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一百章 步练师入彀,占城稻

    事不宜迟,十日内,孙权就选好了送给姜耀的五名美人,连同步练师一起,由步骘护送,前往长安城。

    没错,就是长安。

    姜耀在白沙州将浮屠教连根拔起,又实行全面的均田制,眼见局势稳定下来后,就率领五万天策军,回关中地区换防。

    所以,现在姜耀是在长安城而不是在富楼沙,也就免了步骘一行的长途跋涉了。

    ……

    ……

    建安十二年,六月初三,下午。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一座冶铁工坊。

    “哈哈哈!吾没看错你!马钧,你真是个天才!天才中的天才!”

    望着炼铁炉内那淡紫色的火焰,姜耀爽朗的笑声,在这座冶铁工坊内响起。

    没办法,马钧太让他满意了。

    一年多以前,在富楼沙城内,姜耀交代马钧,对富楼沙的冶铁办法进行改进,研究出更加优质的钢材来,制造出属于华夏的神兵利器。为了马钧的顺利研制,姜耀还传授了马钧一些关于冶铁的现代知识。

    马钧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现在虽然没制出乌兹钢来,但是已经制出了一整套的新式棉纺织机械。现在,棉布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平民百姓能穿得起的程度了。只是如今棉花种植规模太小,还依旧维持着高价,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姜耀估计,只要天策府在白沙州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五年之内,棉布就应该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除了这套棉花纺织机械外,马钧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这套冶铁设备了。

    当时,姜耀也就是随口提了一句,可以考虑用“蓄热室”的办法,提高炉温。他在后世看过一些资料,好像普德林炉的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主要是蓄热室的作用,就将炉温升到了一千四五百度。

    当然了,也就是“技术含量不算太高”而已,让姜耀自己动手,他肯定是制不出来的。

    没想到的是,马钧研究乌兹钢不成,专心提高炉温,将鼓风设备、炉壁厚度、焦炭质量……等因素提到极致后,再加上“蓄热室”的作用,还真把炉温提高到了一千四百度左右——那淡紫色的火焰就是明证。

    这可太好了。

    乌兹钢算什么啊?也就是制作的“大马士革刀”,特别锋利而已。虽然适合装逼,但应用面并不算广。

    这一千四百度的炉温,可就不一样了,简直随便炼炼,都能炼出比以往优质得多的钢材。

    非但如此!

    一千四百度炉温啊,可以用来做水泥了。

    水泥不是那么好做的,必须把“生料”,烧成“熟料”。要想得到后世的水泥,如果没有天然的火山灰,就只能用一千四百度以上的温度,将“生料”进行烧制烧成“熟料”了。

    否则,还不如用华夏传统的石灰砂浆来得划算。

    现在马钧将炉温提高到一千四百度,既然制出优良的钢铁来,又为将来水泥的制备铺平了道路,姜耀能不非常高兴吗?

    马钧赶紧深深一躬,道:“不敢。在上将军面前,微臣这点子微末本事,哪里敢称什么天才?事实上,微臣越是研究上将军传授的那些东西,越觉得和上将军差的不可以道理计。上将军对微臣说的话,简直字字珠玑,哪怕错过了一个字,都对微臣是莫大的损失。有时候,微臣都在想……在想……”

    “嗯?在想什么?”

    “呃……微臣不自量力,还是不要说了。”

    “嗯?”姜耀面色不悦,道:“马钧你也是个男人,怎么说话跟个小女子似的,说话遮遮掩掩的?让你说,你就说!你既立下如此大功。难道吾还会吝啬赏赐?”

    “微臣不是吝啬赏赐,而是想……是想……”

    “是想什么?”

    “微臣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上将军的教诲完全分不开。上将军不是微臣的师尊,也是微臣的师尊了。不知能否有幸……有幸,获得上将军的承认?”

