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一百二十一章 曹宪有孕,好事连连

    当然了,一年好运嘛,姜耀在这一年内遇到的好事,绝不止这一桩。

    第一件好事:虽然姜耀现在已经有了三女二子,后代不算少了。但是,相对于他庞大的后宫来说,子女数量简直称得上可怜。姜耀估计,可能是系统不断对这具身体进行改造的缘故。不管怎么说吧,姜耀如今的后宫中,又有三名女子身怀有孕:貂蝉、吕玲绮和曹宪。

    貂蝉最初嫁给姜耀,是作为俘虏被逼无奈。刚开始努力侍奉姜耀,是为了保护吕玲绮。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逐渐起了变化。

    其一,姜耀对貂蝉宠幸地最多。日久生情嘛……张爱玲曾经说过,通往女人心灵深处的通道是某某嘛……对于长期和自己同床共枕、共效于飞的男人姜耀,貂蝉逐渐产生了感情。

    其二,虽然从姜耀的角度来看,他对女人已经够霸道够不讲人权了。但是,那是他从现代人的角度看的。在貂蝉这个古代女子看来,姜耀已经非常温柔、非常体贴、非常尊重她、非常讲道理了,对姜耀的感情越来越深。

    第三,貂蝉身为女子,却颇有侠气,称得上粉红英雄。从小的方面来讲,她看不得身边的人受苦。从大的方面来讲,她看不得天下百姓受苦。姜耀对身边的女人一向不错,对天下人就更不用说了。在他的治下,华夏人可以称得上国泰民安、温饱有余。对他治下以外的地方,通过铜雀之盟,给了华夏百姓天下太平。

    对于,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长大后经历董卓乱政、诸侯混战时代的貂蝉来说,姜耀简直是天下第一的英雄。

    貂蝉这样的女子,最喜欢的就是能给天下带来安定的英雄。

    渐渐地,她对姜耀充满了仰慕之情。

    什么?姜耀对异族太狠?

    那不更好吗?别忘了,春秋管仲有云:“戎狄豺狼,不可厌(满足)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论语》有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貂蝉的开蒙老师,也就是义父王允,可不是腐儒,而是“王佐之才”,以管仲为偶像,能施展“美人计”的狠辣人物。

    姜耀对异族的狠辣,在貂蝉眼中完全是加分项!

    其四,就是身份的变化了。当初的姜耀,不过是一路诸侯而已,因为强娶邹氏名声也不怎么样。但是,现在的姜耀呢?不仅是华夏第一诸侯,而且为华夏开辟三州之地,新增近千万子民。别说现在称了天策秦王了,就是称天子,貂蝉都觉得不过分。

    这样的人物,不但如此宠爱她,甚至在她没有诞下子嗣的情况下,封她为天策秦王珍妃。

    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她怎能不感动异常?

    其五,来自后世的姜耀的学识丰厚,每每语言出人意表。姜耀人物英俊,武功天下第一。姜耀一直信守对她的诺言,没有动吕玲绮……

    不知不觉间,貂蝉已经深深爱上了姜耀。

    不知不觉间,貂蝉对姜耀的侍奉已经从刻意的讨好,变成了松萝共倚、鸾凤和鸣。

    不知不觉间,她竟然发现了姜耀的美中不足之处……那么信守承诺干什么?怎么不知变通啊。事到如今,难道吕玲绮还能出宫嫁给旁人?就算姜耀再放话对吕玲绮不感兴趣,也没人敢娶啊。难道,让吕玲绮做一辈子老姑娘?

    于是乎,貂蝉某天主动请求姜耀,纳了吕玲绮。

    姜耀看在貂蝉的面子上,也就纳了。

    没错,现在姜耀纳吕玲绮,都是看貂蝉的面子。

    没办法,他后宫中的美人太多了。吕玲绮虽然也是美人一名,但既达不到甄宓、貂蝉那样倾国倾城的程度,现在又是二十六七岁的“老“姑娘了,姜耀对她还真是无可无不可。

    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吕玲绮和貂蝉,竟然双双身怀有孕了。貂蝉也就罢了,宠幸的次数冠绝后宫。吕玲绮就那么几次,也怀了?真是大大出乎了姜耀的预料之外。

