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景明

第三十四章

    林夫人叫人将梯子搬回了原处。“你们啊,都赶紧进来,外面冷,进到屋里烤烤火”

    “好”

    三人便随着林夫人进到了正厅,围着火炉正烤着火。

    重景歪着脑袋向林夫人问道,“林夫人,正日都有什么习俗啊?我和师兄在之前都没有过过这个节日,所以很想知道”

    “放爆竹,贴春联,穿新衣,守岁,年夜饭…这些都是,等到了上元节,各户人家男男女女,都会到街上赏花灯,猜灯谜,放河灯…”

    重景两手一拍,盈盈一笑,“听起来可真有意思”

    林夫人点点头,“是啊,一年到头,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正日,因为这是一年里一家人难得能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放烟花,放爆竹,好不热闹…”

    听着林夫人这么说,重景慢慢低下头,渐渐收了笑容,没了言语。

    林夫人察觉到了重景的不对劲,于是问道,“重姑娘,你怎么了?怎么突然看起来不太高兴?”

    重景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我…我有些想我家乡了…我从前在我家乡的时候,启颜姑姑管我很严,除了学习很多他们想让我学习的东西之外,什么都不能做,只要做了除此之外的事,便会被严厉的训斥,因此我便总想着要离开,可是在离开了这么久之后,听到您说到正日是团圆的日子的时候,却不由得有些想念他们了…”

    “那…你的爹娘呢?你的爹娘怎么会放心让你一个人出来?”

    重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见过爹娘,族人与启颜姑姑也从未向我提起过他们…”

    林夫人安慰道,“重姑娘,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将我们也当做你的家人”

    “…可以吗…?”

    林夫人温柔一笑,“当然”

    重景心底忽的一暖,寒冷的冬日好像也没有那么冷了…

    第二日除夕的清晨,重景是被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吵醒的。

    重景洗漱完穿好衣服后,披好白貂,打开房门走出了房间。她转过身关上了房门后,看到林砚书背向她在院中蹲着,不知道在做什么。

    “林砚书,你在那儿蹲着干嘛呢?”

    林砚书转过身,对着重景轻轻一笑,“重景,你快把耳朵捂上,我要准备点爆竹了”

    重景点了点头后,连忙将耳朵捂上了。

    林砚书用手拿着火折子,凑近爆竹,火折子上的火焰将爆竹点燃,冒出了一股子烟,林砚书迅速跑出一丈远,捂住了自己耳朵。

    只听得爆竹噼里啪啦一阵响,就算是捂住了耳朵,听到的声音依然非常大。

    这时南宫沧溟也从房间走了出来,他八成是被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吵起来的。

    “师兄,你也醒了?”重景笑盈盈道。

    南宫沧溟微微颔首,“嗯”

    “我也是刚起来,出来便看到林砚书正蹲在院子里点爆竹”

    林砚书挑眉一笑,“怎么样,重景,你要不然也来点个试试?”

    重景一边摆着手一边摇着头,“算了算了,你点吧,我有点怕”

    “好吧”林砚书说罢,便又点了一些爆竹,重景与南宫沧溟立在一旁看着,林砚书点着点着,便觉无趣,将没点完的爆竹放回了原处。

    林砚书放下爆竹后,站在重景的身旁,用肩膀撞了撞她。“重景,我们一起出去听说书人讲书吧”

    “讲书?”重景不禁心生好奇。

    “走呗,反正咱们也没可做的,去听讲书消遣消遣也没什么不好。我平日除了去赌坊之外,去的最多的便就是这讲书之处了”

    “那…去看看?”

    “走”林砚书拉着重景的胳膊便要离开。

    “哎~等一下”重景回头看了一眼南宫沧溟,“师兄也一起去吧”

    南宫沧溟轻嗯一声,跟在了他们二人身后。

    三人到了说书之处后,寻了处听书的好地方坐下。

    坐在长木桌前一位白发苍苍,留着白色胡子的老者缓缓开口。

    “相传在东晋时期,会稽郡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会稽郡城访师求学。而祝员外却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有人不禁开口赞叹道,“这英台还真是聪明啊,那后来怎么样了?她父亲答应她了吗?”

    说书人继续讲道,“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去会稽求学。途中,邂逅了会稽郡鄮县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会稽郡城的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还真是可惜”重景叹道。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鄮县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重景叹了口气,“还真是造化弄人”

    “他们二人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鄮县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下轿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尘世…”

    台下大多数人都听的感动,纷纷流下了两行泪水。

    林砚书用袖子擦了擦眼泪,“本来想着来这儿听个有趣的故事,结果竟是一个如此悲惨的爱情故事”

    重景听完这故事,心头也有些堵堵的不舒服。

    南宫沧溟听后心情也有些沉重。

    三人走出了说书的地方,沉重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