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帝王

第23章 神秘老者的预言

    虽然宁帝庞禹从被玄风佣兵团送来的奴隶手中换到了不少的物资,但是对于一个十年少雨的国家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宁帝每天都看着手下官员送来的奏则头疼不已,这次自己二皇子在与北荒蛮族作战时失踪,更让他忧心忡忡。

    二皇子是庞禹最宠爱的皇子,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是帝国最年轻的将军。他的失踪让庞禹痛心不已,于是下令悬赏寻回二皇子,并派大将李牧率领精锐部队搜寻二皇子的下落。飞狐峡战事都结束快三个月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庞禹知道不能因为庞宁是自己儿子就耽误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就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说法。庞禹思考再三,决定先从求雨开始,求雨关系到国计民生。

    于是,庞禹下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求雨仪式。他将斋戒三日并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来到祭坛前,祈愿上苍垂怜,赐予帝国甘霖。

    以至深夜庞禹还在批阅奏则,就连御书房的灯光暗了不少,就连在旁边侍候的宫女都已经看着墙边睡着了。

    庞禹看到宫女睡着,不忍心叫醒她,于是悄悄走出了御书房。他沿着宫殿的走廊,不知不觉来到了皇后的甘泉宫。

    就皇后正在灯下缝制着衣物,看到庞禹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庞禹示意她不必多礼,然后走到她身边坐下。

    刘皇后关切地问道:“陛下,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休息?”

    庞禹叹了口气,将二皇子失踪和求雨的事情告诉了刘皇后。皇后听完,默默地拿起一件外套,披在庞禹身上,说道:“陛下,您要注意龙体啊。”

    庞禹感激地看了刘皇后一眼,握住她的手,说道:“多谢皇后关心。我也知道,身为一国之君,要为百姓着想。只不过,二皇子至今音讯全无,让我寝食难安。”

    刘皇后安慰道:“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二皇儿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我们还要共同努力,带领帝国走向繁荣昌盛。”

    庞禹点了点头,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他让皇后早些休息,自己则准备回御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等他回道御书房的时候,发现灯都灭了,原来是掌灯的宫女已经伏案睡着。庞禹不忍心叫醒她,于是自己拿起火石,点亮了油灯。

    明亮的火光照亮了御书房的时候,宁帝庞禹发现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庞禹心中一惊,连忙起身,恭敬地问道:“敢问前辈是何方高人?”

    老人微笑着说:“陛下不必惊慌,贫道乃山中修行之人,今日恰好路过此处,见陛下为天下苍生操劳,贫道与陛下有些渊源特来讨杯茶喝。不知陛下可否亲自给贫道一杯茶呢?”

    庞禹闻言,连忙上前,恭敬地给老人倒了一杯茶。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轻轻地啜了一口,微笑着说:“好茶,多谢陛下。”

    庞禹谦虚地说道:“前辈过奖了,朕只是尽自己所能为百姓着想。”

    老人点点头,继续说道:“多谢陛下赏赐,老朽给陛下测一卦吧,贫道给陛下算算能否如愿!”

    宁帝听了也是一喜,连忙道,“多谢道长!”

    老人再次开口道,“那就请陛下赐个字!”

    庞禹略一思索,道:“既然如此,那就以宁为题,请道长测一测吧。”

    老人拿起龙案上的毛笔写下一个“寧”字,看了好一会缓缓开口道,“陛下请看,这个宁字上面是个宝盖,中间是个心,心下有三个口,下面是个丁,从字面意思上看,陛下牵挂的有两件事,一是牵挂国家安宁,二是牵挂二皇子的安危,陛下不知贫道可有说错?”

    宁帝庞禹闻言,大吃一惊,想不到这位老人竟然能够洞悉自己的心事。他连忙问道:“老人家,您说得没错,但我不知您为何会知晓此事?”

    老人微笑着说:“陛下不必惊慌,贫道不过是根据这个‘宁’字做出的推断罢了。这个宁字寓意着心中有平安,而陛下牵挂着国家安宁和二皇子的安危,这不正与这个字的寓意相符吗?”

    宁帝庞禹恍然大悟,心中对老人的智慧敬佩皇帝闻言,大吃一惊,想不到这位老人竟然能够洞悉自己的心事。他连忙问道:“老人家,您说得没错,但我不知您为何会知晓此事?”

    老人微笑着说:“陛下不必惊慌,贫道不过是根据这个‘宁’字做出的推断罢了。这个宁字寓意着心中有平安,而陛下牵挂着国家安宁和二皇子的安危,这不正与这个字的寓意相符吗?”

    宁帝庞禹恍然大悟,心中对老人的智慧敬佩不已。他恳请老人指点自己,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安宁和二皇子的安危。

    老人见皇帝虚心求教,便告诉他:“首先贫道给陛下测二皇子的安危把,陛下请看这个宝盖像一个屋顶,这三个口字犹如三个人住在同一屋顶下,说明二皇子无恙!这个丁字,贫道恭喜陛下今日添人进口了。这个丁字像十不是十,十字不出头,是什么?是一个五,今年正好是靖熙十年,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靖熙五年出生。从字样看应该是一个女孩,这个孩子应该能给陛下带来好运!”

    宁帝庞禹听了老人的话,惊喜万分。没想到这位老人不仅能推断出二皇子的安危,还能预测孩子的性别和出生年份。同时宁帝也是一脸懵逼,因为整个皇室近十年来都没有半个子嗣诞生了,二皇子今年也才虚岁十六岁尚未行冠礼,哪里来的添丁?

    想到这里宁帝庞禹在得到老人的同意后连夜召来宗人府丞张俭,宁帝不等张俭行礼就忙问道,“张俭你是宗人府丞,朕问你,皇室可有孩子在靖熙五年生?”