    曹宪的身怀有孕,更是出乎姜耀的预料之外。

    她刚刚长成没多久,就入了姜耀的后宫。

    姜耀的子嗣一向不多,让曹宪有孕的可能不大,也就让她伺候了。

    现在曹宪就身怀有孕,当真把姜耀吓了个不轻,担心她生产时发生什么事故。

    姜耀灵机一动,赶紧把后世的产钳“发明”了出来。有了产钳之后,产妇的死亡率至少能降低一半,堪称功德无量。

    必须说明的是,产钳这玩意儿的技术含量,几乎是没有。但是,没有曹宪有孕的刺激,姜耀还真未必能想起发明这玩意儿来。

    曹操得知曹宪有孕后,倒是非常高兴,送来了不少滋补品。

    第二件好事,就是廉价青霉素,终于发明出来了。

    青霉素,和廉价青霉素,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要知道原理,再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谁都能制造出青霉素来。当初,姜耀介绍原理,让华佗发明的,就是普通青霉素。虽然华佗成功完成了任务,但是一个人一天青霉素的用量,成本高达黄金十两。

    如此成本,注定了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使用。

    那么,廉价青霉素,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呢?

    其实就是靠运气。

    找到比普通菌种的青霉素产量多得多的菌种,就能生产出廉价青霉素。

    事实上,后世的廉价青霉素就是这么来的。

    大科学家弗洛里的女仆,去市场买水果蔬菜,带回来的甜瓜中有一个发霉了。弗洛里陡然发现,那甜瓜上的霉菌生产青霉素的能力是普通菌种的一千倍以上。

    如果没有这场女仆的意外采购,谁也不知道,后世的廉价青霉素究竟会在何时诞生。

    大概是姜耀一年好运的效果,华佗在发明了青霉素后,又偶然间找到了一个变异的霉菌菌种。现在,在天策军,一个人一天青霉素的成本,大概在一百钱左右。

    虽然成本还是有些高,但这玩意儿可以救命啊,对于流感、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有特效,也用于治疗心内膜炎、破伤风、气性坏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咬热、梅毒……相对而言,一百钱一天的成本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还有最关键的,青霉素让手术治疗成为了可能。

    历史记载中,曹操有头疼之症,华佗提出对曹操进行开颅手术,曹操杀了华佗。不得不说,从后世医学的角度来看,华佗死的一点也不冤。很简单的道理,光有“麻沸散”有什么用?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曹操术后感染的问题,华佗根本就不可能有办法解决。

    恐怕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不肯给华佗官做,华佗心里有气,干脆提出了一个根本不靠谱、却无法验证的方案。没想到的是,曹老板也是暴脾气,直接把他杀了。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有了青霉素,再配上华佗的麻沸散,使各种手术成为了可能。

    姜耀已经下旨,在洛阳建立华夏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名为天策医院,由华佗任天策医院首任院长。这天策医院不仅治病,而且有部分培训功能,华夏各县都要派两到三名医生,分批到“天策医院”进修,学习各种先进药物的用法。特别有天分的,与华佗一起,进行各种手术。以后的天策医院,将成为全人类的医学圣地,成为不知多少绝症病人最后的希望。

    比如阑尾炎手术吧,在古代叫做“肠痈”,就是不治之症。但是,现在在天策医院,就完全是个小手术了。

    当然了,青霉素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各种伤口上,也就是战争中。

    姜耀下旨,以原来天策军的军医为基础,紧急组建天策卫生急救军,专门用青霉素加止血钳加绷带,进行战场急救。多了不敢说,至少降低七成以上战场上士兵的死亡率、残疾率,是手拿攥的。对天策军士气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在如今,这个天策军即将四国联军开战的时期,天策卫生急救军的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姜耀好运的第三件事,就是三弓床弩被马钧研制出来了。

    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的诸葛连弩,马钧早已研制成功。不过,无论马钧如何改进,这种“诸葛连弩”的射程,也只有五十步左右,而且得三个人才能操作。

    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即可操作,还能发射百步,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那诸葛连弩不成机枪了吗?也太逆天了。

    三人操纵、射程五十步、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大概就是诸葛连弩的极限了。

    姜耀没再让马钧在诸葛连弩上下功夫,改让马钧研究三弓床弩。

    什么叫三弓床弩?

    此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故又称“一枪三剑箭”,射程在一里半到两里半之间。

    没错,就是有两里左右的射程!

