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136章 盘点姜耀实力,孙权跪了

    “我……我这是在哪?”

    周瑜一口鲜血喷出,便昏厥过去。当他再次苏醒时,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他的挚友鲁肃鲁子敬。

    然而,这并未给周瑜带来多少安慰。相反,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涌上心头。很简单,按照当前的局势,鲁肃本应被软禁在家中,而非出现在此地!

    当初,孙权欲与曹操结盟,共谋白衣渡江,对付天策军。周瑜、陆逊、吕蒙等人鼎力支持,而鲁肃则坚决反对。

    原因有三。

    其一,如今的形势,跟七年前的赤壁之战有什么不同?焉知不是天策军做的另外一个局?

    其二,如果曹操要攻打东吴,那没什么说的,鲁肃必定主战。因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连性命都未必能保全。但是,如果是孙权投降了姜耀呢?

    那就投降了呗。

    君不见,刘琮投降了姜耀后,受封长沙侯,整日在洛阳城里面吃喝玩乐,养的白白胖胖的,都“乐不思荆”了。还有刘琮那个大哥刘琦,这厮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却是个酒色之徒,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按照东吴众人的估计,他早该酒色过度而亡了。然而,在经华佗的精心诊治后戒了酒,现在还活蹦乱跳的,有滋有味地做着汝南郡郡守。

    刘琮和刘琦,能和孙权比吗?

    他们的妹子可没有嫁给姜耀。

    孙尚香是姜耀的宠妃,姜耀连西征贵霜都带着,孙权就是姜耀的便宜大舅哥。

    孙权不当吴国国主了,当天策军的国舅爷,小日子不比刘琦和刘琮滋润?

    更重要的是,曹操或许会杀孙权,是忌惮他的造反能力。

    姜耀,能忌讳孙权吗?

    孙权在姜耀面前,有什么造反的能力?

    姜耀怎么可能忌惮他?

    如今姜耀并未逼迫孙权投降,孙权却主动挑衅姜耀的虎威,这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其三,即便孙权和曹操,绝对不能接受居于姜耀之下,要趁着这难得的机会对姜耀宣战。

    那就宣战呗,光明正大的打呗。

    白衣渡江算怎么回事?

    以后华夏的商人经商,将得不到任何信任,不知要经过多少盘查和敲诈勒索。甚至,有些时候的某些关卡,商人即便愿意盘查和缴纳重税,也难以通过。抬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对华夏整体极为不利。

    完全可以说,铜雀之盟后华夏诸势力蒸蒸日上。谁破坏铜雀之盟,就是与所有华夏百姓为敌。

    即便依靠白衣渡江,取得的战术的优势,也并不能弥补因此失去的大义。

    最终一切按照孙权的设想发展还好,一旦有半点差错,就或者东吴面临亡国之危或者孙权背负千古骂名,代价实在太过惨重。

    三个理由讲完,孙权勃然大怒,命人将鲁肃软禁家中,禁止他与任何人来往。

    如今,鲁肃既然被放出来了,那岂不是说形势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是在公瑾的家中。”鲁肃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五天前,公瑾和曹洪,率领四万大军,白衣渡江偷袭沙羡城。因为沙羡早就准备,咱们的计划失败了,连子明都为关羽所斩。公瑾你怒极攻心,晕了过去。然后,曹洪率领大军向东方撤退。”

    “不能退!”周瑜面色骤变,急切地说道:“四万野战军,是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了。只要一心防守,仓促间纵然二十万大军,也难以一口吞下。但是,这么一退……”

    鲁肃苦笑着接口道:“这一撤退,不仅使得军心大乱,更容易陷入敌人的埋伏之中。曹洪十八年前就曾沦为姜耀的阶下囚。如今形势如此危急,连公瑾你都昏迷不醒,他岂能不方寸大乱?”

    “那么,曹洪果然中了天策军的计谋吗?”周瑜追问道。

    “确实如此。”鲁肃叹息道,“在撤退的过程中,四万大军遭到了张辽率领的三万天策军的偷袭。尽管这支野战军汇聚了魏吴两国的精锐之士,甚至包括我吴国的屯田中郎将甘宁甘兴霸,但仍然损失惨重,仅有两三千人逃回。幸运的是,在甘兴霸将军的保护下,公瑾你得以逃脱。而曹洪将军则再次沦为天策军的俘虏。”

    “那后来呢?”周瑜迫不及待地问道。

    对于自己的平安归来,周瑜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庆幸。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面对眼前的困境。这一切的烂摊子,都是他和吕蒙一手造成的。如今吕蒙已死,他周瑜却独活于世,不得不承担起收拾残局的重任。这简直比死还要痛苦!

