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香火不绝

第八十三章 圣帝保佑

    一个月后

    圣诞二百二十六年冬

    郭邑

    “他要离开我们郭国?”

    郭国国君知道了翀子(觉悟)正在南下去谭国的消息。

    郭国位于济水北岸,被河济之戎包围,常年受到河济之戎的侵扰。

    翀子游历河济之地百余国,对河济之戎非常了解,对于想要在河济之地立足的郭国而言,是难得一遇的人才。

    不过,翀子对于帮助郭国攻伐河济之戎的事情不感兴趣。

    郭国国君也不敢强迫翀子,毕竟翀子是欣伯的世子。

    欣伯玉蝶这些年可谓是风光无限。

    五年前,欣伯率领欣国军队,协助周天子(周宣王)征讨楚国,击败了楚国国君霜,逼迫楚国去除王号,并且向周天子朝贡。

    周天子很高兴,将自己的一个小女儿嫁给了欣伯玉蝶的嫡长孙(翀子当年跟那个宫女所生的孩子)。

    自欣圣祖薨逝后,欣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跟周王室联姻了。

    主要是欣国国力太弱,欣圣祖能够跟王室联姻,也是欣圣祖的一生太过传奇。

    这是周王室第一次从实力上看得上欣国,而不是因为欣圣祖的个人魅力。

    一年前,欣伯玉蝶又镇压了鲜虞诸部的叛军,在鲜虞之地建立封建制度(封邦建国),把自己的几十个儿女分封到鲜虞之地当贵族卿大夫。

    欣国的贵族卿大夫里面,有一半以上的贵族卿大夫,都是欣伯玉蝶的后代,剩下的贵族里面,又有一大半是武公聊的后代。

    圣祖开创了欣国,武公聊和现任国君玉蝶则是扩张领土最多的欣国国君。

    文公龙游和元公子木则主要是发展国内经济。

    欣国的人口,在短短四十年时间里,从五万多膨胀到十六万,跟同时期的邢国的人口一样多,邢国这时也是十六万人口。

    不过,欣伯玉蝶的扩张速度太快,国内有太多不稳定因素,鲜虞之地的分离思潮一直存在,很多鲜虞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欣人,反而痛恨欣人夺走了他们的祖宗社稷,成为他们的领主。

    并且,这几年,罗国和钰国也与欣国的关系越来越差。

    以前,鲜虞之地还没被欣国吃下,罗国和钰国还能跟欣国和睦共处,一起划分鲜虞之地。

    如今鲜虞四十二国被欣钰罗三国瓜分。

    欣国兼并了鲜虞二十七国,钰国兼并了鲜虞十国,罗国兼并了鲜虞五国。

    随着鲜虞之地被吃干抹净,原本关系和睦的三国,同盟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吃鲜虞的地盘吃得最多的欣国,成为了罗国和钰国的厌恶对象。

    罗国和钰国甚至私底下扶持欣国统治下的鲜虞旧贵族叛乱复国,还多次拒绝欣国的军事通行请求,逼得欣伯玉蝶不得不从河济之地绕路到鲜虞之地,免得失去鲜虞这块飞地。

    为了防止鲜虞飞地独立,欣伯玉蝶开创【县制】,设立“鲜虞县”,把欣国一半的军事力量长期驻扎在“鲜虞县”。

    所谓县,就是悬,县制就是悬制,也就是孤悬飞地,时刻处于危险的状态下。

    “县”在目前来说,并不是行政区域,而是军事区域,也就是军区制。

    一个县,就是一个军区,鲜虞县,就是鲜虞军区。

    县的诞生,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边远的飞地独立或者被敌对势力攻占,所以天然地就是军事重镇。

    欣国主要精力都用来消化鲜虞之地,以及防备罗国和钰国的决裂,因此,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欣国不会有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行动。

    欣伯玉蝶这些年的赫赫武功,威震河济,让身处河济之地的郭国颇为羡慕。

    郭国的实力尚且不如邢国,自然不敢得罪欣伯玉蝶。

    对于欣伯的世子在自己的国家觉悟真理这事,他也只能装作看不见,并且好言相劝,劝说世子翀成为他的军事顾问,帮助他了解河济之戎的信息,却不敢强迫翀子入仕。

    “把渡口的渔民全部驱散,禁止任何人给欣世子翀提供渡河船只,若有谁胆敢给欣世子翀提供船只渡河,杀无赦!”

    郭国国君不敢强迫世子翀,所以只能强迫渔民,只要世子翀无法渡河,他就有时间慢慢感化世子翀,让欣世子翀协助他征服河济之戎。

    ……

    又一个月后

    觉悟(世子翀)走走停停,一路上靠着打猎、挖野菜、采摘野果、乞食为生。

    并且每当在路上遇到野人聚落时,便会留下来给野人们讲述真理。

    野人并不是野蛮人,只是诸侯城池外面的郊野土著,属于被统治者,没有政治地位。

    类似两百多年前,欣圣祖入主欣地,在欣地建立欣国后,欣国境内的土著,理论上,都是欣国的臣民,但他们向不向欣国臣服,得看欣国有没有能力打服他们。

    如果欣国打不过这些土著,那么这些土著就是恐怖如斯的戎狄,如果欣国打赢了这些土著,逼迫这些土著在名义上向欣国称臣纳贡,那么这些土著就是野人。

    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很多诸侯国境内的野人,已经跟国人和平民有了联姻通婚,文化开始融合,差异也开始逐渐缩小。

    可以预见,迟早有一天,国人、野人、平民之间的差异会缩小到几乎没有,然后统称为平民、黔首、闾左。

    郭国境内的野人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在郭国几百年的征服和通婚下,跟郭国的国人平民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说着一样的语言,有着一样的文化,只是政治地位上不如城池内的国人。

    在途经一个靠近济水的聚落时,当地的野人听闻是觉悟来了,纷纷嚷嚷着要赶走觉悟。

    “都是这个翀,害得我们的河舟被国君没收,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捕鱼,好多人都吃不到鱼肉了,只能去山里挖野菜。”

    野人聚落的一个妇女嘴里念念叨叨,对着觉悟和阿纳骂骂咧咧。

    “真是个泼妇。”阿纳听不懂郭国野人泼妇的语言,但是看对方的神情,就知道这是被对方给骂了。

    阿纳跟随觉悟学会了周人的雅语,他说的也都是雅语。

    “阿纳,因为世人的辱骂,你就生气,难道世人赞美你时,你就要开心吗。”

    “圣帝(圣祖欣、上帝、天帝、至高神)曾经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人的言语,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觉悟(世子翀)并没有因为被野人泼妇辱骂就生气,他依旧满脸平静,眼神中充满了对世人的怜悯。

    在欣人的信仰中,圣祖的形象已经跟神明融合,圣祖欣在欣人文化中的地位,就好比上帝在殷商的地位,好比三清道祖在道教的地位,好比真主在伊斯兰的地位,好比老天爷在周人的地位。

    欣人在遇到惊讶事情时,也不是说“老天保佑”,而是说“圣帝保佑”或者“圣祖保佑”。

    跟圣祖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欣国贵族,更喜欢说“圣祖保佑”,普通欣国民众,则更喜欢说“圣帝保佑”。

    觉悟并不因为自己的圣祖血脉而自傲,他把自己当成普通的欣国平民看待,所以更习惯说“圣帝”,而不是“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