    在历史记载中,宋辽进行澶渊之战,宋军就是在辽军攻城时,匆忙击发了三弓床弩,远程狙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主将一死,辽军士气涣散,“澶渊之盟”成为了可能。

    还有,蒙古人向中亚进攻,攻打坚固的堡麦门底司堡,无计可施时,从东方运来了“射程两千五百步”三弓床弩,射杀了守城堡的无数士兵,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另外,这种“三弓床弩”,还可发射“踏橛箭”。踏橛箭如同标枪,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完全可以说,三弓床弩不仅是野战的利器,还是攻城、守城的利器。

    也许是发明诸葛连弩积攒了太多的经验,也许是天策军如今的冶炼技术太高,也许是姜耀好运的作用……三弓床弩被马钧迅速发明了出来。

    如今天策军,已经装备了三千具三弓床弩。

    姜耀好运的第四件事,就是最近一年,天策军统治范围内的风调雨顺,没有什么大灾大难。

    可别小瞧了“风调雨顺”这四个字。

    如今姜耀的统治范围,不比华夏十三州小多少。从概率上讲,每年都应该发生些灾难,需要官府用钱粮赈济。

    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大灾大难,几乎可以肯定是这一年好运的作用了。

    三年的休养生息,天策军的钱粮本来就非常充足,再加上这一年的风调雨顺……如今华夏诸侯刘备、曹操、孙权各自的扩张非常顺利……即便没有四国联军的最后通牒,姜耀都准备向西方用兵了。

    四国联军简直是撞到了天策军的枪口上!

    不管怎么说吧,天策二年,也就是建安十五年,六月十八,姜耀接到了四国联军的最后通牒。

    六月十九,姜耀即旨意连发。

    其一,向刘备、曹操、孙权,通报此事。

    暗含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当初,天策军宣城主力向西,狠狠摆了他们一道。现在,天策军要和百乘、朱罗、安息、贵霜四国联军,进行国战了,主力肯定向西。如果,他们在这过程中,安分守己,还则罢了。

    如果,他们趁着天策军东方空虚,向天策军进行进攻。待天策军腾出手来……可就未必像是上次那么好说话了,势必会遭受天策军最为惨烈的报复。

    其二,狮子搏兔,必用全力,更何况是面对安息、朱罗、百乘、贵霜四国联军?如今,天策军统治范围内,军民百姓,全部动员。

    各级官吏取消休假,所有府兵全部待命。

    所有州城、县城实行宵禁。

    民间粮食、钢铁、牲畜等重要军需物资,登记造册,进行管制。

    其三,发布爵位封地令。

    原本,姜耀登基为秦王时,封了不少爵位。但是,这些爵位没有进行实封,只是进行折俸而已。

    有人猜测,姜耀可能是不准备在华夏故土范围内,进行实封了。真正进行实封,肯定在华夏十三州范围之外。

    现在,姜耀直接明牌了,宣布在全取四国之地后,会进行实封。

    公爵,可有一郡之地为封地。侯爵,可有一县之地为封地。伯爵,可有一乡之地为封地。子爵,可有一亭之地为封地。男爵,可有一“里”(村)为封地。另外,男爵之下,又设一级为勋爵,以十户左右的子民的一个庄园为封地。

    虽然是在华夏十三州之外,但这可比大汉朝廷的爵位赏赐慷慨多了。

    毕竟,在大汉,一般的侯爵,不过是“亭侯”而已。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亭侯,仅仅有一亭之地。诸葛亮的“武乡侯”,究竟是一乡之地,还是“武乡县侯”拥有一县之地,在后世很有争议。

    而在天策军,一亭之地是子爵的领地,一乡之地是伯爵的领地。侯爵就是县侯,拥有一县之地。

    在大汉,拥有一郡之地,那是亲王才有的待遇。“非刘姓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而现在,却是异姓公爵,即可拥有一郡之地。

    华夏是最为安土重迁的民族,非常不愿意离开故乡的土地。

    与此同时,华夏又是最为重视土地的民族。

    为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华夏人能爆发出异族人难以想象的热情。

    所以,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前往遥远的、前途未卜的、异族遍地的封地,筚路蓝缕建立基业,为华夏版图奠定了根基。

    所以,大秦的军功爵制,让大秦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于周之后,再次一统华夏。

    所以,在如今一统寰宇的关键时刻,姜耀终于拿出了华夏人最为重视的“土地”,对天策军进行激励。

    而且,公侯爵位太难得,难道最低等的勋爵也难得吗?毕竟,只要斩首五级就是勋爵了!

    功名但在马上取!

    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为后世子孙打下个大大的基业来!

    无论是野战军、还是府兵、仆从军甚至是随军的民夫……都有可能成为勋爵,士气直接爆表。

    如今,天策军万事具备,只待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