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明

第五十章分封

    监国仪式告一段落,朱朗终于也是松了一口气,取过一旁的帕子擦了擦额头汗水

    南方十月的天气依旧酷热,朱朗身上穿的这一身衣袍,哪怕是在冬天都已经够用,刚才又一直心神紧绷,早就已经浑身大汗

    下方的群臣也是松了一口气,不仅朱朗紧张,刚才群臣也一样精神紧绷

    监国仪式极为严肃,如果有人在仪式过程中闹出岔子,那就是因此丢官也不稀奇

    众人好不容易才等来桂王即位,眼看就要大封群臣,升官发财,如果因为这种事情丢了官位,那才真是搞笑了,因此刚才一众群臣也是时时紧绷,不敢有一丝走神

    此时场中百官皆是放松下来,众人各自喘息片刻,场中御史见众人懈怠,又是一番纠察,场中再次恢复肃静

    众臣凝神而立,只见前方的丁魁楚忽然出列,众人目光齐齐落在丁魁楚身上,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丁魁楚却是旁若无人,低着头躬身一礼,而后朗声开口

    “臣丁魁楚谨奏,国朝新立,草昧之初,当养圣德,修纲纪,慎政教……”

    丁魁楚嘴中话语不绝,足足说了一刻钟,这才停住,这赫然便是新朝的第一次劝谏奏议

    朱朗待丁魁楚说完,脸上也是做出严肃神色,开口说道

    “孤谨受教”

    丁魁楚这才行了一礼而后走回朝班,待丁魁楚返回后,瞿式耜又是出列开口

    “臣瞿式耜谨奏,新朝草创,国事维艰,为兴复我大明社稷,当以挽人心,布威武,起用人望,招徕贤俊为首务……”

    瞿式耜又是说了将近一刻钟,同样是对新朝政务的进言,瞿式耜说完后,朱朗又是神情严肃说了一句谨受教

    瞿式耜退回,紧接着又是吕大器出列,同样是进奏新朝政务,吕大器之后,便又是陈子壮,何吾驺依次出列

    一时间满朝大臣及朱朗皆是听着几人轮番进言,朱朗实际在听完瞿式耜的进奏后便已经神游天外

    直到陈子壮何吾驺两人进言,这才收回心神,认了认这两个昨日才匆匆赶至城中的大臣

    等五人皆是进言完毕,场中一时沉寂下来,没有人再出列进言

    实际上这同样也是一个流程,只是先前是朱朗监国大典的流程,而眼下这是新朝第一场朝会的流程

    监国大典的流程有礼部拟定,而此时这新朝第一场朝会的流程却是全无排练,其整个流程全在下方众臣的心中,各自默知

    果然等何吾驺也出列进言完毕,朱朗便对着一旁的王坤示意

    王坤于是站在群臣之前朗声开口,几个内臣也是分列各方,将王坤话语不断重复,确保殿内殿外众臣皆是能听清

    “殿下口谕,诸位大人皆是国之栋梁,所进之言老成谋国,孤谨受教”

    “此时东虏猖獗,国事艰难,望诸位大人齐心协力,上下一心,以图兴复之计,恢复我大明江山社稷”

    王坤话音落下,堂内堂外一众大臣又是齐齐下拜,高呼殿下圣明

    朱朗看着下方再次下拜的群臣,脸上神色平淡,实际上丁魁楚也好,瞿式耜也好,他们这次的进言其实根本毫无意义

    倒不是说他们那些奏疏有什么不对,他们的奏疏肯定没有问题,而且无论谁来都挑不出错来,因为他们所进之言就是一些绝不会出错的套话

    像养圣德,招贤臣之类的进言,根本就是指出一个绝不会错的大方向,而不涉及具体的施政方案

    这次进言唯一的目的便是确立这几人在新朝的位序地位,是的,如果说刚才是朱朗的即位仪式,那现在便是这几人的拜相仪式

    丁魁楚最先出列,那么堂下众臣便知道,丁魁楚必是新朝首辅,瞿式耜第二个进言,那他就是次辅,吕大器陈子壮何吾驺进言,那他们这三人就必然要入阁辅政

    众臣各自行礼口呼圣明,而后便再次归列,朱朗对着王坤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王坤便继续开口

    “朝廷播迁,皆赖诸臣操劳国事,扶危定策,诸臣皆有大功于社稷,赏罚不明,则威令不行,现分封诸臣如下”

    众臣听得王坤言语,心中皆是暗道一声,终于来了

    而后便屏气凝神静静听着上方言语,只有丁魁楚等几人依然神色平静,一副持重大臣模样

    “晋丁魁楚东阁大学士,加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掌兵户两部诸事”

    “晋瞿式耜东阁大学士,加吏部左侍郎,掌吏部诸事”

    “晋吕大器东阁大学士,加礼部尚书,掌礼部诸事”

