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六十四章 夜谈上郡(中)

    赵寿闻言轻轻一笑,“不知公子欲如何为之?”

    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盘根错节,甚至肤施赵氏自己就是这其中最大的一条根脉。

    “赵伯这是何意?”扶苏显出惊异之色,“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公子,循旧则易安,维新则易变。上郡安四代有余,便是循了这旧制。”赵寿想试探一下公子的决心,“百年旧习,可循之而不易改之。商君变法,成或六世,败亦一时。不知公子欲如何处之?”

    扶苏自是明白为了快速稳定新辟地方,朝廷必然会做出较大的让步。比如杨国国君的后代成了绵延秦汉三朝的世家门阀——弘农杨氏,当然现在应当称呼为华阴杨氏。

    这上郡十五县之地本就是魏国割弃给秦国的,其中纷乱纠葛定然难以厘清,不符秦律所规的宅地情况想来也是比比皆是。

    “郡守想要我如何为之?大可与我坦言。”扶苏也是一笑,自己想要听听赵寿的实话,当然就不知道他会不会如实道来了。

    “上郡诸事繁杂,谅臣老矣,记不大清楚了。若是公子想知郡治肤施的情况,臣倒是可以坦言。”赵寿捏着胡子,轻叹一口气,“不容乐观,想来其余各县情况亦是如此。”

    扶苏鼻腔中哼了一声,早做好了功课,挑明了说:“恐怕困难的不过是圜阳、高奴、漆垣、广衍、定阳、原都、平都、徒泾、平周、中阳、西都、平陆、博陵、富昌这十四县吧。”

    这十四县加上肤施城是魏国开辟的城市,也是残余地方豪强最多的地方,想来也是将来最可能反抗诏令的地方。

    “公子英明,臣之幸也。”

    话音未落,赵寿的马屁便跟了上来。

    扶苏还想静待下文,没想到郡守阿谀了一句后便重新老神在在地端坐在原地,一言不发。

    这倒是使得扶苏有些犯难,沉吟片刻之后,扶苏提起了他事,“赵伯府上的庖厨技艺了得,我竟食髓知味,一顿也离不得他了。不过我闻庖厨今已天命之年。”

    说到这里,扶苏一顿,朝赵寿看了一眼,他今年也是五十余岁。然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人逾六十古来稀,庖厨五十又九,明年便是耳顺之前,不知还能侍我多久呐。”

    扶苏敛起些许戚容,突然笑道:“幸庖厨有徒,其艺不下于他,我亦可长久享之。”

    听到这里,赵寿不觉意动,不由得想起了自家的独子,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

    “公子之幸,如天眷之。”

    这句话里不知含了几分真意,听得扶苏也是侧目而视,不知哪里触动了他。

    旋即恍然,郡守仅有一子,好像与自己年纪相仿,但并未出仕。

    扶苏据此有了几分猜测:或许我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突破。

    “我闻中书谒者令章邯出任开田中尉一职,故中书谒者令一职空缺,不知赵伯族中可有俊才可荐?”

    肤施赵氏想要入履朝堂久矣,这个机会想来郡守断不会拒绝。

    这下轮到了赵寿有些为难了,没想到公子竟会提及此事,不知该如何作答。

    若是赵铭在此,定会当即表示同意,然后做那双面间谍之事,两处好处皆捞。但赵寿认为站队就么不站,要么从一而终,这是为臣为属的基本准则。

    犹豫许久之后,赵寿无奈长叹,朝公子坦白,“今日,中车府令赵高有信密我,愿推吾子赵铭为中书谒者令。

    臣...臣还未作答复。”

    赵高?!

    扶苏不觉警觉,不过脸上倒不显露,反而面露微笑,温言道:“机不可失,赵伯何不同意,这也算为后人蒙荫了。”

    赵寿无奈陪笑,“公子说笑了,臣怎会作二事之谋。”

    利益纠葛,最难明说。赵寿能对自己坦诚,扶苏已经颇感满足了,出言安抚道:“为后留余地,人之常情而已。我又岂会怪罪,要怪只能怪我不足以威利天下,使人景从之。”

    “公子宽宥,臣万分感激。”赵寿不由吐露心声,“维新之难,商君车裂犹可见得。故臣问公子,奉诏如何?。若公子愿为惠太子,臣不敢效鞅,不知何人敢为公孙氏?若公子惜身谨行,臣或敢为人先。”

    商鞅的下场确实骇人,也怪不得赵寿不愿为之。不过,这也能看出地方才是维系赵氏地位的根本,即使是赵寿有意投靠自己,也不大愿意损耗自己的基本盘。

    “我已晓赵伯之忧,不知赵伯欲我如何?”

    扶苏想了想,知道自己身边好似没有可以随意用来牺牲的人,即使有,自己也不会任其被攻讦。所以默认了第二选择。

    “非臣欲公子何为,而是陛下欲公子何为。”赵寿将咸阳的密信捧于手中,“陛下之意如此,公子难道还能违之?”

    扶苏这才明白了郡守的意思,陛下设立开田中尉,立意明显。作为皇子,在这紧要关头难道还有选择的余地。要么顺诏而为,浪遏飞舟;要么逆命行事,爱身惜命。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赵伯既已坦言,我亦直言。”扶苏望着赵寿,目光熠熠,“赵伯或无壮志之奋,我不会勉之。不过,不知赵伯能否与我同心?”

    “公子言已至此,臣又怎会不知。”赵寿放下了捏了许久长须的手,拱手说道,“臣自会与公子同心。”接着便将肤施本地的情况大致讲于公子听。

    扶苏听得一阵皱眉,不禁出声道:“情况竟会糜烂竟此!”

    肤施县境内的自耕农竟然不足千户,这可是上郡郡治,几万户的大县啊!

    “开梯田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却无法釜底抽薪。”赵寿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二十军功爵为据,黔首当拥宅地一顷,可往往拥田数十亩便已是极限。

    功爵者则不然,拥宅田虽多,却有佣耕。而佣耕者多,便能足顷乃至溢顷而作。

    臣又以肤施为例,功爵者未满其田。若公子平庶人之田,则损功爵之利;若公子平功爵之田,则庶人无田可耕。

    功爵者有功于国,故以功爵赏之。庶人,国之基石,更卒之替,若无人可更,则低爵者与庶人无异。

    此二难也。

    不知公子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