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九十二章 廷议谲风(三)

    始皇帝走后,殿内众人也不敢交头接耳。直到传令的小宦将蒙毅召走,诸大臣才敢轻声私语。

    王刚轻扯身旁王毅的衣角,“五弟,你怎的让妹婿汪陈外出任职县长?这中郎与县令孰轻孰重你难道不知?”

    若是大县的县令秩比千石倒还好说,可这苍梧郡新置之县的县令也不过秩比六百石,与中郎相比确实难说孰重。说起来汪陈作为中郎秩比亦是六百石,也有资格参与本次廷议,奈何被始皇帝外派,故而错过了。

    这前面掺和平县县令倒还好说,可以算作为陛下分忧。可这后面居然真的将汪陈推举出去了,这让王刚很不理解。

    “陛下养士多年,如今国家正用人之际,举之有何不可?”

    “可你也不能让他去那么远的地方!”王刚声音不觉有些大了,引起了旁人的注意,随后又压低音量,“我听闻之前三任县令就因瘴疟而亡,你现在让妹婿去,岂不是要让十三妹守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弟!”

    王刚的话音很重,方才廷议他不敢回绝陛下,但现在面对王毅,他的妹控属性犯了,搬出了兄长的架势,“你可别太过分!家翁在时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十三妹,特意嘱咐,让我等好生照拂。可你竟是这般照顾的,若是妹婿在南方遭遇不测,他日我又有何脸面面对家翁。”

    “你少拿这种口气与我说话!”

    王毅也是来了脾气,“四哥,在家中我敬你是四兄。可这朝中,你为武官,我为文官。这县令一事,你可插不上嘴。”

    “你!”

    “陛下意已决,多说无益。”

    兄弟二人的逐渐提高的争吵音量,已经引起了不少周围人的侧目,王毅也不想跟王刚再过多纠缠,直接中止了谈话。

    “看来下大夫与中尉二人意见不合啊。”

    位在前列的冯去疾也觉察了后列的骚动,朝左长史王勇一笑,

    王勇,王翦的第三子。现任右丞相府下左长史一职,是为丞相的幕僚。

    “让右丞相见笑了。”王勇无奈一笑。

    “有何可笑的。”,一旁的李斯闻声过来阴阳了一句,“王氏兄弟心不齐却办成了事,真是令人羡煞。”

    冯去疾并不回应,只是一笑了之,他知道李斯心中不平。但是冯劫却出声应道:“凡事都有波折,上一个自以为能料定诸事的丞相现在可闲赋在家。”

    冯劫这里指的就是强于驭人之术的王绾。

    “哼!”

    李斯冷哼一声,不再多言。

    另一边,赵高悄悄找上了少府。

    “赵大人,我还以为你不会来找我了。自个儿就能把事办妥当了。”少府冷脸相对,对赵高这几日的推脱很是不满意。

    少府与太仆同列九卿,而中车府令不过是太仆的属官。只是其赵高兼行符玺事,与始皇帝颇为亲近,因此少府才勉强压住火气。但也少不了冷言一番,消消心头的怨气。

    赵高自知理亏,陪着笑脸相迎,“高不过是一御马之仆,岂能与少府相比。这中书谒者令的推举全靠少府了。”

    思来想去,赵高还是决定举荐上郡郡守赵寿之子赵铭为中书谒者令。而且他正好借中途休息的期间安排好了一切。

    果不其然,一位小宦“贸然”闯进了殿内,引起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

    “干什么的你!”

    赵高几步上前,一巴掌将小宦掀倒在地,“廷议之堂,你也敢擅闯!”

    冯去疾和李斯对视一眼后,玩味儿地看着赵高表演。

    训斥一番之后,赵高这才问道:“何事?”

    “禀大人,上郡有文书来。”然后小宦低头小声低喃解释,“陛下有命,凡是上郡来书,都可直接通禀,故而小人......”

    不等小宦说完,赵高又是一巴掌下去。

    “还敢狡辩!”

    “算了,中车府令。没必要跟一个小宦多计较。”少府出面,制止了赵高后续的“荒唐”。

    少府掌皇帝内府诸事,这宫里的仆宦更是归其管辖。赵高在他面前叱责小宦显得有些越权了。

    “文书在哪里?”少府越过赵高,来到小宦面前,接过竹简,“你下去吧,没事了。”

    小宦不敢吱声,小心地望向赵高,在得到眼神示意后,这才马上应声,“谢少府宽宥。”

    随后退出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