    “这样啊……”姜耀心中一动,道:“有何不可?以后,你就可以以天策门生自称。当然了,你对吾还是要称上将军。”

    “所以,吾以后就是正式的天策门生了?”

    “当然!”

    咚!

    咚!

    咚!

    马钧大礼参拜,道:“天策门生拜见上将军!”

    对于马钧来说,本来就甚得姜耀看重,又是天策府的高层官员。此举并不是想借着这层关系往上爬,而仅仅是因为他的重要成果都是来自姜耀的指导,的确对姜耀高山仰止,希望姜耀能承认他是姜耀的弟子。

    换言之,一个男人将一个孤儿养大成人悉心教导,那个孤儿但凡有点良心,不出于任何功利目的,也得渴望称那个男人一声父亲。

    另外一点,就是马钧的性格问题了。

    在马钧看来,他取得的那些足以名垂青史的成就,是自己做出来的吗?非也,是天策上将姜耀指导而来。

    如果他自顾自得将这些成果认下来,那不是贪他尊敬不已的姜耀的功劳为己有吗?他良心上受不了。

    现在,让姜耀承认他是“天策门生”。他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将主要功劳给了姜耀了。

    附于姜耀骥尾,马钧已经心满意足。在马钧心目中,这些名传青史的大功,只有一小部分才是他应得的。再多,就是丧了良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姜耀当然没考虑马钧那么多。

    他来到这个世界,做出的事情太多了。根本就不在乎这点子功业名声。

    他授予马钧“天策门生”的头衔,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

    君不见,日后的进士,都能自豪地称“天子门生”吗?

    嗯,以后姜耀治下早晚要开科举的,进士就称“天子门生”。

    如马钧一样,做出卓越贡献的工匠呢?就称“天策门生”,其待遇不低于一州之长的副职。

    官员是“天子门生”,工匠是“天策门生”,看谁还敢看不起工匠?

    蹬蹬蹬~

    就当姜耀准备将“天策门生”的构想,说给马钧听时,陈到快步走了过来。

    他微微躬身,道;“启禀上将军,东吴使步者步骘到了,带来了东吴送给上将军的六名美人。据步骘说,这六名美人中,有一人名为步练师,国色天香,理应侍奉天策上将军……现在,可是将她们送入宫吗?”

    步骘当然得特别强调步练师长得漂亮了。

    要不然,姜耀后宫那么多女人,从什么途径能注意到步练师呢?

    王昭君就是前车之鉴!

    直到要王昭君要和亲匈奴的时候,汉元帝才知道后宫中有如此佳人却没能上手,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现在,如果姜耀错过步练师,姜耀会不会后悔步骘不知道。但是,孙吴能不后悔?步骘本人,更是得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然,步骘纯属多虑了。

    姜耀岂能没听说过,步练师的名字?

    在历史记载中,孙权称帝后,未立皇后,步练师的地位就等同于东吴的皇后。

    而且,步骘从东吴的中级官员,一跃而为东吴的交州刺史,后来甚至被拜为宰相,步练师绝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姜耀估计,步练师应该是与大小乔、貂蝉、甄宓等人,是同等级数的绝色佳人。

    就算退一步说,步练师姿色略逊,也绝对差不了多少。

    顺便说一句,姜耀现在,还在从辛宪英那里得到的一年好运期呢。

    他已经宠了蔡文姬的妹妹蔡玫,果然是当世顶级的绝色。

    蔡玫和辛宪英的气质有些类似,都有颇浓的书卷气质。只是,蔡玫除了书卷气,还多了一些文艺气息。如果说辛宪英是最顶级的邻家小妹的话,那蔡玫就是最顶级的女文青。非但如此,蔡玫还颇具音乐细胞,擅长歌唱,歌喉一展,如同天籁。

