疼的原因有二,一是孙坚是个有本事的愤青,有本事的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二是孙坚居然已和袁绍等人联手组织义军,企图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

    其实,没有精心训练的关东联军,对于手握西凉铁甲重兵的董卓而言,

    无非只是乌合之众。但骁勇善战的孙坚,董卓在西凉战场早已亲见一番,

    这位气场强大的对手,如若同袁绍联军发生化学效应,

    后果想必严重(“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

    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三国志》)。

    寻思至此,董卓愈发焦虑。一筹莫展之时,旁边的李傕献计道:

    “相国,您畏惧之人无非孙坚,我们有小皇帝在手,大可不必怕他。

    况且孙坚乃草莽之徒,我们不妨效仿当年策反吕布之举,

    以利诱之,难道他还不乖乖就范?”董卓一听,倒也乐了,

    大笑道:“李傕啊李傕,瞧你平时不通文墨,倒也有机灵的时候。

    天下哪有不吃荤的猫?好,好,就按既定方针办!”

    于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李傕怀揣着董卓开出的空白支票,

    悄悄地潜入了孙坚的军营。虽然双边战事一触即发,但李傕也是朝廷中人,

    孙坚也就没太多为难,只是淡淡问道,来者何事。

    李傕满脸堆笑道:“这是支票,相国的意思,您的。”

    见孙坚面无表情,李傕接着说道:“听闻将军家公子一表人才,

    恰相国千金也已成人,不如结为儿女亲家?

    董相国还说,孙将军的家人就是他的家人,大人您不妨把远近兄弟名单一并列出,

    将来好一一封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

    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吴录》)。

    孙坚冷笑道:“董卓逆天无道,颠覆我大汉,我恨不能诛杀其三族。

    你再多语,可要问问我腰间宝刀愿意否?”李傕见状,知孙坚已起杀心,

    赶忙一个鞠躬,仓惶爬出帐外,悻悻落荒而逃。

    见孙坚毫无相好之心,反要屠己三族,董卓一时心烦意乱,

    只好派吕布、华雄等人前去抵挡一番。可在风头正劲的孙坚面前,

    一心忙着裤裆里那些事的干儿子吕布,自然是无心恋战,胡乱摆了两把花架子,

    即刻溃不成军,军中猛将华雄同志还因此丢了“卿卿”性命。

    (正史里华雄为孙坚部队所斩)。眼见战况愈发不力,董卓可是坐立不安彻夜难眠,

    每想起倘若京城失陷,自己的头恐怕难安这身肥硕躯体之上,

    总会惊出一身冷汗。为避孙坚锋芒,神经衰弱的董卓想出了一个“伟大”的馊主意:

    先是把洛阳洗劫一空,然后带着百姓迁都长安,

    最后在造个眉坞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毁洛阳、迁长安、造眉坞,董卓费劲心机,狡兔三窟,竟为躲避孙坚。

    如此看来,能令不可一世的乱世大魔头慑如惊弓之鸟者,

    纵观三国时代,恐仅有江东之虎孙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