    张俭听了也是一脸正色道。“回陛下没有!”

    老人出言问道,“张大人可有计漏?”

    宁帝也投来询问的眼神。

    张俭仔细思索后,回答道:“陛下,老臣负责皇室族谱记录,确实没有错过任何一位皇室子嗣。靖熙五年,整个皇室并没有新生儿出生。”

    老人微微一笑,道:“张大人,有时候,一些事情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陛下,老朽认为这孩子并非凡间的孩子,而是上天赐给陛下的礼物。她的到来将给国家带来无尽的福气!”

    张俭想了想,为难的道,“陛下凡是皇室子嗣诞生,都会在宗人府登记造册,还陛下御赐宫碟,要说没有宫碟的有道是有一位…”

    宁帝也不想听张俭在那里说书,脸色阴沉道,“直接说是谁?”

    看着张俭一脸为难的样子,老者出言道,“张大人直说吧!贫道相信陛下是不会怪罪的!”

    张俭看了看宁帝,宁帝也是微微点头,于是出声道,“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四个月前,宗人府发生的那件怪事?”

    宁帝被张俭一提就想起在四个月前,宗人府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字,正是庚辰年生,也正是靖熙五年,宁帝让张俭去取出那个孩子的卷宗,不多时就取回那份卷宗,上面写着,庞雨萱,女,靖熙五年,庚辰年己巳月己未日亥时生。

    宁帝庞禹将卷宗递给老人,接过卷宗看了看,庚辰年属龙,白蜡金,己巳月为大林木,己未日为天上火亥时为戊上土,戊上土是带火的硬土,此女五行缺水,所以名字带雨,“庞雨萱,这个名号不错,既符合她的生辰八字,雨有甘霖、雨露之意,萱即是萱草,俗称的“忘忧草”,雨萱的意思就是指雨后的忘忧草,这名字会给人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觉,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希望孩子能如同忘忧草一样能够无忧无虑的长大,一生开心幸福,水为财,还能在命势上给宝宝带来源源不断的财运,保佑富贵无虞。”老人看完卷宗,点了点头。

    “多谢老人家。”宁帝庞禹感激地说道。他心中暗暗钦佩老人的智慧,不仅知晓皇室族谱,还能通过生辰八字推算出名字的寓意。“不知此女现在何处?整个皇室都翻遍,根本就没有此人那!”

    老人脸色一正,“根据陛下的字和她的生辰来看,此女不在宫中,陛下请看这个屋顶不是皇宫,她应该还在山林,庞的下面是龙,龙遇水则灵,此女名字中既有雨,又有萱,正应了龙遇水则灵之意,只是现在还不是见陛下的时机。”老人微笑着说。

    “那要等到何时才能见到她?”宁帝庞禹急切地问道。

    老人想了想,说道:“待时机成熟,她自然会出现在陛下面前。到那时,陛下便能明白其中缘由。”

    就在这时御书房在突然传来太监的声音道,“陛下飞狐城守将秦风八百里加急刚刚送到宫中,请陛下预览!”这是宁帝定下的规矩,凡是边关八百里加急哪怕是半夜也必须立刻送到他手上!

    宁帝对着老人一脸歉意,老人让宁帝先处理边关的事情,太监在得到宁帝的允许后恭敬的将贴着三根红色羽毛的奏则交给宁帝后退了出去,宁帝也没有在意老人在旁边连忙打开,只见上面是秦风写的急件,内容是:

    末将秦风拜见陛下,今日边关涌入的大量奴隶末将按照陛下旨意将一部分编入军中,他们皆骁勇善战,另一部分则安排入城,参与城市建设。目前边关士气高涨,军心稳定。但今日末将在奴隶口中得知一个奇怪的事情,据他们所说他们是被一支自称为大宁玄风军所救,根据末将所知我大宁虽有玄风军这个编制,但是只有五百人,但是根据奴隶口中得知这支玄风军有六万人,中为首的十八位将领个个骁勇善战,末将不知他们是否是陛下派往北荒的军队?那些奴隶称在北荒的玄风军守将叫九王。望陛下速复!

    宁帝瞳孔微微收缩。他当然知道大宁玄风军,但这支军队仅有五百人,那是二皇子所带领的部队,这支部队和二皇子一起失踪以后,这支军队也没有重建,至于九王大宁根本就没有九王这个称呼,但是二皇子的封号却是九江王,难道二皇子还活着?并且统领着这支队伍?宁帝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那么说来在飞狐峡之战后将蛮族搞得鸡飞狗跳的玄风佣兵团就是自己的二皇子庞宁的部队?

    这时老人摸着胡子呵呵一笑,“恭喜陛下,二皇子的安危已经确定没有问题了,只是他为什么不回宫那就不得而知了!”

    宁帝点了点头,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二皇子没有回宫,但他还活着,这对于宁帝来说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了。

    “传令下去,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找到二皇子,让他平安归来。”宁帝下令道。

    宁帝看着老人,内心充满感慨。他没想到,自己曾经以为已经死去的二皇子竟然还活着,而且还成为了一支强大军队的统领。

    “二皇子啊,你究竟经历了什么?”宁帝喃喃自语道。

    在遥远的北荒,二皇子庞宁正带领着大宁玄风军与蛮族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他手持长剑,英勇无比,在战场中穿梭,所向披靡。打得蛮族节节败退。

    老人接着说道,“如此看来不到半月此女可能很快就要来见陛下了。到时候陛下珍之爱之,至于求雨有此女相助事半功倍!”

    宁帝也是一脸疑惑,老人哈哈大笑声中就消失不见了!

    龙案上有一首诗:

    五岁天女骑大虫,慈母病重抱怀中。

    不远千里寻父去,一路艰辛共苦同。