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使所来

    原来如此,不出所料。

    扶苏听闻蒙毅这般诘问后,心中程亮,一下子便清楚了始皇帝的心结所在,原来他是担心自己靠鬻爵竭泽而渔,然后效嫪毐、昌平君之乱矣。疑心病如此之重,在历代君王中也是无出其右了。

    不过,真诚永远是必杀技。扶苏如今面对始皇帝也不得不选择低头,只要他在一天,自己就不能太过于自我,一切行事都当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让他看得着寻得到。哪怕始皇帝已经授予了自己代行之权,自己也不能太过于肆意了。

    扶苏如实答道:“鬻爵所获尚未清点,不过据内史所估可供大军一年所需。若是能尽收上郡豪强之财,则可供大军三年所需。

    所获用途一则用作安抚军心,二则我欲效吴起设武卒制。”

    武卒?

    这个有些久远又熟悉的词汇令蒙毅不觉挑了挑眉。

    无需蒙毅追问,扶苏自觉地就此说了下去,“秦以耕战为重,犹以耕养战,故秦师为天下锐师,六国莫不敢当。如今四海靖平,北患消退,恐难再效以耕养战之计。如今收兵屯田方为上策。

    可《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孟子亦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秦人自西迁而来,与天斗,与地斗,与戎人、周人乃至六国之人斗,方得一席安寝。我秦人怎可因天下治平而忘危,即便以休养生息为重,亦不可马放南山,兵备废弛。

    不过眼下上郡疲敝,难养三十万之众。故此欲效吴起,另设武卒,优中则优,以养精锐。武卒不事生产,位同大夫,国以士养之......

    若有小战,以武卒之锐,势如破竹,无人可当。若有大战,以武卒为干,戍卒、正卒为枝,混作一军,以壮声势,亦是天下强军矣。”

    尽管公子并未明说他设武卒的本意是在现有的军爵体系中另辟一个阶层,用以分化士伍,但蒙毅仍从公子的只言片语中会出了其意,不免认真思考起来武卒的可能。

    单就目前而说,公子哪怕在积极的开梯田,但仍难满足戍守上郡的诸多戍卒。那么授田的先后便成了难题。朝廷以往的做法是优先满足高等爵位者,可阳周之变中参与的大多是还未授田的低爵者。即便低爵者当授田宅不多,但抵不住他们人多,公子也很难一时筹齐。

    那就不妨以武卒来分化他们。就一般而言,大夫爵以下,爵位越高者武艺越强,而武卒恰恰挑的就是精锐,那么这些“高”爵者自然就能入选,从而获得优先授田的机会。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军功爵的奖惩机制限制了一些个人勇武,但团队拉跨,导致一些士伍爵位一直升不上去。他们也能凭借过人的个人实力而与那些“高”爵者比拼,倒也算得上是公平竞争。况且军中自古以来便是以勇武为先,谁的拳头硬谁的声音就大。

    不过就不知陛下会如何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