    事实比他想的更加严重!

    鲁肃沉声说道:“公瑾你也知道,这四万精锐之中,有一半都是我们吴魏两国的精锐水师。然而,天策长江水师趁着我吴国和魏国长江水师虚弱之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如今,整个长江已经落入天策军的手中,我吴国与魏国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更为严重的是,天策军已经陈兵于我吴国边境,包括三十万野战军、二十万府兵以及蜀国的十万野战军、五万府兵和五万仆从军,共计七十万大军!我吴国随时都面临着亡国之危啊!”

    “这……这不可能!”周瑜面色惨白,难以置信地摇头道。

    仅仅五天时间,吴国和魏国的长江水师,就全军覆灭,虽然灭亡的速度大大出乎了周瑜的预料之外,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很简单的道理,即便到了现在,天策军船只坚固无比的技术也没有泄露。而且,姜耀作战每多奇思妙想,焉知这么多年过去,天策水师拥有了多么先进的战船?再加上沙羡城一战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精锐……魏国和吴国长江水师五天时间全军覆灭,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姜耀哪里来的那么多大军?

    周瑜着急道:“三年前的音度河之战时,姜耀不过是出动了二十万野战军,十五万府兵,还有十二万仆从军,共四十七万大军。现在,姜耀为了灭我吴国,就出动三十万天策野战军,二十万天策府兵?共五十万大军?姜耀哪来的那么多兵?他不用防魏国了吗?他不担心朱罗、百乘、罗马和安息的两百万大军了吗?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鲁肃反问道,“距离音度河之战已经过去近四年了。天策军早就考虑到了既要面对异族联军又要对付我们华夏内部诸侯的掣肘。他们怎么可能不扩军备战呢?”

    “不对!还是不对!”周瑜摇头道,“天策军扩军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东吴的秘谍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呢?”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鲁肃解释道,“虽然天策军扩军的人数众多,但相对于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并不算过分。公瑾你知道我吴国有大约六百万的人口和十五万的野战军。那么你知道天策军有多少人口吗?”

    “天策军的人口?”

    周瑜皱眉思索道,“建安十一年的时候姜耀占据了司州、凉州、并州、半个南阳郡以及幽州的代郡、上谷郡、楼兰州、两河州和白沙州等地麾下大约有一千二百万的人口。后来,他的实力不断扩张,吞了兖州,大概能增加一百二十万人口。还有荆州三百万人口,半个交州加上半个益州一百三十万人口……这就是一千七百五十万了。”

    鲁肃道:“还有音度河之战后,吞并的孟加州五百万人口,乌贾州两百三十万人口,罗珊州一百四十万人口……表面上看起来,姜耀应该有两千六百万左右的人口。然而,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

    “什么意思?”

    “很简单的道理,虽然吾并不知道,为何天策军的治政为什么远比咱们和魏国清廉。但是,这是个确凿无疑的事实。而刚才这些的数字,不过是当初官府的数据罢了。豪门大族大量隐匿的人口,并没有统计在内。而天策军得到这些地盘后,实行均田制,自然能清理出大量被隐藏的人口。”

    周瑜对于豪门大族隐匿人口之事是非常了解的。

    他皱眉计算道:“那天策军的总人口,最高能达到三千二百万左右?”

    然而鲁肃却微微摇头道:“不是三千二百万而是三千六百万到三千八百万之间。”

    “为什么?”周瑜不解地问道。

    “因为,公瑾你还漏算了一项,儿童的夭折。在天策军占领那些新占土地前,大部分儿童过得很不好,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瘟疫疾病都很容易夺去他们的性命。而天策军统治这些地区后,因为是均田制,即便是异族也有每人十亩地,可以勉强温饱。天策军还免费种痘,还鼓励人们喝开水晒被子注意卫生……孩童夭折者甚少。把这些因素都加起来,天策军总人口至少是三千六百万。”

    “三千六百万人口啊!吾之前还以为是两千六百万!而且,如今很多受了天策军恩惠的儿童已经长大,可以参军报国了,对天策军忠心耿耿!”