    “晋陈子壮东阁大学士,加刑部尚书,掌刑部诸事”

    “晋何吾驺东阁大学士,加督查院左都御史,掌督查院事”

    “以上五人皆入阁辅政”

    王坤声音微顿,而后不待众人反应,便继续开口

    “晋李永茂东阁大学士,以守制故,暂掌国子监,无需涉理庶务”

    “晋苏观生东阁大学士,加工部左侍郎,掌工部事”

    …………

    随着王坤不断宣诏,众臣眼中也是闪过一丝了然

    果然此次最大的赢家还是丁魁楚,不仅一举入阁,而且独掌兵户两部,这两个可都是极有实权的大部,丁魁楚也因此确立了自身的首辅之位

    瞿式耜凭借首倡拥立之功,也得以入阁,虽然只是加了吏部左侍郎,但吏部上面可是没有尚书的,瞿式耜这个吏部左侍郎实际上就是新朝的大天官,只待什么时候监国殿下再封赏一次,便会正式进位吏部尚书

    其余三人也如众人所料,各掌一部,皆是入阁辅政

    李永茂本也应该入阁占上一席,但因为李永茂此时正在守制,是以坚辞不受,于是便给了他个清闲差事,让他既能受封,又能不影响守制,这也是在展示新朝对贤臣的优待

    想到这里,众人目光也是不由看向位列六人之后的苏观生

    此人虽然此次仍是保住了大学士衔,但果然还是没能入阁辅政,甚至连工部尚书也没捞到,只是拿到一个工部左侍郎衔

    和瞿式耜的吏部左侍郎不同,这苏观生的工部左侍郎可并不稳当,虽然在桂王的极力坚持下,众人依旧只能捏着鼻子给了这苏观生一个工部

    但在五位阁臣皆是隐隐敌视的情况下,苏观生所掌的工部,未来一定会极为热闹,一旦这苏观生稍有差池,恐怕立时就是满朝弹章的情况

    堂中众臣其实也知道监国殿下的意思,苏观生入工部,那苏观生手里的那笔银子自然也就充入了工部府库中

    有苏观生这个工部左侍郎在,谁也无法去动这笔银子,这实际上就是监国殿下的私库

    满朝之人皆知苏观生此次入朝,所带的银两肯定不止两万两,但所有人都很明智的没有去追究这笔银子到底有多少,而是直接默认了工部就只有两万两银子

    桂王为了这笔银子甚至不惜驱动李明忠,差点与丁魁楚兵戎相见,可见桂王对这笔银子的重视程度

    如果这时候真有不识趣的人出来嚷嚷着什么清查工部库银,恐怕桂王殿下第二天就敢将此人直接沉了海去

    在往户部发了五千两的百官饷银后,这笔银子现在应是一万五千两,但就是这一万五千两,依旧为人所惦记

    丁魁楚就曾以户部库银告竭,粤省士卒粮饷不足为由,想调走这批银子,却被苏观生以整修宫室为由,直接否了去

    朱朗早就做好迁都广州的准备,此时自然也不可能在肇庆修什么行宫,但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借口

    朱朗即位监国以后,身份已然不同往常,肇庆城中根本没有配得上朱朗此时身份的宫室

    按道理反而是朝廷应该拨钱给朱朗造皇宫才是,现在堂堂监国殿下公忠体国,不问前朝要钱,花自己的银子盖房子,群臣还能说什么,谁都挑不出错来

    王坤嘴中不停,将六部九卿各个主官的任命宣读完毕,而后又继续开口册封武臣

    “梧州总兵李明忠,英勇骁锐,忠勤王事,护行在于危难,有大功与社稷,特封梧州总兵李明忠为武靖候,食禄一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武靖伯”

    “桂林总兵焦琏,英勇骁锐,殄灭流贼,仗义扶危,其功甚大,特封桂林总兵焦琏为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武安伯”

    ……

    武臣的分封也没有出乎众人预料,当日李明忠悍然出兵,强拒丁魁楚果然得了殿下信重,由一地总兵直接跃升超品的侯爵

    桂王强调焦琏入朝之事,此时也在朝中传开,众人皆是知晓此人曾经营救桂王,凭着这救驾之功,及未来的禁军统领身份,也是骤然封侯

    除此二人之外,桂省平蛮将军手下兵精将广,为安抚桂省之地,此次也是受封思恩候

    严云从为粤省总兵,实际替丁魁楚掌管着两广总督府两万兵卒,也是受封清江候

    本次大封武臣,就只有这四人得封侯爵,其余诸人如马吉翔这等锦衣卫近臣,朱朗王妃王月家中亲眷等勋戚,皆只是封为伯爵,也有十几人左右

    “谢殿下隆恩,我等必尽心竭力,辅佐殿下,振兴大明社稷”

    场中众臣几乎人人受封得赏,于是在王坤宣读完封赏诏书后,所有人皆是喜气洋洋,齐齐下拜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