    如此人物,被姜耀教授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后……

    总而言之,姜耀非常满意。

    另外,姜耀通过蔡玫,暴击羊衜,得到了羊衜力量,寿命又增三年。

    非但如此,姜耀最近通过甄宓这个暴击小能手,暴击到了袁熙,获得了袁熙力量,又得三年寿命。

    这么容易获得力量,肯定是那一年好运期的作用。

    眼瞅着,一年好运期快要过去了,步练师却来了,很可能再得三年寿命。对了姜耀来说。真是想瞌睡遇着了枕头。

    “那么,就都送入宫去,让步练师准备今晚侍寝吧。”姜耀吩咐道。

    “是。”

    陈到领命而去。

    然后,姜耀又继续和马钧谈“天策门生”的事。以后,若他麾下的工匠,如果能做出特殊贡献,同样能获得天策门生的称号。

    甚至“天策门生”的荣誉并不是顶头,以后马钧肯定能封侯。其他优秀的工匠,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还能封侯?

    马钧越发对姜耀感恩戴德,发誓一定要在一年内,把诸葛连弩的改进版搞出来。

    没错,这个“诸葛连弩”改进版,是马钧最有希望成功的。阿姆河之战时,他已经将这“诸葛连弩”提升到一次能发射弩箭二十支了。马钧估计,不到一年,就能达到姜耀要求的,一次能发射弩箭五十支的目标。

    姜耀又勉励了马钧几句后,才离开了工坊,回到甘露殿。

    吃罢晚饭后,姜耀微微示意,梳洗打扮已毕的步练师,跪伏在了他的面前。

    “妾身步练师,参见上将军。”步练师的声音轻柔而富有韵律感,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

    “站起来,抬头,让吾好好看看。”

    没错,姜耀的命令,是让步练师站起来,而不仅仅是抬头。

    没办法,锥处囊中,其末立现!

    在步练师刚刚低头进殿的时候,姜耀就注意到她与寻常女子的不同了——身材太完美了!

    甚至于,步练师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在那身白色素雅的衣裙上,系着一条彩色的丝带。不仅完美勾勒出了她纤细的腰身,更用那腰身的纤细,反衬那一对骄傲的伟大。

    其他部分也很可观。

    相貌清丽,宛如出水芙蓉,自然纯净。

    漆黑的秀发瀑布一般,直垂至腰。被一根金簪松松挽起,几缕秀发垂在颈边,更添几分随性之美。

    颈项修长,宛如白天鹅般优雅。一抹纤细的锁骨若隐若现,为她增添了几分妩媚。

    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不外如是!

    “果然颜色甚好。”姜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来之前,可与孙权见过面?”

    “启禀将军,未曾。其……其……其实……”

    姜耀道:“其实什么?”

    步练师道:“其实,这次送妾身来天策军的步骘步子山,是妾身的族兄。他……他本来是想,在合适的时机,向东吴至尊孙权孙仲谋举荐妾身的。他说,以妾的姿色,孙权见了必定欢喜,就算不立为正妻,也会非常宠爱。有些日子,妾身都以为,要去侍奉东吴至尊了。”

    “还有此事?”

    姜耀本来以为,给孙权代的这顶帽子,只有自己知道呢。没想到,步练师和孙权的婚事,八字已经有了一撇了,只是孙权还不知道而已。

    他问道:“那后来呢?你为何又来了天策军?”

    步练师道:“也是妾身那位族兄向孙仲谋举荐的,只是举荐妾身,作为献给上将军的礼物罢了。他对妾身说,如今华夏天第一诸侯非上将军莫属。如果妾身能侍奉上将军,不但对妾身,就是对步氏一族来说,都比侍奉孙权强得多。所以,万不能让孙权看到妾身的真容,以免功亏一篑,节外生枝。”

    “那么,你自己以为呢?”姜耀饶有趣味地道:“你自己觉得,是侍奉吾好呢?还是侍奉孙权好呢?”

    步练师毫不犹豫地道:“妾身当然觉得,是上将军好。”

    “为什么?因为吾的权势,比孙权大得多?”