    盘点清楚了姜耀的家底后,周瑜真如同寒冬腊月,被一盆凉水兜头而下,从头顶凉到了脚底。

    三千六百万人口是什么概念?

    曹操现在治下的总人口,不过是一千二百万。

    孙权治下现在的人口,不过是六百万。

    双方加起来才不过是一千八百万!

    如果,姜耀只有两千六百万人口,还可以说有一拼之力。但是,事实上,姜耀有三千六百万人口,吴魏两国的人口加起来,才仅仅是姜耀治下的一半!

    再想想看,东吴六百万人口都有十五万野战军了。人家姜耀三千六百万人口,得有多少野战军?

    派出四十万野战军来灭东吴,有什么派不出来的?

    非常合理好不好!

    鲁肃继续道:“天策军的大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战力比我东吴强大,这公瑾是认可的吧?”

    “吾当然认可。”周瑜苦笑道:“我华夏北方人的身体要比南方人高壮一些,更适合战斗。另外,我华夏北方的敌人比南方的蛮人难对付多了,更加磨砺了天策军的战力。原本,我东吴还可以依仗水网密布、气候炎热的地利优势,然而,如今天策军已拥有荆州和交州,再加上刘备的蜀军,我军的这些优势已然荡然无存。”

    鲁肃道:“非但如此,天策军的器械,还远比咱们犀利。那什么恐怖的诸葛连弩就不说了,公瑾你看看,这是什么?”

    “一把刀?”

    “准确地说,这是上次沙羡城之战时,甘兴霸将军从天策军一名小校手中缴获的战利品。”鲁肃解释道。

    说话间,鲁肃随手从袖兜中取出了一条纱巾,向上扔去。

    唰!

    寒光一闪,那纱巾被轻松斩为两半。

    “公瑾以为,此刀如何?”

    “真是一把绝世好刀。连半空中的纱巾都可以随意斩断,吹毛断发都不足以形容此刀的锋利。”

    “但如此宝刀,在天策军却是稀松平常。”鲁肃道:“事实上,据逃回来的将士回报,这种宝刀是天策军军官的制式指挥刀,名曰天策雁翎刀。千夫长以上者,每人手中都有一把。”

    “这样啊……”

    周瑜的面色变得无比难看。

    这种极为锋利的指挥刀,每个武人都非常喜爱。但是,你要说它有多大的作用吧,其实也不尽然。

    简单的道理,真正的战场上,人们要穿甲胄的。

    尤其是重甲,必须用重武器来破。用这种宝刀砍重甲,只会卷了刃,白瞎了东西。

    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此宝刀,都配发到千夫长一级了,那天策军的冶炼技术得多么先进?

    天策军的甲坚兵利,绝不是东吴能望项背。

    人数处于绝对劣势,战力处于绝对劣势,连武器都处于绝对劣势,这可怎么打?

    事实上,周瑜现在,已经完全猜到姜耀的策略了:一方面,在西方采取守势,在东方采取攻势。另外一方面,在东方隔断长江,对曹魏采取守势,集中全力对孙吴采取最为凌厉的攻势。灭掉孙吴后,再灭曹魏。最后,和西方联军一决雌雄。

    能实现吗?

    非常可能实现!

    以周瑜的智慧,竟然从这个策略中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所以……”周瑜艰难地开口,道:“我东吴,确实面临亡国之危。唯一的可行之策,就是向姜耀求和。毕竟,有尚香郡主的关系,姜耀未必会斩尽杀绝。再者……我东吴一求和,曹操独木难支,焉敢不求和?然后,姜耀携华夏三诸侯之军,对付四国联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公瑾英明,王上也是这么想的。”

    “英明?我英明个屁啊!我……我……我……”

    噗!

    一口鲜血,再次从周瑜口中狂喷而出。

    很简单道理,东吴要向天策军求和,总不能空口白牙的求吧?得拿出诚意来!

    而姜耀最喜欢的是什么?那还用问吗?

    早在沙羡城下,周瑜就预感到要赔了夫要折兵了。如今,噩梦照见了现实!

    为什么,在他的家中,是鲁肃在等他醒来,而不是他心爱的女人小乔?

    鲁肃不就是,在等着他亲口说出,只能向姜耀求和的话语?

    为了吴国,他周瑜这个水军大都督不牺牲谁牺牲?作为白衣渡江的始作俑者之一,他周瑜付出代价,难道不是责无旁贷?

    献出小乔,合情合理,地义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