    “不仅仅如此,其实……”

    噗通!

    步练师突然跪倒在地,恳求道:“其实,妾身对上将军有一事相求。此事,上将军办起来,应该比东吴至尊容易得多。”

    “什么事?”

    “家父在妾身三岁那年,就去世了。母亲大人在乱世中,含辛茹苦,将妾身养大成人,着实不易。可惜,就在妾身刚刚长成,能稍稍报答母亲大人之际,她就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了。妾身不知请了多少名医为母亲诊治,都不见好转。”

    说到最后,想到卧病在床的母亲,佳人美目微红,声音都有些哽咽了,真是我见犹怜。

    姜耀道:“所以呢?”

    步练师道:“世间最高明的医生,无非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老爷子,游历天下,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觅踪迹。神医华佗,却是正在邺城。妾身请人去请,华佗却不愿意远赴江南。听说,上将军与曹太尉关系甚佳……不知能否说动曹太尉帮忙……”

    “哈哈,此事易尔。待吾修书一封给曹操,华佗定然南下,为令堂治病。”

    姜耀还以为,步练师要求什么事呢,原来是想请华佗,给她母亲治病啊。

    这太容易了。

    以姜耀和曹操的关系,随便写封信,就能把这事儿办了。以孙权和曹操的关系……这事儿还真未必办得了。毕竟,神医对任何势力而言,都属于稀缺资源了。

    另外,算算日子,这华佗继续留在邺城,可就没多长日子好活了。这厮会因为,要给曹老板做开颅手术,被曹老板砍了脑袋。

    嗯,姜耀写这一封信,既能救步练师母亲一条命,又能救华佗一条命,还能让步练师感恩戴德,堪称一举三得了。

    “多谢上将军开恩!”步练师大喜过望,再次参拜,道:“只要神医华佗能够南下,为家母诊病。无论能不能成功,妾身都感激不尽。”

    “诶,何必与吾如此见外?”

    姜耀手握步练师的葇荑,将佳人扶起,道:“这点子小事,对吾来说,不算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吾对自己的女人,一向慷慨。”

    “是。”步练师羞涩地低下头去,声音细若蚊鸣,道:“妾身愿意,做将军的女人。”

    于是乎,接下来,这个“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绝色佳丽,就做了姜耀的女人。

    于是乎——

    “叮咚!恭喜宿主,与步练师进行人生交流,产生暴击,暴击对象:孙权!暴击奖励:孙权力量。”

    ……

    ……

    姜耀既得了绝色佳人步练师,又如愿以偿,获得了孙权力量,寿命又增三年,当然非常高兴。

    第二天,就接见了孙权的使者步骘。

    “东吴向吾献上如此美人,吾当然感受到了孙仲谋的善意。不过么……”姜耀微微一笑,道:“现在,吾虽然愿意在孙仲谋和刘景升之间,保持中立。但是,刘景升用半个南郡,换了吾天策军船只,受了轻伤,漏水不沉的技术。以后,双方再冲突起来,恐怕东吴水师依旧不是荆州水师的对手啊!”

    步骘既然搭上了姜耀的关系,其实才不在乎孙权的死活呢。但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终嘛。

    他还是尽职尽责地问道:“吾东吴和天策军并不接壤,想用土地换天策军的技术,都不可能。不知上将军,能否给条明路?”

    “明路么……当然是有的。”

    说话间,姜耀站起来,向着殿内悬挂的地图走去,道:“此地,本是我华夏交州日南郡的象林县,六十年前,象林县功曹之子,异族人区连,趁我华夏衰弱之机,率数千人起兵,杀死县令。交趾刺史樊演征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讨,却因为士兵哗变而失败。汉顺帝欲发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四万人马前去镇压,但最终被大臣李固劝阻了。从此以后,该地区就被称作林邑国,不再为我华夏所有。现在么……”

    “怎样?”

    “你们东吴水师不是强大吗?给吾把林邑国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